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香呀!我就是月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七里香」,以夏天時會開出帶有濃郁香氣的白色小花而聞名; 我原產在熱帶亞洲、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及臺灣的低海拔山麓,是臺灣平地校園、公園常見的觀賞植物。全年常綠、葉子互生,是奇數羽狀複葉,由於我十分的耐修剪,所以也是綠籬常使用的物種常被栽植為綠籬笆。 更因為我的槳果十分特別,也使我成為觀果植物,它也是白頭翁、紅嘴黑鵯、樹鵲等鳥類的良好誘鳥物種。而我的木質細緻堅硬,是最好的農具、手杖、刀柄及印章的材料,是可觀賞又實用的植物。
在往外操場停車場的入口及往後門的小路邊,有一小欉的月橘,當開花時常傳來陣陣清香,十分吸引人。
在崇仁樓(三年級)往籃球場的樓梯旁,花圃的中段為月橘。
在崇仁樓(五年級)右側殘障坡道旁也有一排月橘。
在操場旁右側的三角花圃綠籬,除了有杜鵑花以外,在接近三角形頂點處,還有一小排的月橘。
外觀:常綠小灌木,樹高1~2公尺,小枝茂密細長。
葉子: 奇數羽狀複葉, 羽葉長8~15公分,複葉有小葉3~7對,小葉互生,小葉呈卵形3~5對,長約2~3公分,全緣,革質。互生而沒有葉柄,葉先端為鈍凹狀,沒有托葉,葉透視有油點。
花朵:6~11月開花,7~8月為盛開期,花頂生或腋生,繖房花序,開小白花,白色花冠鐘形為五瓣,芳香濃郁
果實:8月到翌年6月為結果期,漿果卵形,初為綠色,成熟時轉橘紅色或紅褐色; 果內有種子1~2顆、種子半圓形,具綿質毛茸。
月橘葉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羽葉長約8~15公分,各小葉的大小及形狀並非一致,全緣、革質、無托葉。
這是月橘的1片葉子,通常複葉有小葉3~7對,小葉互生,葉面濃綠色,平滑富光澤。
月橘小葉長約2.5~6公分,近於無柄,柄長僅0.1~0.2公分,摘下一片葉子,透過光線仔細看,有小小透明油腺點,且葉片經搓揉會散發出類似柑橘的味道。
含苞待放的月橘的花,淺淺綠透著一點點白。
夏、秋季節是月橘的花盛開的季節,花頂生或腋生,散發出芸香科特有的濃郁香氣。
月橘白色的花冠鐘形5瓣,雄蕊10枚,5長5短,花絲平滑,子房2室,各具1胚珠。
頂生或腋生的花,花徑1~1.5公分,花瓣長1.2公分,純白的小花十分吸引人。
白色的花落後,開始結出小小的綠色的果實。
月橘的尚未成熟的果實,近看好像一顆顆的綠色檸檬,其實它的大小約1.2~1.5公分左右,綠綠的一顆顆,十分可愛。
當月橘的果實轉變成橘紅色時,就代表它成熟了,除了有觀賞的作用外,更可以作為許多鳥類的食物,所以它是良好的誘鳥樹種。
成熟的紅色槳果
有的果實是紅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