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文學創作


故事骰自由創作妙文共賞

(骰出的物件—烏龜、猴子、箭矢、頭盔)

六年一班 蔡秉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大地,它被命名為「艾森諾」。在那片大地上有很多個國家和種族,其中有一個動物王國,裡面動物擁有高智商,而且會的語言有三百多種,是個繁榮的國家。動物王國裡的士兵分為三大類,他們分別是負責攻擊、防禦敵人和偵查情報。主要攻擊的動物大部分是敏捷的猴子,他們的背上通常都會背著弓箭和箭矢還有一個十字劍。主要防禦敵人的動物大部分是烏龜,他們的頭上都會戴著頭盔,有時還會幫忙運送物資。最後負責偵查情報的是鳥類,不管是麻雀還是鵜鶘,只要是鳥類,都可以成為偵察部隊的一份子(不過因為鵜鶘已經瀕臨絕種惹,所以比較不會讓它們出去偵查)。

有一天,人類國家因為忌妒動物們那麼繁榮,所以就決定去攻打動物國家。但不料,這些資訊被一個剛好經過的鵜鶘聽到,那隻鵜鶘的名字叫做亭妘,她以時速一百公里速度飛回動物王國,刷新了艾森諾紀錄,也達到它鳥生的最快速度。動物王國的國王—小恐龍聽聞後,決定要在他們前來的路上設置伏兵,嘗試偷襲人類大軍。大軍來襲時,氣勢撼動山河,連大地也在震動。當伏兵跳出去偷襲時,人類大軍派出了馬保國前來應戰,因為之前一直被偷襲而習慣了的馬保國,馬上使出了秘術—馬家奧義「閃電五連鞭」,使得伏兵馬上就被電到在地上抽。但動物們並沒有放棄,馬上重整氣勢,排好陣法,想要使出動物界頂級法術之一—火遁「火燒厝」…但沒想到,在過程中,牠們以為會像動漫一樣順利地排完法術,但這不是動漫,動物們大意了,牠們被馬保國反偷襲,馬保國一個左刺拳,一個右蹬腿,把動物們打得潰不成軍,只好落荒而逃。

國王聽聞後大怒,紛紛找其他官員出氣,這時候國王想到了那隻鵜鶘—

亭妘,叫官員們把她傳喚進來。她來了以後,國王著急地大喊:「妳有甚麼好的計策嗎?我們這些官員都沒什麼用。」官員們紛紛低下了頭。「我們可以派出兩隊人馬,一隊跟人類們硬碰硬,一隊去偷襲他們的村莊。」鵜鶘快速地講解。「這個好,這個好啊!」國王大笑道,「那要怎麼分配人馬呢?」國王疑惑地說,鵜鶘回:「攻擊的部隊只要派出牢不可破的烏龜和風馳電掣的猴子負責鎮守國家,另一個就派出偵查大隊和村莊殺手—雪莉來偷襲他們的村莊」,國王再次大笑「好啊!果然還是你比較有用啊!」

果然這個計策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效果非常顯著。雖然動物們有在人類大軍回來之後折損了一點動物力,但影響不大。所以在動物們全軍出擊之後,人類們就嚇得落荒而逃了,動物們大獲全勝。之後牠們建了一個墳墓要特別為那些不幸殉職的動物們埋葬,而且也把牠們行軍的路線改名為「珍妮佛羅培茲大道」。


BUT誰都沒有想到,國王才是引發這場戰爭的幕後主使。



導師評語:班級利用擲骰子說故事,練習文章寫作,該組骰出「烏龜、猴子、箭矢、頭盔」。能將小組骰到的四個物件組合成這麼精采有趣的故事,且融合網路流行的發燒話題以及熱門人物,讓文章與讀者有更多共鳴,深富創意。劇情鋪陳也引人入勝,生動有條理,很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那段爸爸骨折的回憶

六年二班 廖文歆


拄著拐杖,

寸步難行,

他 就是我的爸爸。


無論腳有多痛,

無論風吹得有多兇,

也無論雲朵有無哭泣,

爸爸他

都會載我去上學。


那一拐一拐的腳步,

那痛苦的表情,

還有那總是說沒事的樣子,

真是令人憐憫;

有時我也會在心裡默默的問:

為什麼痛的人不是我?


這時,

我突然想擁抱爸爸,

並且說一句:

爸爸 我愛您。


評語

雖然爸爸受傷了,但還是堅持送她來讀書,文歆感受到了爸爸對她的那份關愛,並用文字將心裡的感動,具體的描述出來。透過內心的獨白及對父親故作堅強的描寫,充分的傳達出她對父親的不捨與憐惜,使讀者真切的感受到父女間深厚無私的情感。

與王羲之的奇遇記 

六年三班 楊小蝶

我在偶然的機會,搭上哆拉A夢的時光機,來到了東晉時期的琅琊 臨沂(今山東 臨沂)。經過一陣天搖地動後,我降落在一間古色古香的書房裡,我看到一個「坦腹」的人坐在書桌前磨墨,此時傳來一陣一陣油墨的香味。我大叫:「是誰?誰坐在那兒寫字?」我在他身邊東晃晃、西晃晃,他卻不理我,我心想,這個目中無人的傢伙不知道是何方神聖,我走近一瞧,原來是中國古代的書法家王羲之呀!

我驚訝的腦袋一片空白,王羲之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嗎?雖然他不認識我,但我認識他!這時我聽到「叩叩」的敲門聲,我嚇得趕緊躲到時光機裡,因為時光機有隱蔽的功能。這時頭上紮著華麗髮髻的女人走進來,她手端著饃饃和蒜泥,並輕聲的對王羲之說:「你的午餐來了!」但王羲之卻繼續埋頭練字,完全不理會她。不一會兒,我看到王羲之竟把饃饃沾了墨汁,並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看他滿嘴烏黑的模樣,好像一隻剛噴完墨汁的章魚,那滑稽的模樣,讓我不禁哈哈大笑,他專心練字的精神果然名不虛傳。聽說王羲之從小就熱愛寫字,更聽說他平時走路還會隨時用手指比畫著練習寫字,過了幾年,竟然連衣服都被他寫破了。王羲之經過不斷的鑽研、勤學和苦練,他的書法最終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潛心篤學的精神今日我親眼所見,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羲之勤學苦練的精神讓人十分敬佩,王羲之豔美的書法,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我只希望我可以跟王羲之一樣,在學習上不斷琢磨精進,不怕苦,把字寫得更漂亮、更美麗。

導師講評:以創新的「穿越時空」方式來介紹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穿插饒富興味的軼聞趣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欲罷不能,想更深入瞭解這位書法大師王羲之呢!

愈挫愈勇的政治家


六年四班 吳沂蓁

眼看一名七十八歲的政治家經歷兩次敗選,順利地達到自己的夢想。背後付出了多少?你應該要知道----拜登的故事。

拜登家中的經濟狀況,從他出生時就已經開始日漸走下坡,生活狀況也日漸窘迫,這令他不得不從小就訓練自己堅強的意志。他是家中的長子,天生就有口吃,在學校常常被老師與同學嘲諷,打擊巨大。拜登用一生的時間克服口吃,他並不因為口吃而氣餒,反而選擇面對它。拜登家中的長輩都是政治愛好者,這令他有了從政的理想。他知道,當一位政治家,不能患有口吃,於是他每晚都對著鏡子發音練習。

上天總不眷顧世間好物,一九七二年,拜登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出門購買物品,然而在回程中遭遇車禍,妻女雙亡,兩個兒子身受重傷。失去家人的痛令拜登悲痛欲絕,甚至一度想要自殺。對於當時雄心勃勃的拜登而言,他頃刻間遊走在死亡的邊緣,但他還是選擇為兩個兒子負重而行。悲慘的經驗令拜登更加溫柔待人,但是他又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他的兒得到了致命的腦癌。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打擊,讓他再次地感受到命運的無常。這樣的人,從小口吃、早年喪妻、晚年喪子,能重整旗鼓、能不被命運折斷翅膀,令我佩服。在讀完拜登的故事後,我感動不已。能在那麼巨大的傷痛中塑造自己的人生觀,讓他更能富有同情心,非常了不起。希望我也能像拜登一樣,即使人生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卻還可以不屈不撓的面對。拜登對我而言,不只是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好模範。



老師評語:

取材順應時事,描述人物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及克服的歷程,最後達到自己的夢想,文中適當地闡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未來對自我的期望,實屬佳作。

永垂不朽的樂聖—貝多芬

六年五班 林咏霏

相信提起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並不會太陌生。他在你眼中也許只是個音樂家,但這位樂師卻用他的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首首光輝樂曲。貝多芬全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貧困家庭,他的父親在他七歲時,為他舉行人生中第一場音樂會,父親想讓兒子成為莫札特那樣的音樂神童,為了讓觀眾對兒子嫻熟的技巧更加令人驚嘆,故意將他的年齡減去了兩歲,這個事實貝多芬直到四十多歲時才知道。

看似光彩的人生,沒想到他居然有個悲慘的童年,貝多芬的父親常常把他拉到鍵盤前彈奏,彈錯、彈不好就被痛打一頓,且制定了嚴格的訓練,每天貝多芬都要被迫練琴五、六小時,同時還要練習小提琴、羽管鍵琴等各種樂器,他幾乎不可能和其他小朋友去田裡玩耍,或去林間嬉戲,但可能就是因為這樣,造就他性格孤傲、脾氣倔強,行為桀驁不羈,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個性吧!

貝多芬二十六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中年失聰。耳聾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是多麼的殘酷,他有過失落,有過徬徨,有過絕望……但是,他對藝術和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痛苦,苦難變成了他創作力量的泉源,在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製作了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可以說,他的巨作都是耳聾後完成的。他不僅耳朵出了問題,身體也背叛了他,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即使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也是一一克服,從未被病痛打敗,依然是毫不動搖,這實在需要非常大的毅力。

他說:「痛苦能夠毀滅人,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要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在這短短的五十七年人生中,貝多芬正是以堅強的意志通過重重困難,創作出氣勢磅礴的英雄交響曲、莊嚴輝煌的快樂頌、豪放激昂的命運交響曲……。我不禁感嘆,普出如此神話般巨作是一位聽不見聲音的巨人。他是憑著怎樣的力量,去彈奏、去譜寫的呢?他的精神令我非常佩服。

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屈服。」儘管是悲慘的,儘管是難受的,儘管命運從未站在他身邊,戰勝人類的平庸始終是他的主題。我在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敬佩的是他那種頑強、不屈不撓的態度,鑄就了偉大的一生。人生是困難重重的,你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刻是怎樣的場景,煎熬、幸福、喪志?如何面對是自己的決定,你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勇敢接受。貝多芬用他的歷程向我們證明:只有具備堅強,才能經得起厄運的打擊,才可把握自己的命運。



導師評語:

取材得當,段落分明,能將人物簡介、成長背景、成就……等,簡明扼要的節錄於文章中,並做恰當的段落編排。陳述人物資料的同時亦不忘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並闡述自身所得。文中巧妙地運用修辭、修飾的詞藻使得文章更加流暢連貫、細緻入微,實屬佳作。



小學生不應該穿制服

六年六班 劉冠余

制服代表著我們的學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讓我認為小學生不應該穿制服。

夏天時,制服的排汗功能不太好,所以每當學生下課時一定會熱的滿頭大汗或是悶太久導致皮膚過敏,而且乳白色的制服如果被汗水浸溼,可以直接透過衣服看到身體,讓人感到不安;另外冬天時,制服並沒有很保暖,有時候即使穿上外套,還是會覺得冷,但便服可以依天氣,判斷自己該穿什麼出門,比如說:天氣炎熱時,穿通風、透氣的運動衫;天氣寒冷時,穿保暖的毛衣、發熱衣等…。


女生的夏季制服是連身裙,且制服缺乏彈性,若穿著制服,行動會非常不方便,如果能自己選擇,我會穿舒適、彈性好的便服。另外制服只能去專門賣學校制服的服裝店買,通常制服都是按照統一型號生產,不是量體裁衣,可能會不合身,而且我們都是成長中的小孩,一件制服只能穿大約一到兩年,有些人青春期到了,一、兩個學期就得重買;雖然學校有辦舊衣回收,把自己穿不下的制服給別人,換取自己穿得下的制服,但是其他人穿過一段時間了,衣服比較舊,或者換不到適合自己的尺寸;但是便服在路上任何一家服裝店都買得到,還可以依自己的體型、喜好,挑選適合自己的服裝,衣服不合身後,可以給自己的弟妹,也可以捐給需要的人。


制服色彩單調,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千篇一律的制服,展現不了繽紛的青春;每個人穿的便服都不一樣,顯得學校色彩繽紛,充滿無限的活力,不再有單調、無精打采的感覺。


結合所有的理由和想法,我認為小學生不該穿制服,應該讓學生以個人需求決定,才能無拘無束的綻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那你覺得小學生該不該穿制服呢?


評語:此篇文章,說理與生活結合,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觀點,文末的詰問,引人思考、耐人尋味。




小學生應該穿制服

六年六班 陳湘庭

制服,是代表自己學生身份的標誌,因此我覺得小學生應該穿制服。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穿制服的優、缺點。

穿制服可以不用煩惱衣服搭配的問題,就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和學校一起去戶外教學的時候,假如你走丟了,也可以用制服來辨識。

穿制服是一種集體的表現,在外觀上看起來是整體的、整齊的,能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在行為舉止上,自然會對自我要求變高,且展現出集體精神風貌和學生的整體形象。

穿制服可以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同學之間會以平等的心相處,避免學生形成相互攀比穿名牌、愛慕虛榮的心態,造成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會有許多人會以衣服的好壞來判斷一個人,這樣不就違反了「人不可貌相」的定義了嗎?

有人會說:「穿制服很不舒服、材質不好......」,但是我認為只要在制服裡面加上一件材質比較好的便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不是每一個缺點都沒有可以解決的方法,每一件事都有優點及缺點、好處及壞處,唯有想解決它的人,才會成功。綜合以上的優點,所以我覺得小學生應該要穿制服。


評語:這篇議論文闡述了小學生該穿制服的優點,語言流暢,結構完整,且結尾表達了只有克服困難,才能成功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在心情好的時候

六年七班 施宥均


在心情好的時候

該到海邊走走

看著浪花一次又一次拍打著沙灘

看著沙灘上可愛天真的貝殼們

七嘴八舌的

討論著小寄居蟹們找房子的故事。


在心情好的時候

該到山上走走

呼吸著草地上小花的氣息

傾聽著樹洞裡雛鳥的叫聲

感受著森林中動物的好奇

享受大自然上演的舞台劇。


在心情好的時候

該到心理走走

探尋自己內心的聲音,

和自己談談,

找到屬於自己的

獨一無二的

生活方式。

評語

1.修辭法用得很貼切讓整首詩躍然紙上。

2.這是首很有感情的詩讀完讓人深有所感。

拿著球拍的鬥士

六年八班 陳宥廷

在2010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一名選手正親吻手指並指向蔚藍的天空;他才剛打完長達四小時三十六分的一場比賽,取得前八強的資格。他小時候是因為父親喜歡才開始打網球的,父親為了他投注了許多心力與金錢。但當他2000年挑戰溫網時,卻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但他永遠記得父親的願望─兒子能在網球殿堂發光發熱。在這位鬥士不懈的努力下,終於在第十一次挑戰溫網時,打敗最擅長草地球場且又是三屆溫布頓亞軍的重砲羅迪克。指向天空的手指,正傳達著「父親,我做到了!」的激動與興奮。

他,就是人稱「網球王子」的盧彥勳,一路從青少年盃打到世界盃,單打和雙打都拿到很好的成績,但也受了很多次傷。其中有一次,比賽結束後他是坐著輪椅出來,使世界排名一路下滑,讓他陷入了低潮期,藉由家人和教練的勵才讓他恢復以往的自信與勇氣。

盧彥勳成名前沒人理會和贊助,默默無聞,所以他需要自己籌經費比賽,連陪練員也是母親擔任,但他還是撐過去了。他靠著對網球的熱愛和家人的支持,與自身的恆心、毅力,終於在網球界大放異彩。愛迪生說:「失敗為成功之母」,而盧彥勳歷經大小挫折,才成為十五年來晉級溫網前八強的亞洲人。遇到困難時,要效法盧彥勳的鬥士精神,不放棄、堅持到底。


評語:

作者藉由國語課文〈草地上的網球夢〉認識了盧彥勳,查找了這位台灣之光的資料,再運用《青春第二課》先描述故事再公開主角的「吊胃口」寫法,創作出這篇勵志作文,希望「生命影響生命」,你我都能是不屈不撓的鬥士。



我最敬佩的人:劉俠


六年九班王品淳


劉俠(筆名:杏林子)女士十二歲時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導致無法正常行走,但她依然不向命運低頭,反而樂觀正向的過每一天。她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巿,剛得病時,她十分失落,伴著眼淚過日子。直到她十六歲時,因信仰基督教,而在心靈上得到了寄託。她也創辦了基金會,以此幫助更多處在困境的人。同時,她也是位作家。雖然她因病而不得不輟學,故最高學歷僅為國小畢業。她著名的作品有:「生之歌」、「杏林小記」、「生之頌」……等。

劉俠女士的個性十分樂觀,即使患上了重病,也依然笑口常開。不像某些人得知自己得上病後,每天就自暴自棄,甚至冒出傷害自己的念頭。此外,她同時也具備著堅強的意志力。面對痛苦的治療,她絲亳沒有放棄。儘管再不舒服,她也堅持下去,她將阻力化為助力,在文壇上留下許多令人感動不已的不朽之作。杏林子也十分有善心,雖然行動不便,她召集許多募款者,發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為社會大眾盡一份心力。

她所創作的這些作品集,就是杏林子一生的成就與榮譽。為了完成這些作品,她僅靠著能夠活動、能夠寫字的兩根手指,夾著筆,寫下了幾十本振奮人心的勵志小說。每寫下一個字,就是一次刺痛;每寫下一句話,就像頂著一個千金重的石頭。別人輕輕鬆鬆的就又完成了一本小說,但杏林子卻要付出大把的汗水及淚水,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完成。我相信是因為她過人的耐力,努力的克服困難,才能取得如此煇煌的成就,讓我由衷的佩服。

這位偉大的女性,可說是拯救了許多人。當有些人對人生感到絕望灰心時,看看她的作品,就能從黑暗中走出,獲得人生的新目標。杏林子也服務身心障礙者,她早年曾到「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臺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等機構,為和她同樣在身體上有殘缺的人做義工服務。她的精神令我敬佩,即使自己病痛在身,也不忘幫助與自己相同處境的人。她就如同生命中的鬥士,在克服困難的同時,也回饋社會。

了解劉俠女士的勵志故事後,讓我變得更加堅強。遇到瓶頸時,我不輕易掉淚,勇往直前的面對。就像劉俠女士說過的一句話:「時間的巨輪,總會輾過最崎嶇的日子。只要心理上有準備,不恐懼,不驚惶,你會發現任何苦難都承受得住。」只要相信自己、肯定自我,一定能突破窘境,如果我們想成為一位像杏林子的人,必須學習她的耐力、意志力,以及愛他人的心。



導師短評:

1.詞句優美,言之有理,內容豐富。

2.有清楚的介紹自己最敬佩的名人事蹟,也有寫出自己的想法和影響,不錯喔!



我最敬佩的名人: 臺灣企業家嚴凱泰


六年九班黃晟瑋


前年因食道癌逝世的臺灣企業家嚴凱泰,是裕隆集團前董事長。旗下事業有裕隆汽車中華汽車工業納智捷汽車嘉裕西服裕隆恐龍籃球隊臺元女子籃球隊等。他自中學畢業後,就赴美國留學。他畢業於萊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並獲頒美國聖若望大學榮譽商學博士學位。二十幾歲時,他返回臺灣,接手裕隆汽車的實際經營。

先前裕隆因開發「飛羚一🌕一車系」而財務大傷,經營困頓。他接手裕隆後,首先導入了「霹靂馬車系」。雖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但偏向運動化的設定,使裕隆在中型房車市場上節節敗退。因此,不論資歷和能力,他都遭受到質疑。要改造比他還大十二歲的裕隆,對才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嚴凱泰來說,除了是能力的考驗,要面對大企業內外的質疑和壓力,更是超過他能力所能負荷的重擔。為了守住家族企業,相信他除了聰明和勇氣外,必須具備強大的抗壓性和耐力,以及堅強的毅力,才能撐得過。成就今日的風光景象。

一九九七年,他果然揚眉吐氣,在推出新車Cefiro之後,讓連續三年的虧損赤字,轉虧為盈。他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們虧損了三年,被報章雜誌列為失敗的公司,一盤散沙的公司,甚至會倒會垮的公司。很抱歉,這些人通通錯了,因為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誰說我們是一群沒有用的人?誰呢?」就因為他的不服輸,不輕易被他人的言論打倒、退縮,帶領裕隆企業在國內汽車市場遭遇進口車衝擊的情況下,仍屹立不搖,甚至自創品牌——納智捷。他肩負了三萬名員工及家庭的生活,重振江山,堅持實現國產汽車夢。

或許有些人會把嚴凱泰的成就,歸功於他的家世;但是若沒有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力,撐過一次又一次艱難的挑戰,很可能早就因為龐大的虧損,和別人不看好的話語而氣餒。現在的我,希望可以兼顧課業和國樂。雖然很累、很辛苦,常常得犧牲假日和休閒的時間,但是我學會更謹慎分配自己的時間。我也更專心完成每一項工作,遇到難關,就想辦法克服或求救,不輕易放棄。雖然以後我未必能成為大企業家,但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勇於面對未來的各項挑戰。

導師短評:

1.詞句優美,內容豐富。

2. 有清楚的介紹自己最敬佩的名人事蹟,也有寫出自己的想法和影響,不錯喔!


最敬佩的人:陳樹菊阿嬤

六年九班韓芯祤


只靠微薄的收入,卻努力存錢回饋社會,那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陳樹菊阿嬤。陳樹菊的父母,以賣菜為生計養家。在她國小畢業後,她的母親因難產而沒錢繳保證金而延誤送醫,導致母親與胎中的妹妹雙雙死亡。十三歲的她,只好接手母親留下的菜攤開始賣菜,一肩挑起養家責任。她賺錢讓哥哥讀完大學,將弟妹拉拔長大,本人卻只讀完小學。

陳樹菊阿嬤很有愛心,雖然每天只靠賣菜為生,生活費不到一百元,但她努力存錢,省吃儉用,還捐了四百五十萬給母校蓋圖書館。而且她個性直接、低調,面對記者,她只是說了一句:「不要打擾我做生意。」連媒體也不敢再追問。陳樹菊阿嬤也很勤勞,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從趕往菜市場開始,就忙著抓菜撿菜、秤斤秤兩,連手的指紋都被磨平了。

陳樹菊之所以能存這麼多錢回饋社會,是因為她的愛心被世界看到了。曾經,她的弟弟患流行感冒,經由仁愛國小發起樂捐,讓他得以住進醫院。這也讓她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回饋大家對她的愛心。

我覺得我和陳樹菊阿嬤一樣,都很有愛心,積德不積財。如果遇到別人要幫助,我一定出手相救。但我不像她一樣謙虛,為善不欲人知,也不像她一樣這麼慷慨。所以,我應該學習她樂善好施的精神。

陳樹菊告樹我們:知足,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許自己可能不會滿意現在的一切,但事實上自己已經是很幸福的了!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會發現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有時候,她會急著想賺錢,但原因並不是和我們一樣是為了自己,而是她看到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人時,她會把她賴以維生的錢,一毛不留的捐出去。大家都可以做,只是捨得與不捨得而已;只要有心,一定能做到。陳樹菊阿嬤秉持著她的精神,持續不斷的努力下去。她堅守著一句話:「錢,是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導師短評:

1.詞句優美,言之有理,內容豐富。

2.有清楚的介紹自己最敬佩的名人事蹟,也有寫出自己的想法和影響,不錯喔!



在閱讀的時候

六年八班 江宜鍹


在閱讀的時候,

該到書中去走走:

魔王家旁的道路,

肯定又危險又陡峭;

從高塔吊下的王子,

人生只剩下了黑暗;

不再膽小的向日葵,

輕輕地抬起了頭,

隨著太陽隨波逐流;

學會飛翔的海鷗,

在天空中自由的玩耍,

把牠的希望和夢想,

順著風一上一下。


該到書中去走走吧,

在閱讀了的時候,

想像畫面,淬鍊情感。


勇者打倒了魔王,

王子重建了光明,

向日葵得到了勇氣,

海鷗回到了家鄉,

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評語:

宜鍹平時就熱愛閱讀,因此寫起閱讀之境,信手捻來、一瀉千里。希望藉由這首詩,鼓勵讀者一同遨遊書海、領略閱讀的美好。


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畢卡索


六年十班 盧玟瑾


  畢卡索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也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住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從小就展現對繪畫的熱情與能力。由於他的父親是一位畫家,因此他從小就接受學習畫圖技巧的訓練,讓他有了驚人的進步和良好的基礎。

  畢卡索是一個勤奮刻苦的人,總是努力不懈的作畫到清晨,成就他成為一位多產畫家。而且他還勇於挑戰自己,嘗試各式各樣的畫風,也在圖畫中呈現出各種不同角度的面貌。他從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目光,他藉由畫筆表達出最真實的自我和自己的情緒。他更是對人世間充滿了愛與希望,從不畏懼死亡,在他的生命裡的每一天都在創作,從沒斷過,因為他認為死亡也是一種美,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

  在畢卡索成名前的那些日子裡,他的生活都過得很困苦,經常吃不飽,再加上他的家人以及朋友相繼過世,使他變得十分沮喪,所以他歷經許多人生的曲折,創造了許多派系,也成功利用這些不同的風格來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因此在十九世紀時就已經相當有名氣了。

  畢卡索對許多藝術家來說是個值得學習的對象,因為他創造了許多藝術家想不到的風格,讓他們認識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做畫方式,使他們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風格,讓藝術變得多采多姿。尤其是當他遇到困難時,即使內心沮喪,但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這種永不放棄作畫的精神,真是令人十分敬佩。

  從小,我也是個愛畫畫的人,只要一有空閒的時間,我喜歡隨意的在畫本上創作。不論我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只要拿起畫筆,進入畫畫的世界中,就可以忘卻一切煩惱。因此,媽媽也為我請了老師,慢慢引領我,讓我繪圖的技巧也逐漸成熟。我期望自己也能像畢卡索一樣,能對繪畫持之以恆、努力不懈。相信只要我能按部就班地朝著理想向前邁進,總有一天,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成為一個藝術家。


評語:

  玟瑾非常認真地搜集關於畢卡索的資料並轉化為文字,並從中學習與自己興趣相投的藝術家的成功典範,進而闡述出自己的夢想,以及未來對自我的期望,實屬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