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名:環保心態度

課傳所 蔡佳娟‧曾語萱

作品名稱:「環保心態度」

作者姓名:課傳所 蔡佳娟‧曾語萱

作品說明:

首先影片透過新聞主播告訴觀眾國外落實環保之作法,研發出生物降解塑膠瓶及在路邊設置公用飲水機,藉以減少塑膠廢棄物,再提到臺灣民眾因應環保議題, 颳起一陣「無痕飲食」風潮,所謂的無痕飲食是以可重複使用的器具裝盛或攜帶食物,藉此減少垃圾量,如:替代性材質的便當盒、環保杯、餐具或可重複使用的塑 膠袋、環保袋等,達到飲食不留痕跡的目的。而民眾為了順應風潮,購入環保餐具相關產品來落實環保,購物後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實行無痕飲食的照片,但多數民眾仍未養成使用環保用具的習慣,致使風潮過後,曾購入的商品就擱置在一旁不再使 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接著鏡頭轉向記者訪問幾位同學,詢問同學們如何維持使用環保餐具的習慣、 實行環保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是否有環保的小秘訣及對於無痕餐具跟風之議題有何種想法的問題。以同學的回答讓觀眾認識更多種的環保方式,再以舊 物利用的手作教學短片,將舊衣改造成方便實用的環保袋,賦予舊衣新生命,期望 以此影片告訴觀眾,落實環保可以由身邊現有的物品再次利用,不過度購買新商品, 這樣也能達成做環保愛地球的目標。

環保與生活息息相關且密不可分,期望觀眾看完影片後都能有所收穫,因而了解到從身邊事物就可以實行環保,從心開始,維持環保心態度。

作品評語:

(一)以報導形式提供無痕餐具的使用現況與省思是很不錯的想 法。在製作上,建議畫面在一開始可以用全景,但有相關圖片 介紹時,可以先zoom in到主播的半身景,在旁邊放圖片或影片時會比較明顯,在訪問別人時,不用有前面詢問的畫面,但是每一個訪問者應該要註明他們的名字在影片內。效果應該會更好。

(二)影片主播方式較為普通,訪問人物很生活化,也說出了許多做環保時候的真實情況,例如大家會 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後面的製作小方法也不錯,只是全片格調的 組合方式,比較無法有一致性。

(三)短片的內容適合翻轉教學教材,在單位時間內,呈現人們不同的看法以及執行環保的秘訣、經驗,對於觀眾而言,影片能夠引起注意力,具有教育價值,值得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