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龐大的蘭科家族中綬草屬的植物皆為地生蘭,共有25種,台灣只產綬草一種,原生地分布在俄羅斯、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爪哇、澳洲及紐西蘭等地。 綬草的花雖小,具有蘭科植物典型的特徵:唇瓣與蕊柱,為貨真價實的蘭科植物。
綬草的花序很特殊,幾十朵小花呈螺旋狀整齊排列有如勳章的綉帶花紋,故名「綬草」,其花序又如紅龍或青龍般盤繞在花莖上,肉質根像人蔘,所以綬草也常被稱為盤龍蔘。花期在2-5月(溫暖地區)或6-8月(寒冷地區),開紫紅色或白色小花,唇瓣較大,花形別緻奇特,美麗玲瓏,有淡雅的香味,由於綬草的花期處於清明前後,又有「清明草」的別稱。
花形小巧玲瓏,只有米粒般大小,花色白中邊緣帶有粉紅,唇瓣長橢圓形,朵朵小花晶瑩剔透,有如水晶琉璃美得令人心動,密集小花相隔很近,環繞著中央花軸盤旋而生,好像旋轉式階梯,更像寺廟的龍柱,其上青龍盤繞,又有「盤龍草」之稱。
雖然是小草本,卻是多年生。入秋後,地上莖葉枯萎,等來春才會再發新芽。平日隱身雜草間,很難發現它。等到3-4月間粉紅花莖一出,清明就要到了。
綬草不開花時,很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與一般草地上禾本科小草非常相似,這是綬草的「擬態」自我保護功能,然而卻也因此被當作一般雜草清除掉。未處於花期的綬草形態與其他雜草類似,不易分辨,而且由於其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常遭到過度採掘,這造成野生綬草難以覓得。綬草已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Ⅱ之中。
外操場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