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3C產品充斥在我們的環境,很難完全禁用或限制孩子接觸,到底孩子何時適合開始接觸網路,有一個回答可以提供家長參考:「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對於上述問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但老師的建議是越晚越好,因為兒童身心健康被3C產品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準備,一旦開放孩子使用時,就會面臨許多挑戰時刻。
我們可以想想看,面對孩子的請求,我們準備好了嗎?試想以下問題:
一、您是否已經和孩子約定好網路使用規範?
二、您能否在孩子與您討價還價時,堅持底線?
三、當孩子被限制使用手機而情緒失控時,您是否有能力回應?
四、您願意陪伴孩子共同參與網路使用嗎?
五、您是否能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
孩子的榜樣是在孩子身邊的重要他人,因此何時開放孩子接觸網路世界,我們最應該問的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許多家長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經驗,當您忙了一天,回到家裡還要面對孩子所產生的疲倦感,這時交出3C產品似乎能代替我們安撫孩子,讓我們可以稍微獲得喘息,但使用3C育兒,也可能讓我們心理產生一些罪惡感,擔心這些科技產品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
問題是,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就算有意識不用3C育兒,但也難以做到完全不使用任何科技產品,更何況,忙碌了一天,偷個閒,滑開手機,追個劇、下個單,對我們的心靈來說都是短暫的調劑。
我們的內心在這些時刻,都會感到十分糾結,如果您曾為此煩惱,代表您是有意識地在使用這些科技產品,因此我相信您並不會無限制與科技連結而忘了我們眼前的孩子。到底可不可以用3C育兒?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覺察到科技產品對我們以及親子間所造成的影響,而我們使用科技的態度也會成為孩子未來面對科技的示範。
回應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思考:「孩子是否擁有自我控制能力。」,上網的控制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除了明確的時間、流量限制與執行規範,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否為自己踩煞車。
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規範,那麼適時開放網路使用適合理的,但我們遇到的困境是,孩子明明無法控制,但仍一直吵著要,這時無論是順從孩子,但要孩子遵守約定,或是與孩子交換條件(達到...就能玩手機),結果都可能會讓孩子更加倚賴手機,因為孩子還沒擁有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當孩子還沒辦法自我約束或控制時,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溫柔而堅定的拒絕。」是一個回應方法,而拒絕過程需要讓孩子明確知道理由,並表達理解,最後提供替代方案。例如:我知道你很想跟同學一起上線玩遊戲,但是前幾次你並沒有遵守我們的時間約定,因此我需要在一段時間觀察你是否能夠控制自己,而不是被手機控制。如果你真的很需要用到手機查資料,那我陪著你,我們一起完成這個作業。
我們要練習與孩子「正向對話。」,不用每次都講到火冒三丈,或使用威脅的語句,脅迫孩子妥協,但正向的親子溝通是需要練習的,您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改變!
倘若孩子因為手機而和您撕破臉,那已經不是單純手機的問題,而是親子關係早已衝突,且孩子逐漸與您疏離,因此孩子將情感需求轉移到虛擬世界中。這的確是個危機,但同時也是修復親子關係的轉機,若在此時妥協給出網路使用權,只會讓關係持續惡化,唯有改善親子互動關係,才能解決問題。
另一種常發生的狀況是「同儕比較。」,孩子說別人有,但是自己沒有,會跟同學沒有話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溫柔而堅定的陪伴。」,陪伴的過程不需要跟孩子討價還價,或是嘗試說服他,試試看「同理孩子的情緒。」,並表達你的理解,來取代否定和指責。接著,重申您的立場與理由,提醒孩子需要表現出能夠控制自己的前提,才能逐步獲得使用手機的權利,並尋求替代方法。
如果孩子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內脫離網路世界,並且一再拖延,我們如何「溫柔優雅的堅持」? 您可以試試網路監管軟體,動動手指,網上有許多相關資源,也可以和電信公司協助設定。
網路監管軟體可以設定數位裝置的使用時間、使用時段及流量,也可以運用在家中Wi-Fi,因此時間一到,網路會自動斷線,使用此項工具的好處是,當您在忙碌時,監控軟體可以適時的提醒孩子。不過多數時候,我們還是得陪孩子經歷欲罷不能的情緒風暴,這時候,記得我們的默契:「溫柔而堅定地守住規範。」當孩子仍無法抽身時,我們可以提到過去成功的經驗,或是表達您的期待,而孩子願意繳械時,也不忘正向肯定他這次的努力。
如果您看見孩子交出手機後,情緒仍不穩定,請您給他一些空間來消化情緒,並且給予情緒上的支持,您可以試著反映他的心情,並詢問是否需要幫忙。這麼做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心,並且知道我們會給予空間陪伴他處理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一再越界,無法遵守約定,也需要讓孩子承擔行為後果,而相對應的處置有三個原則,一、是事先約定好的。二、必須和行為本身有相關的。三、合乎情理。處置的重點皆圍繞在提醒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上。
根據大多數以健康為考量的研究建議,合理瀏覽3C設備的時間參考,小孩在2歲前不該接觸任何科技產品;3-5歲每天應限制使用3C產品不超過一個小時,而6-18歲,在娛樂性質的使用上,每天應限制不超過兩小時。但其實現代兒童與青少年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遠大於上述的建議。
隨著後疫情時代影響,以及孩子使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需求提高時,上網時間的參考,將會變得不太合理,因此管理孩子的網路使用時間,訂定上網時間表是一個有效平衡的方法
訂定上網時間表前,需要明確與孩子解釋,為什麼需要訂定時間表,您可以與孩子分享過度使用對健康造成的影響(視力、作息、相處時間),並明確表達希望孩子能學習將科技產品當作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產品控制。接著我們需要思考的兩件事情,一、了解孩子在上網時間的瀏覽內容,並了解其好處與壞處。二、列出一定會發生的事以及孩子希望發生的事。接著我們才能進一步討論合理的上網時間限制。
思考第一件事情的目的是,孩子可能使用數位載具來進行娛樂或學習,建議將二者的時間時間分開。
思考第二件事情的目的是,在時間表上填上不可妥協的項目,例如:家事、功課、運動等,剩下的時間再開放孩子自由分配,但要記得建議時間限制(一天不超過2小時)
不可妥協的項目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維持作息,因此若在一天之中,孩子可能因為補習或習寫作業時間,壓縮當日可以適用網路遊戲的時間時,要先和孩子約定好,會在假日或隔日分批補回。不建議用原本該睡覺的時間,來彌補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如果我們在家有空就拿起手機追劇、玩遊戲,由手機的時間比跟孩子互動的時間還要多,怎麼期待孩子能不對手機好奇呢?更不用說,孩子一定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因此,要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而不是被科技產品控制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如果我們能和孩子解釋在家使用手機是因為有公事需要處理,也要求自己在家中滑手機的時段跟孩子的時間表同步,剩餘的時間放下手機,陪伴孩子,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服氣。
另外,您也可以試試在每週可以訂定一個時間,創造無3C的家庭日,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或是玩桌遊,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安排。
一、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http://iaptc.asia.edu.tw/tw/home)親子教育專區有影片分享,相關網站連結中,也有許多過濾軟體與求助資源,提供家長參考。
二、教育部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http://eteacher.edu.tw/)為因應網路對青少年所帶來的各種影響與現象,本網站提供了「家長Q&A、網路禮儀、網路交友、網咖現象、網路沈迷 、網路遊戲、網路安全、網路交易、網路法律」等主題文章與設計教案,以幫助家長、老師和孩子建立正確的網路使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