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表展示了事实如何转变为理论的过程。首先,多个事件发生后,人们通过观察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规律(Law)。当多个规律被发现并能够解释这些事件时,就会形成一个理论(Theory)。接着,从理论中可以推导出假设(Hypotheses),这些假设可以通过研究(Research)进行验证。如果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理论的可信度就会提高;如果研究结果不支持假设,则理论需要被修改(Modified)或提出新的假设,甚至可能被否定(Rejected)。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验证和改进的循环,目的是让理论更加准确和可靠。
课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和学生若知晓观察正在进行,可能会无意识地改善课堂表现或调整互动方式,从而导致课堂行为与平时存在偏差。这种因“被观察”而产生的行为改变可能使研究者难以获得真实、自然的教学和学习情境数据。
实验设计:在教育实验中,参与者知晓自己处于实验情境中时,可能会有意或无意改变行为。为了降低这种影响,研究者常采用隐蔽观察、延长实验时间或设置对照组等设计策略,以区分实验干预效应与霍桑效应带来的影响。
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被调查者可能因为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研究而倾向于给出符合社会期望或研究者预设答案的回答,这与社会期望偏差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可能导致问卷调查数据的偏差,从而影响对真实情况的准确把握。为减轻这种效应,研究者可以采用匿名调查、优化问卷设计以及采用间接提问等方法,降低受访者因“被观察”而调整回答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质的研究适合于哪些问题的研究呢?
质的研究适合于研究:
(1)不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明显地缺乏理论基础,且前人尚未研究的概念;
(2)一些理论的内涵是不精确的、不适合的,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
(3)为发展理论需要探索的和描述的现象;
(4) 事物的性质不适宜量化。
质化研究问题的特点:
(1)被研究的问题是不熟悉的;
(2)被研究问题是探索性问题,其相关的概 念与变量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清楚;
(3)被研究的问题属于深层的探索性问题,且研究问题有模糊广泛的背景;
(4)探求研究问题的意义比数量更为重要;
(5) 研究的问题是意外的发现或突然地降临;
(6)研究的问题属于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的研究所选择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意外性、模糊性、意义性、陌生性、深层性等特点。
提示
语言转换:Edit - Option - Language
How to code qualitative data using Delve qualitative analysis tool.
How to add transcripts
How to create a code
How to code transcripts
How to see all quotes collated by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