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
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反思,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特征:
实践导向: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标,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
循环过程:通常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循环步骤,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优化教学实践。
参与性: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直接参与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反思。
情境化:研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的: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
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小学华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
小学华文课堂中“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行动研究
小学华文课堂中“分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行动研究
例子1:
题名:小学华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
简单操作说明:
确定研究问题:发现学生在华文课堂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改善这一问题。
计划:设计“合作学习”教学方案,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行动: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口语表达表现。
观察: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录音记录,收集数据。
反思:分析数据,评估“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
循环改进:根据反思结果,优化教学方案,进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题名:小学华文课堂中“阅读圈”模式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
简单操作说明:
确定研究问题: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希望通过“阅读圈”模式(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和分享)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
计划:
设计“阅读圈”教学模式,包括分组方式、阅读材料、讨论问题等。
制定评估标准,如阅读理解测试、学生参与度观察表等。
行动:
在课堂中实施“阅读圈”模式,组织学生分组阅读和讨论。
教师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过程,记录学生的表现。
观察:
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记录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参与感受。
反思:
分析测试结果和观察数据,评估“阅读圈”模式的效果。
发现问题(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并调整教学策略。
循环改进:
根据反思结果优化“阅读圈”模式,如调整分组方式或讨论问题。
进入下一轮行动研究,持续改进教学实践。
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识别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
计划: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行动:在课堂中实施行动方案。
观察:收集数据,评估行动效果。
反思: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
循环改进:根据反思结果优化行动方案,进入下一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