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獨霸校園陽台的馬纓丹,屬於常綠半蔓性灌木,原產於熱帶美洲,所以我很喜歡高溫,也能耐高熱。三百年前由荷蘭人把我帶來台灣,我的株高約1.5--3公尺,小枝四稜形,具有逆向的銳利,全株含刺激性異味,葉對生,廣卵形,鋸齒緣。兩面均被有短硬毛。四季開花,頭狀花序作散房狀排列,花冠有黃、白、橙黃、淡紅、紫紅、深紅等色彩。核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品種 很多,有黃花、白花及無刺等等品種,適合作為盆景、庭園樹及綠籬之植材。
基本上我對生活環境要求不嚴,原野、海濱都可以看見我的身影,正因為隨遇而安的個性,所以你在野外可以常常看到我的蹤影,不過我有強烈的排他性,只要是讓我看上的合適生育地,非我族類別想靠過來。
我的同一朵花有兩種不同顏色,把我的花摘下來,花心互套就可以串成手鐲、項鍊、耳環等裝飾品呢,大家可以試試。平常蝴蝶、蜜蜂都會來吸取我的花蜜,所以我是十分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在蝴蝶園裡一定可以看到我,蜜源的蝶種超過30種以上,像紅紋鳳蝶、青帶鳳蝶、柑橘鳳蝶、黑鳳蝶等都很喜歡吸我的花蜜。不過,我的枝葉、未成熟的果有毒,還有奇怪的味道, 小朋友千萬不可以放在嘴裡,碰過我以後也要洗手哦。
二年三班走廊花台
教務處走廊花台
後門小徑
外觀:常綠半蔓性灌木,高性種株高約 l~2公尺,矮性種約20一50公分,高性種在本省低海拔山區已馴化成野生狀態。全株被粗毛,莖、葉有特殊臭味,小枝四稜形,具有逆向的銳刺。
葉子:葉對生,有柄,葉形呈廣卵形,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心形,先端銳。葉片單葉,正面濃綠,背面綠,為粗紙質,葉緣為鋸齒狀,葉脈是羽狀側。
花朵:四季開花,頭狀花序作繖房狀排列;花托下部具線狀披針形之苞片;花冠高腳狀盆形,有黃、白、橙黃、淡紅、紫紅、深紅等色彩;雄蕊4枚,二瓣。
果實:核果球形,肉質,成熟時藍黑色,成串著生。
馬纓丹的葉為廣卵形或卵三角形,葉緣鈍齒狀,葉面濃綠色,葉背綠色,粗糙被毛,摸起來有沙沙聲。
葉對生,有柄,葉形呈廣卵形
馬纓丹的葉為單葉對生,無托葉,頂芽優勢不強,腋芽易發生並抽伸成枝條。
馬纓丹有20多個園藝槷培品種,花色豐富,同一花序上的小花還會隨綻放時間,呈現不同色彩變化,因此又有「五色梅」的別名。像上圖花心本來是黃色,慢慢的變成橙色,最後變成玫瑰紅色。
馬纓丹有不同色彩變化,像上圖花心本來是橙黃色,慢慢的變成淺粉紅,最後變成粉紫紅色。
馬纓丹繖房狀頭狀花序。
高腳狀盆形的花冠
綠色初生的小花苞
馬纓丹具有長長的花梗,花梗自葉脈長出,上圖左邊為初生的花苞,中間為正在開放的花朵,右邊則為己謝後的花。
花心為黃色的馬纓丹,由這張圖可以看到繖房狀頭狀花序是由圓周的花先開放,慢慢的才會開到花序圓心的花。
純黃色的馬纓丹
馬纓丹未成熟的果實呈現青綠色,大小約3-5公分。
馬纓丹的果實為成串生長,根據蘇老師的觀察,崇德校園中的馬纓丹最常見到的結果有的結一顆,有的結二顆,更多的為三顆一串。
馬纓丹的果實為成串生長,這串5顆的果實,是蘇老師看到最多顆的一次。
馬纓丹成熟的果實呈現藍黑色,在紅花綠葉間,可以吸引鳥類及昆蟲的目光。
馬纓丹藍黑色乾癟的果實
為了讓花長得更好,工友叔叔們會對花台的花做一個修剪,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纓丹粗粗的主幹及四處伸長的小枝。
馬纓丹全年都會開花,它是蝴蝶的喜歡的蜜源植物之一。
這張圖片中,小朋友可以看到馬纓丹開出的黃色花、剛凋謝的花、尚未結果的花、綠色的未成熟果實、藍黑色的熟果以及已經乾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