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紅絨球,因為我的絲狀雄蕊呈幅射狀著生的花序,形狀就像絨球一樣,所以叫做紅絨球。我和長得如仕女化妝用的粉撲的粉撲花是屬於同科的姐妹,所以在崇德的校園裡也有很多人叫我粉撲花,其實我是植株長得較矮小的紅絨球。不要以為 我那像極了紅色粉撲的花,真的是「一朵」花,其實那是由10~25朵小花聚合成的花團。我的花瓣早就已經退化,改由花蕊扮演吸引授粉者的角色。由許多細長的花絲密集在一起,看起來明豔鮮紅,不僅能吸引人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遠方昆蟲的注意。
在崇德的校園, 一年四季小朋友都可以看到我紅咚咚的紅團狀花朵掛在枝頭,甚至到了12月、1月都還可以看到我留在綠色枝頭上的倩影呢。除了花之外,我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我的葉片具有睡眠運動,羽狀複葉會在葉 下午3、4點以後閉合,白天再展開,你說我是不是一株很特別的植物呢?
螢光樓前有一排的粉撲花種在台灣欒樹底下。
合作社前的小三角花圃,有二欉的粉撲花。
合作社 邊靠水生池的圍牆邊有一列的粉撲花。
外觀:半落葉灌木, 小枝圓形、平滑,株高與冠幅均約1~2公尺。絲絨狀花序為雄蕊,花絲艷紅色,聚成紅色可愛的小紅絨球。
葉子:二回偶數羽狀複葉,羽片一對,各有小葉 4~10 對,小葉歪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彎鐮刀狀,葉基鈍歪。先端銳,全緣,葉面平滑,葉背被絨毛,兩面均為綠色,紙質,新葉為紅紫褐色,後轉綠色。
花朵:花大紅或粉紅,著生在半圓形的頭狀花序上,花序直徑3~6公分,大的可達8公分,單生或數枝簇生在葉腋間,具長柄約1~3公分;花萼鐘形,5齒裂,白至粉紅色。雄蕊約20枚,合成4體,花絲鮮紅色,長約3公分。花期在春、夏季。
果實:莢果線披針形,內有5~6粒扁平、橢圓形種子。
紅絨球初生的葉為紅紫褐色,慢慢的會變為綠色。
紅絨球的葉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羽片一對,各有小葉 4~10 對,此株有6對小葉。
紅絨球的葉先端銳,全緣,葉面平滑,葉背被絨毛,兩面均為綠色,
紅絨球 屬於含羞草科,葉片具有睡眠運動,羽狀複葉會在葉 下午3、4點以後閉合,白天再展開,
此相片拍攝時間為下午4:49。
腋生的頭狀花 ,由枝腋出輕輕的冒出來。
未開的花苞就像許多的小圓疙瘩聚在一起一般,初生時是綠色,接近開花時為紅色,上方有綠色裂口。
花苞開始產生裂縫,由下方開始花絲要往外鑽出了。
花絲往外鑽出了,有的已伸展開來,有的仍聚成一團。
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花苞竟能塞入那麼多的花絲,數一數,"這朵花"是由幾朵小花集合而成的。
上方的花也打開花苞,準備伸展出豔紅色的花絲。
伸展出豔紅色的花絲,讓自己成為招蜂引蝶的豔紅色的花朵。由這張圖可觀察到紅絨球有長長的花柄。
達成生命的任務後,原本十分有精神的紅絨球,無精打采的低下頭。
凋謝後的紅絨球,由此圖可以看到仍靠著花絲糾結在一起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