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特質兒童教養策略

過動症可能成因

動者腦部額葉區新陳代謝較慢,其中,前額葉區連結腦部三大區塊,分別是掌管情緒區(帶扣帶迴、杏仁核及邊緣系統)、留住資訊區(尾狀核)、執行計畫區(小腦,掌控執行功能),上述三大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導致過兒難以抑制行為、控制情緒、自我覺察、思考過去與未來、持續注意力、抑制分心等困難。

因此過動症是一種自我控制障礙,影響到抑制力和做計劃的能力。

過兒的行為是不能,而非不為也。過兒能感受到後果,但後果和行為間的時間差,讓他們無法連結因果關係,看起來就像只活在當下。因此我們對過兒特質的理解,能協助我們用更直接、高頻率的方式提醒他們,才能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改善生活功能。

教養策略分享

策略一:及時性/經常性 給予回饋

過動兒面對無聊的事情時,就會想找其他事情做,若想幫助他們持續做下去,需安排即時的正面回饋及輕微的負面結果。正面回饋如具體的讚美、提供活動性獎勵、累積點數,負面懲罰如取消某個權利、扣點數、承擔自然後果等。反之,若想改善他們負面行為,也是要立即給予正面或負面的回饋。

除了即時,還要高頻率的回饋

舉例:寫功課拖延,不要全部做完才獎勵,或拖太久還沒做完才處罰。而是每完成一題(或視孩子能力,設定合理範圍)就記點回饋,沒做完的題目,一題扣幾點,點數可以累積到一個程度後換獎勵。

在陪伴中觀察孩子,勿太快下結論,認為孩子是故意不配合,或是不用心,避免孩子累積挫敗經驗後,習得無助感。

策略:加強或加重對行為的回饋

一般教養書說的不要給孩子物質的獎勵,以免取代真正的回饋,如閱讀的樂趣、完成事情的成就感等,這個原則對過兒效果有限!

這些內在動機上的滿足,程度不足以讓過兒抑制衝動,為了讓過兒做該做的事,要提供明顯且更有作用的回饋,如用肢體肯定他的動作、某種權利、特別的點心、累積點數、小禮物,甚至是金錢。

過動症是一種障礙,需要用頻繁且較強的回饋來增強正面行為

策略:獎勵先於處罰

過兒已受夠被處罰,日常生活中被責罵的經驗也不嫌少。當我們準備斥責前,或生氣後,試想:有孩子天生喜歡被罵嗎? 如果不是,那孩子可能有未被我們理解的困難,所以用罵的效果有限,我們應該試試新方法,提醒自己:先正面,再負面。


若想改變孩子一項不好的行為,一、先想好用什麼好行為來代替。二、好行為出現時給獎勵。三、好行為被獎勵至少持續一周後,再處理相對應的負面行為,且處罰要溫和,如短暫的暫停隔離、停止活動或權利。四、兩三次讚美搭配一次處罰。且只對一項負面行為處罰,不要處罰所有他做錯的事。


舉例:過兒會在上課時打斷教師講課。

一、在下次上課前跟他說明老師的期待是上課發言要舉手,等別人說完再說,若做到可以計分。

二、上課時在桌上的小卡上計分,讓他"有感"的看到,課堂上搭配眼神、肢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已很努力在做。

三、約一周左右,你刻意地忽略他違反約定時,讓他知道若再違規一次就扣分。

四、記得每兩三次讚美,才有一次處罰。

策略四:把時間具體展現出來

過動兒對時間及未來不敏感,只聚焦在當下,所以要提醒他,可用能明顯提醒剩多少時間的計時器,或能倒數計時的工具。如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作業類等,需幫他做分段規劃,幫他規劃每天需完成多少,讓他一天做一點,否則一定會拖到最後一刻才做而做不完。

策略:當下具體顯示提醒與提醒動機

過兒無法記住完成一件事所需的訊息,所以需要具體的重點提醒。

舉例:若過兒容易在活動性課程中出狀況。

活動前就先跟過兒針對重點約法三章,如分享教具、控制脾氣、輪流等待。活動進行時,也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提醒。

過兒不止難以內化時間和規範,也難以內化動機,讓自己堅持下去。可在他做一件事的當下,用外在的增強和獎勵來改善此問題。例如:完成一件事後,就給他獎賞(如點心)、活動性獎勵(額外的電視或電動時間),或累積點數換更大的獎

策略:讓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化

過兒無法像別人一樣在腦中先計畫安排,只會衝動的馬上反應,所以要幫助他將解決問題的思考歷程具象化

舉例:學校功課需寫一篇作文

可教導過兒在電腦上先打上心裡想到的所有想法(方便列印出來後,進行排列),或是把想到的事情先錄音(避免想到一半,忘記自己努力先前想過什麼。),再將這些想法整理、擴充,總比只在心裡想好。這個過程也可以用畫圖、寫便條紙等方式來進行,目的是將過程具體化。

策略:前後一致

處理孩子行為時必需前後一致,包括一、在不同時間要一致。二、開始改變一項行為時,不要太快放棄。三、即使環境改變,也要一致。四、父母(教養者)標準也要一致。

至少要給一個新的行為計畫兩周的時間,再考慮放棄。且不要在家一套,公共場合另一套。

策略:採取行動,避免流於謾罵

過兒對講理、說教比較沒反應,對實際的結果和回饋比較有感覺。你常常採取行動,行為就會好些;不斷的口頭教訓,只會使問題惡化。
例一:不要對過兒說專心一點好不好(孩子有專注控制困難,用說的效果不彰),直接協助孩子收拾環境,減少分心物干擾。
例二:不要對過兒說安靜下來好不好,直接請孩子當你的小幫手,看誰還沒準備好課本,正在講話(教師可使用的策略)。
例三:不要對過兒說坐好!不要像蟲一樣,直接拿出您替孩子準備的小桌遊或繪本,在等待餐點上桌前,讓孩子有事做。

策略:預做準備

對孩子可能發生狀況的環境(如在餐廳會吵鬧),在進去前先預做準備,和孩子溝通好。五個準備步驟如下:

步驟1:進入該環境之前(如商店、餐廳),先停下腳步。

步驟2:複習與孩子的約定,如進商店前的約定可能是「跟著我,小手勿動。等等要買的是午餐,其他零食都不會買。」不需解釋太多,只請孩子複述指令。

步驟3:先設定好獎賞,例如遵守約定,回家路上可以吃冰淇淋。

步驟4:先講好若沒有遵守約定的處罰,如扣分或取消某些權利。

步驟5:進去之後,若有做錯,需馬上讓他知道。

策略:接納特質,照顧好自己

教養過兒常會讓我們感到挫折、生氣,但您是這個孩子的重要他人,您需要保持頭腦清醒。

可以試著把自己當做第三者來看問題:我們正在協助一個行為有障礙的孩子。這樣較能讓自己理性公平的面對過兒。

這不容易,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孩子有困難,我要保持清醒。

不用想辯贏孩子來維持自我尊嚴,可以讓自己離開現場一下來恢復情緒。狀況不順時,也不要覺得自己不好,所有人在管教孩子時,都會碰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

最後,最重要也最難的一項,包括三件事,

首先,當問題發生,也已經處理,練習把生氣、挫折和失望都放掉,試著靜坐放空一陣子,然後在心中跟您的孩子說:我愛你,我原諒你。把因孩子而造成的負面情緒放下,這不是指孩子不用為行為負責,而是希望您自己不要抓著負面情緒不放。

第二,若有人誤會您的孩子,原諒他們,您知道的比他們多,不要被別人的想法影響。若有能改善的地方就改善,並支持孩子。也放走那些憤怒及不甘。

最後,若當天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犯了什麼錯,要原諒自己。過兒就是有能耐把大人內在最糟的部分激發出來,不要因感到挫敗而放棄,坦白面對自己表現,看到可以改進的地方,再做得更好就行了。

這是最難,也最能讓自己平靜、成功幫助過動兒的最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