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研究法适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评估教学方法的效果
不需要严格的随机分组,操作灵活,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准实验研究,教师可以科学地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特征:
缺乏随机分组:与真实实验不同,准实验研究通常无法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而是基于现有条件(如班级、学校)进行分组。
自然情境:研究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不严格控制外部变量,更贴近实际教学情境。
因果推断:虽然控制不如真实实验严格,但仍可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推断因果关系。
实用性高:适合教育研究,因为在实际教学中,随机分组往往难以实现。
目的:
评估某一教学方法、策略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在自然教学情境中验证教育假设。
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题名例子:
小学华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小学华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写作兴趣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小学华文课堂中“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题名:小学华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简单操作说明:
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由于无法随机分组,需确保两组学生的初始水平相近(如通过前测成绩比较)。
前测: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记录初始水平。
实施干预:在实验组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后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
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变化,评估“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
总结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华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题名:小学华文课堂中“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简单操作说明:
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确保两组学生的初始学习动机水平相近(可通过问卷调查前测)。
前测: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记录初始水平。
实施干预:在实验组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如通过语文游戏、竞赛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
后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化,评估“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总结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华文课堂中推广“游戏化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