Conference Presentation
中文發表
陳柏霖、胡延薇、紀舜傑(2025,6月)。差異同理與大學社會責任──從心理學相關課程結合。論文發表於臺灣通識教育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等主辦之「2025通識教育之創新與發展—SDGs永續發展 × 差異同理 × 跨域合作與對話國際研討會曁臺灣通識教育聯盟曁品質策進會」年會,臺北市。
陳柏霖、鐘成鴻、喬虹、胡延薇(2024,11月)。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類型之要素。論文發表於實踐大學主辦之「2024榮格心理國際研討會暨家庭心理健康論文發表」,臺北市。
鐘成鴻、陳柏霖、喬虹、胡延薇(2024,11月)。大學生壓力哪爆棚?!全國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研究初探。論文發表於台灣諮商心理學會主辦之「2024榮格心理國際研討會暨家庭心理健康論文發表」,新竹市。
游元璟、陳柏霖(2024,10月)。男同志族群內部歧視量表發展之初探。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4台灣心理學」年會,臺北市。
黃馨慧、陳柏霖、邱發忠(2024,10月)。成年期完美主義與人際關係:以正念為調節角色。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4台灣心理學」年會,臺北市。
陳慎平、陳柏霖、邱發忠(2024,10月)。大學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諮商求助態度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4台灣心理學」年會,臺北市。
張德永、陳柏霖、張壽松、蔡亦倫(2024,5月)。以自我導向學習為中介:樂齡學習者數位學習準備度與數位智商之關係。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辦之「2024跨越社區與世代的樂齡學習生活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慧瑩、陳柏霖(2023,12月)。大學生情緒創造力與創意成就:以情緒智力為中介變項。論文發表於台灣教育研究學會暨全球華人創造力學會主辦之「2023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黃啟豪、陳柏霖(2023,10月)。社群媒體使用與憂鬱傾向之關係:以生活滿意程度與心理幸福感為中介變項。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3台灣心理學」年會,新竹市。
王曉慈、郭巧柔、陳柏霖(2023,6月)。以多元文化園藝療育降低失智症外籍看護照顧負荷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主辦之「2023家庭心理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林昱辰、陳柏霖(2023,5月)。以理情行為模式了解大學生對生活壓力事件之評估及因應策略。論文發表於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主辦之「2023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2022,12月)。扶弱助學措施如何影響經濟弱勢學生之學習成效。論文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主辦之「2022校務研究與卓越經營」研討會,台北市。
呂至亞、陳柏霖(2022,11月)。高齡者透過園藝療育方案對品味與創造力之歷程。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辦之「2022邁向共學、共創、共生的樂齡友善生活圈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宋宥賢、陳婉真、陳柏霖(2022,10月)。「通訊諮商的美麗與哀愁」:初探心理師在疫情下之通訊諮商執行經驗。論文發表於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主辦之「2022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2022,10月)。漂洋過海僑生育才之樣貌-僑生恆毅力、學習賦權、學習投入及學習成效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辦之「111年僑務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許諾(2022,10月)。大學生學業心理資本與學習倦怠之關係:以學業恆毅力為中介或調節角色。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2台灣心理學」年會,台北市。
葉家瑜、陳柏霖、邱發忠(2022,10月)。嘲笑風格與自尊之相關-以調節焦點為中介變項。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2台灣心理學」年會,台北市。
曾仁傑、陳柏霖(2022,10月)。同理心與利社會行爲之關係-以正向自我疼惜為調節變項。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2台灣心理學」年會,台北市。
陳柏霖(2022,10月)。園藝療育於原住民部落的心理健康促進。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2022台灣心理學」年會,台北市。
許諾、陳柏霖(2022,10月)。大學生生活壓力與學習倦怠之關係:以學業心理資本為中介角色。論文發表於2022台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年會/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年會/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20周年系慶聯合活動 「邁向後疫情時代的幸福職場」專業論壇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柯佳彣、孫曉楓、陳柏霖、陳玉樺(2022,10月)。崇敬感、感恩及主觀幸福感之關係研究。論文發表於2022台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年會/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年會/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20周年系慶聯合活動 「邁向後疫情時代的幸福職場」專業論壇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簡振宇、陳柏霖*(2022,10月)。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能力之關係:以師生互動為中介角色。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主辦之「2022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2022,7月)。以心理韌性為中介角色:高齡者參與宗教活動與七福-圓滿人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之「第12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林靜慧、蔡亦倫(2022年,2月)。Comparison of emotional creativity, grit,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between with foreign students and Taiwanese students in the Taiwan. 論文發表於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主辦之「第四屆第一次年會暨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郭昊綸(2021年,12月)。影響一般生與弱勢生學習狀態與成效之要素。論文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主辦之「2021校務研究與卓越經營」研討會,台北市。
涂博珵、陳柏霖、陳玉樺(2020年,12月)。大學生自我概念、社會互動與課業學習對學習效能之預測效果。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 2020全國創新研究與教育實務研討會,新竹市。
蔡亦倫、陳柏霖(2020年,11月)。從幽谷邁向巔峰:再驗僑生心理健康狀態。論文發表於玄華元策略聯盟主辦之「2020玄華元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葉怡伶(2020年,11月)。苗栗縣民眾心理健康與成癮之樣貌與未來發展方向。論文發表於苗栗縣政府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主辦之109年度「跨領域的對話:成癮行為及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苗栗縣。
陳怡萍、李麗玲、陳柏霖(2020年,11月)。國中女性特教教師職業與家庭衝突及圓滿人生之關係:以品味能力為調節變項。論文發表於苗栗縣政府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主辦之109年度「跨領域的對話:成癮行為及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苗栗縣。
陳柏霖、陳玉樺、余民寧(2020年,11月)。大學生家務勞動對全心、心理資本及主觀幸福感之差異情形。論文發表於苗栗縣政府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主辦之109年度「跨領域的對話:成癮行為及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苗栗縣。
謝永琪、陳柏霖*(2020年,10月)。臺灣園藝療癒方案效果之後設分析。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市。
廖敏雁、陳柏霖*(2020年,10月)。從諮商心理師觀點探討新移民女性心理諮商之經驗。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市。
郭昊綸、陳柏霖*(2020年,10月)。幼兒父母回應、安全依附與情緒調節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主辦之「2020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張育裴、陳柏霖*(2020年,10月)。親職教養行為與幼兒社會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有無手足為調節角色。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主辦之「2020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湧壬、許恩維、古偉彤、理昱堯、陳柏霖*(2020年,8月)。大專校院學生社團成員社團組織溝通、社團團隊默契與社團凝聚力之關係。論文發表於中華學生事務學會主辦之「2020學生事務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高旭繁、陳柏霖(2019,12月)。幸福心理學課程融入反思寫作對幸福感提升之成效。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之「教師教學成果暨學生輔導成果研討會」,新竹市。
陳幸端、陳柏霖*(2019年,11月3日)。中小學退休老師正向事件、品味能力及主觀幸福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年會」,高雄市。
徐郁茹、陳柏霖*(2019年,11月3日)。國中教師品味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以創造性轉化為中介角色。論文發表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年會」,高雄市。
歐瑄瑋、陳柏霖*(2019年,11月3日)。人格特質對謙虛之關係-以敬畏為中介變項。論文發表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年會」,高雄市。
陳柏霖*(2019年,5月22日)。提升心理學研究法課程學生學習成效之教學實踐。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9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查重傳、朱美珍、陳柏霖(2019年,5月22日)。社會科學院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及成效分析研究。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9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洪雅婷、高旭繁、陳柏霖(2019年,5月22日)。大學生過往學習經驗、生涯意向、學習投入與學習期待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9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張乃皓、陳柏霖*(2019,4月20日)。大學生自我效能與憂鬱之關係:以未來時間觀與品味信念為中介。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2019「玩」的正向心理饗宴-正向心理實務的新趨勢研討會,新竹市。
陳雨航、陳柏霖*(2019,4月20日)。國中特教教師堅毅性格與職業倦怠之關係:以品味能力為中介角色。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2019「玩」的正向心理饗宴-正向心理實務的新趨勢研討會,新竹市。
蔡亦倫、陳柏霖*(2018,10月26日)。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巔峰幸福之關係—以壓力因應策略為調節角色。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之「從社區走向世界:厭世代的心理健康、職場、跨文化適應」國際研討會,臺北市。
曾郁辰、陳柏霖*(2018,6月2日)。從生態系統觀點探討教師與家長對拒學學生的處理與因應方式。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主辦之「2018學習、測驗與評量暨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柏霖、林怡慧(2018年,5月30日)。學生學習歷程暨表現資料庫建置及應用案例。論文發表於TW-AIR & OCAIR主辦之「TW-AIR & OCAIR Lunch Session」,Orlando, FL.
陳柏霖、葉寶玲、陳建安、邱怡欣(2018年,5月25日)。園藝療育培訓認證課程之效益分析。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2018社會秩序與犯罪防治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勳、陳柏霖*(2018年,5月25日)。男同志正向情緒、生命態度對同志身份認同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2018社會秩序與犯罪防治研討會」,新竹市。
洪吟嘉、陳柏霖*(2018年,5月23日)。大學新生心理資本、學習動機及學習投入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8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優選論文)
高旭繁、陳柏霖、何慧卿(2018年,5月23日)。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下不同入學管道者之學習經驗。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8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優選論文)
高旭繁、莊雲傑、陳柏霖、洪雅婷、劉虹萱、何慧卿(2018年,5月23日)。過往學習經驗與未來時間觀之關係:以心理資本為調節變項。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8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曾郁辰、陳建安、邱怡欣(2018年,4月21日)。臺灣地區「園藝介入/活動」議題研究現況之分析。論文發表於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主辦之「第12屆園藝治療國際研討會」,新北市。
陳柏霖、洪兆祥、張乃皓(2017年,12月9日)。情緒創造力與圓滿人生之關係:以品味策略為中介角色。論文發表於中華創造學會舉辦之「未來社會與創意想像研討會」,臺北市。
游惠娟、陳柏霖(2017,6月11日)。樂齡學習者參與樂齡學習中心正念課程與幸福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辦之「2017第一屆IELE學術論文研討會─創造教育新生命」,臺北市。
陳柏霖(2017,5月24日)。僑生與本地生的生活目標、提升式希望感、品味及巔峰幸福之比較研究。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之「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7,5月19日)。大一弱勢新生與非弱勢新生未來時間觀、學業自我效能與學習投入間徑路模式之比較。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7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涂博珵、陳柏霖、劉峰旗(2017,5月19日)。大學生職業興趣、人境適配度對不同科系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辦之「2017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何慧卿、段盛華、彭耀平、劉峰旗(2017,4月26日)。自我决定理論觀點下新生未來時間觀與學習投入的關係。論文發表於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TAIR)主辦之「校務研究新思維與專業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劉亭秀、陳柏霖(2016,10月21日)。國中階段弱勢學生親子關係、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之「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吳佳青、陳柏霖(2016,10月21日)。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子女數學知識信念、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之「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曾郁辰、陳柏霖(2016,10月15日)。上學難不難?─由家長觀點探討拒學症學生拒學經驗之個案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五屆年會」,臺南市。
陳柏霖(2016,6月3日)。三向度知識致能教學應用於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辦之「2016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段盛華、劉峰旗、陳柏霖(2016,6月3日)。校務研究實踐中的學習成效評估模式初探。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辦之「2016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6,5月5日)。經濟弱勢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之分析。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之「2016社會秩序與犯罪防治研討會」,新竹市。
李嘉豐、陳柏霖*(2016,5月5日)。大學生未來時間觀、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之「2016社會秩序與犯罪防治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5,10月17日)。瞭解自己的天賦潛能:用心學習、品味能力及巔峰人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四屆年會-學習、教學、與評量研討會」,臺北市。(NSC103-2410-H-364 -001)
陳柏霖、洪兆祥(2015,10月18日)。教育幸福感量表編製之發展及心理計量特性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四屆年會-學習、教學、與評量研討會」,臺北市。(NSC103-2410-H-364 -001)
劉芷萱、陳柏霖*(2015,10月17日)。大學生自我混淆概念、解釋風格與生活適應的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四屆年會-學習、教學、與評量研討會」,臺北市。
陳憶萱、陳柏霖*(2015,10月17日)。兒童讀經學習投入與品格表現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四屆年會-學習、教學、與評量研討會」,臺北市。
謝麗文、陳柏霖*(2015,5月16日)。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教育幸福感及成就動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心理、科技、跨領域」研討會,新竹市。
許采甯、陳柏霖*(2015,5月16日)。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感恩與教育幸福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心理、科技、跨領域」研討會,新竹市。
劉穎幸、陳柏霖*(2015,5月16日)。國小高年級學童教育幸福感、解釋風格與學業成就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心理、科技、跨領域」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5,5月8日)。投資自己未來的潛能: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學業表現。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師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5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4,11月8日)。分心不是你的錯-用心創意、心理資本及情緒幸福感之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三屆年會-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臺北市。
陳柏霖(2014,11月8日)。柳暗花明又一村-智力內隱理論與錯誤因應策略的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三屆年會-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臺北市。
楊鳳玲、陳柏霖*(2014,11月9日)。寬恕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级學生寬恕態度與幸福感之影響。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主辦之「台灣心理學會第五十三屆年會-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臺北市。
陳柏霖、周益右(2014,6月27日)。個案大學學生修習勤毅教育課程提升長處與美德之分析研究。論文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務處全人教育中心籌備處(主編),高等教育服務學習反思實踐與研究評量研討會會議手冊(頁93-9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柏霖、劉以慧(2014,6月26日)。數位學習認證結合非正規學習成就認證之探究。論文發表於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主辦之「2014年大學遠距教學認證成果發表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柏霖(2014,5月22日)。大學生心理資本、情緒幸福感及憂鬱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主辦之「2014年暴力與毒品犯罪心理與矯治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4,4月30日)。精熟、實作與創新:多元評量落實在心理統計學。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師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4數位學習時代教學實務研究暨教學」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王世超(2014,4月30日)。百萬小學堂V.S.大學生了沒-學生知識的承載度與創意表現。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師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4數位學習時代教學實務研究暨教學」研討會,新竹市。
王素芸、陳柏霖*(2014,4月30日)。大學教學優良教師之特質與評選指標的建議。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師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4數位學習時代教學實務研究暨教學」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高旭繁、陳慧如、彭雅惠、馮秋萍、謝明勳、何慧卿、張貴傑、王敏菱、王學城(2014,4月30日)。解析教學助理的角色與權益。論文發表於玄奘大學教師多元升等辦公室主辦之「2014數位學習時代教學實務研究暨教學」研討會,新竹市。
陳柏霖(2013,11月29日)。教學助理自我反思歷程-以「大學入門」課程為例。論文載於玄奘大學研發室(主編),2013玄奘大學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50-65)。新竹市:玄奘大學。
陳嘉成、薛人華、陳柏霖(2013,10月20日)。國中數學低成就生出現率、篩選法與類型之分析---成就目標取向。論文發表於臺灣心理學會主辦之「第五十二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柏霖、余民寧(2013,5月25日)。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類型之分析。論文發表於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主辦之「正向與成長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陳柏霖、劉以慧(2013,3月22日)。我國文官人事制度的現況、問題與因應策略。論文發表於銘傳大學主辦之「第七屆轉型與治理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柏霖(2013,3月15日)。臺灣民眾不同教育程度對幸福感的知覺-以世界價值觀資料庫為例。論文發表於新北市政府主計處主辦之「2013統計實務」研討會,新北市。
劉以慧、陳柏霖、徐祖選(2012,11月17日)。高齡創造力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論文載於臺灣新高齡社區健康發展學會(主編),2012年台灣新高齡社區健康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21)。嘉義縣:臺灣新高齡社區健康發展學會。
陳幼慧、陳柏霖、洪兆祥(2012,11月4日)。博雅教育學生學習成效檢核機制。論文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主編),2012通識教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247-266)。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余民寧、陳柏霖(2012,11月3日)。幸福心理學課程促進大學生正向心理的影響。論文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主編),2012通識教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43-55)。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陳柏霖、余民寧(2012,4月28日)。大學生用心與憂鬱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研究所主辦之「2012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王素芸、陳玉樺、陳柏霖(2011,10月22日)。影響大學生參與討論課程學習成效之因素探討。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主辦之「2011 學習生產力」研討會,臺北市。(優選論文)
劉以慧、陳柏霖(2010,12月17日)。「創造力系統理論模式」融入高齡者詩作教學的應用。論文載於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編),迎接新北市2010亞洲高齡教育學術研討暨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研討會手冊(頁199-214)。台北縣: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陳柏霖、孟恬薪(2010,11月12-13日)。全球化時代大學生關鍵能力與高等教育制度革新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全球化時代之關鍵能力與教育革新」研討會,台北市。
陳柏霖、張永德(2010,11月6日)。一九九○至二○○八年臺灣「生命意義感」議題之學位論文內容分析。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九屆」年會,嘉義縣。
陳柏霖(2010,10月22日)。問題發現的概念分析與教學實務應用之探究。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辦之「2010 NAER 永續教育發展-創新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縣。(光碟版論文集)
陳柏霖(2010,10月22日)。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現況、評析與因應策略。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辦之「2010 NAER 永續教育發展-創新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縣。(光碟版論文集)
陳柏霖(2009,12月25日)。通識教育的新契機-各校「大學入門」課程大綱內容分析之探究。論文發表於台灣教育研究學會主辦之「2009台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柏霖(2009,12月25日)。國內大型入學測驗「試題差異功能」現象之分析。論文發表於台灣教育研究學會主辦之「2009台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柏霖(2009,12月11日)。錯誤中學習對於組織效益之探討。載於實踐大學管理學院(主編),2009 創新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81-993)。臺北市:編著。
葉玉珠、詹雨臻、李若瑜、陳玉樺、陳柏霖(2009,9月27日)。影響國中生科展創造力表現之因素。論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主辦之「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臺北市。
陳儀芳、陳柏霖(2008,4月26日)。鄭石岩的生活禪理念:兼論對生命教育的啟發。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主編),2008年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3-26)。臺北市:編著。
陳柏霖、陳儀芳、孫雅虹(2008,4月19日)。中國大陸成人教育:內涵、政策與問題評析。載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主編),第九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144-155)。南投縣:編著。
賴旻宜、陳柏霖(2007,11月28日)。多元智慧在藝術教學上的應用—以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創新教學設計及教材研發之得獎作品為例。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編),提昇創造力與學校創新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39)。臺北市:編著。
陳柏霖(2007,11月3日)。大學生玩興、智力內隱理論、錯誤因應策略及其創意成就之關係。載於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主編),2007芝山新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0)。臺北市:編著。
陳蓉蓉、林佳慧、陳柏霖、梁新賢、江淑瑩(2007,6月9日)。以兒童讀書會輔導國小單親兒童行為態度之行動研究。載於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主編),2007年教與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31-145)。花蓮縣:編著。
包志強、陳柏霖、陳乃慈(2007,5月26日)。新住民家庭親職教育及其子女教養之研究。載於新竹市政府、玄奘大學(主編),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與輔導北區研討會論文集(頁70-85)。新竹市:編著。
陳柏霖、陳乃慈、鄭育文、江淑瑩(2007,5月22日)。知識管理能力相關論文內涵探析之研究。載於中華大學管理學院(主編),2007管理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0-117)。新竹市:編著。
鄧茜榕、陳柏霖(2007,5月22日)。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中高齡人力資源現況、問題與策略。載於中華大學管理學院(主編),2007管理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0-366)。新竹市:編著。
朱采翎、梁新賢、陳柏霖、謝宜君(2007,5月5日)。橫越九年一貫的鴻溝-從職前師資生的角度看職前課程轉變之研究。載於新竹教育大學(主編),教育研究與人力資源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38)。新竹市:編著。
陳柏霖、鄧珮秀(2007,4月27日)。透過知識創新與創造力提升大學生人力素質之研究。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主編),邁向卓越的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III-3-1-16)。臺北縣:編著。
鄭育文、陳柏霖、朱采翎、陳乃慈、江淑瑩、梁新賢、廖偉伶、謝宜君(2006,12月22日)。台北市高中生服務學習在自我了解、人際關係與社會關懷態度之研究。載於東吳大學(主編),2006 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171-183)。臺北市:編著。
林新發、陳柏霖、鄧珮秀(2006,12月15日)。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農村義務教育現況、政策內涵與問題評析。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編),新世紀中國農村基建設研討會論文集(頁92-113)。臺北市:編著。
劉佩雲、陳柏霖(2006,11月7日)。大學生多元智能、學習策略及其知識管理能力。載於成功大學(主編),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7-150)。臺南市:編著。
陳書農、陳柏霖(2006,10月15日)。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重建之探討-以三峽藍染藝術為例。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編),藝文產業管理暨藝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頁34-47)。臺北市:編著。
陳柏霖(2006,10月15日)。台北縣泰山娃娃文化產業與社區營造分析之探討。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編),藝文產業管理暨藝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頁19-33)。臺北市:編著。
陳柏霖、包志強(2006,8月3日)。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問題與因應對策之探討。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編印),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效與問題:省思與前瞻多邊論壇系列之二論文集(頁1-9)。臺北市:編著。
陳柏霖、劉佩雲(2006,6月1日)。成人多元智能明朗化經驗與麻痺化經驗之研究。載於玄奘大學研究發展處(主編),管理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5-104)。新竹市:編著。
陳柏霖(2006,5月6日)。九年一貫課程之我見。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編印),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效與問題:省思與前瞻多邊論壇論文集(頁35)。臺北市:編著。
劉佩雲、陳柏霖(2005,10月1日)。成人多元智能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載於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四屆年會(主編),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參與研討會論文集(摘要)。桃園縣: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