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ustainable Futures
Effect of root temperature 高科技農業 x 永續未來
新北市金龍國小水耕創新實驗室:草莓
種植方式:無機介質/養液循環/潮汐強制通氣
🌿 你有想過,數位科技如何讓農業變得更智慧嗎?當你學會用水耕技術培育作物後,
下一步,是如何讓植物長得更健康、更精準?
如果我們透過物聯網與AI的幫助,讓植物自己「告訴」你缺乏什麼營養,甚至幫你計算營養液配方、調整光照時間,種出最完美的草莓,你會想試試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數據、用App、用AI,成為引領農業未來的智慧小農夫吧!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高溫頻發、水資源日益減少,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持續生產高品質農作物成為各地農業面臨的重大挑戰。金龍國小於上期環控農業課程中,已證實環境控制對各種作物生長的關鍵影響;本期課程最後引入高經濟價值作物草莓,結合 AI 技術開發專屬程式,根據生長期程來調節光照、根溫、微量元素等參數,設計出一套維持作物高品質生長的科學原理的種植設備。最終,他們將根據實驗數據,為「高科技農業 x 永續未來」的實踐提供可行方案。
Introduction 前言:
接續著環控農業(二)的課程,我們將更深入帶孩子體驗數位農業時代 :隨著數位農業時代的來臨,農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透過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農業不僅解決了高齡化與少子化等挑戰,更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數據的運用讓傳統仰賴經驗的農業,得以精準控制生長條件並提升作物產量。草莓因其對環境條件的快速反應,成為數位農業研究的理想作物。透過水耕栽培草莓,我們能快速蒐集與分析數據,讓孩子體會數位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並親身感受科技如何為農業帶來革新與希望。
環控農業三部曲
數位農業-AI輔助水耕種植計算App開發
AI輔助水耕種植計算App開發
營養液研究與改良
在現代農業中,數位化和科技的引入為農業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尤其在水耕種植中,對營養液精準管理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方式中,種植者需反覆進行化學式計算以確保各種元素濃度符合植物需求,這過程既耗時又容易出錯。
透過AI技術與Swift UI App開發,我們可以為種植者設計一個智能化的工具,使得濃縮液配方計算過程更直觀且高效,適用於不同植物的需求,同時提升農業的精準性與效率。
教學重點
水耕種植基礎知識
營養液中的各種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AI與農業的應用
(1)AI如何運用於數位工具(iPad/Swift UI App)的開發流程。
(2)簡單的介面設計與數據輸入邏輯。
(3)濃縮液補充計算邏輯
(4)根據觀察數據(如水分減少刻度)推算需要補充的微量元素量。
(5)配方自動化計算並顯示結果。
AI輔助水耕種植計算App開發
作物光照管理
在室內農業中,採用 DLI(每日光量子累積)能更精準地評估作物對光的需求。其計算方式為 DLI = PPFD × 光照時長 × 3600 ÷ 1,000,000。相較只測量 PPFD,透過定時器控制光照時數,可確保農作物獲得足夠光能。一般定時器以 1/4 小時為刻度,因此可直接依建議增減時長,按 15 分鐘為步長調整,既簡化操作也減少勞力。面對農村老齡化與人力不足,此方法能輕量化勞動並提升效率,為未來農業帶來更省力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草莓種植營養液相關補充:
1.常用化學肥料成分表:
2.鉀 (K)
水耕草莓結果期需要較高的鉀,當植株獲得充足的鉀,草莓果實更容易長得較大、甜度也較高。
但鉀、鈣、鎂 會競爭吸收,所以要注意導高鉀如出現-葉片黃化缺鎂、果實畸形缺鈣。
KH₂PO₄ (磷酸二氫鉀) 與K₂HPO₄ (磷酸氫二鉀) 是水耕配方中最常見的磷酸鉀來源,但因草莓喜歡弱酸環境,KH₂PO₄ (磷酸二氫鉀)對 pH 調節、對草莓吸收的友善度都較佳。
數位農業-AI輔助植物診斷App開發
AI輔助植物診斷App開發
結合「觀察-分析-推理」的教育意義
自製的「植物營養缺乏診斷 App」透過 AI ,將學生腦海中抽象的架構與想法,轉譯成可執行的程式碼。這樣做學生依舊是核心的「設計者」,而 AI 只扮演輔助的角色,培養孩子「如何讓 AI 幫助自己」的觀念,而不是被 AI 取代。
教學重點
透過邏輯樹狀結構訓練「分析與推理」:診斷表從老葉 (A) 或新葉 (AA) 開始,再細分 B1/B2、C1/C2...,就是一個典型的判斷樹或決策樹
AI 作為「程式語言翻譯者」:
(1)學生先提出明確的需求描述(例如:要在介面出現兩個按鈕、按下後切換到哪個步驟),AI 再幫忙「翻譯」成 SwiftUI code
(2)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透過 AI 產出的程式碼,順便觀察並學習 Swift 的寫法。
鞏固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1)與其直接用 相機掃描 AI 判斷這種功能,更鼓勵孩子「走近、看仔細」,對每片葉子做基礎檢查
(2)培養「假設-驗證」的思考:孩子看到葉片乾枯,可能先假設是「老葉整個枯萎」。如果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是局部有斑點,則要修正判斷,轉到「局部的」分支。
教材附件:營養缺乏診斷表-旦發現作物有表上所列的症狀,就可以確定是營養失常。無土栽培作物的營養失常,是在所有植株中同時出現的,而非營養失常往往是先由很少數植株開始,逐漸擴展到相鄰的植株。
資料來源:劉熙,廖本裕(1997)《無土蔬菜栽培》(頁59–61)。臺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
營養缺乏診斷表:旦發現作物有表上所列的症狀,就可以確定是營養失常。無土栽培作物的營養失常,是在所有植株中同時出現的,而非營養失常往往是先由很少數植株開始,逐漸擴展到相鄰的植株。
但文字式的診斷表在查找閱讀上都不夠視覺化,所以將診斷表的察看邏輯製作成app,透過一題一題對答即可診察出結果,再加上種植中的植物圖片做比對,就是一款非常剪易的植物醫生app。
透過app觀察植物葉子,簡單透過診斷表,一題一題回答,就可以診斷出缺乏甚麼元素
根據微量元素缺乏症狀與APP,可以快速精算出藥補的微量元素量。
教材資源:這個網站可以選擇植物,選擇缺乏的營養素,就會顯示植物照片,不論是與種植植物做比對,或是讓孩子使用設計的app用,都是這單元非常好的教材資源。
數位農業-介質改良:
參考論文: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cv. chandler in soilless culture
March 2019
Abstract and Figures
Strawberry (Fragaria × ananassa Du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idely consumed small fruit in the world. The cultivated fruit is popular for its bright color, aroma and texture, which contain a number of nutrients for good health. The future of soilless culture will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ion systems and substrates that are competitive in costs and returns in 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In present study the individual/combin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substrates, viz., coco peat, vermiculite and perlite were employed while sand as control. Fifteen treatments singly/in combina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v/v) were studied for different growth and quality related parameters of strawberry cultivar (Chandler) under passively ventilated green hous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7 (coco peat + vermiculite 25:75) produced the maximum petiole length (16.77cm), canopy spread (42.75cm), crown diameter (2.10cm), shoot fresh wt. (17.16g), shoot dry weight (4.36g), root fresh weight (16.53g), root fry wt. (5.13g), number of leaves (17), total leaf area (1542cm2), fruit wt.(10.76gm), fruit dia (27.48mm), fruit length (29.89mm) whereas the treatment S15 (Coco peat + Perlite Vermiculite, 50:25:25) produced maximum plant height (28.36), shoot length (23.13), root length (32.40cm) and TSS (10.8 B°) and lowest acidity (0.86%) while as minimum plant height (15.10cm), no. of leaves (8) canopy spread (21.17cm), crown dia (1.50cm), root length (9.43cm), shoot fresh wt (5.60g), shoot dry wt. (1.20g), root fresh wt (7.70g), root dry wt.(1.63g), leaf area (479.0cm') were recorded in control (sand). Hence form current study it is confirmed that coco peat in combination with vermiculite (25:75) and coco peat in combination with Perlite and vermiculite (50: 25:25) produced maximum growth as well as good quality fruit in strawberry cv. Chandler.
根據論文,改成適合金龍國小水耕系統的種植測試:
推測有可能造成此結果,因為蛭石與珍珠石介質特性
蛭石 PH6.35 P35.5 K83 Ca305 Mg63.3 吸水性強、提高陽離子Ca、Mg置換性
珍珠石 PH6.19 P52.6 K308 Ca137 Mg52.9 不吸水、不起化學變化、增加透氣性
珍珠石顆粒太小容易從種植籃中掉落營養液槽,改用沈水發泡煉石
因此論文只提及比例並未詳列安置方式,自行測試採用椰纖coco peat、蛭石vermiculite 、沈水發泡煉石expanded clay,依照下配置種植3品種日系草莓章姬、雪兔、四星
2025/01/11 草莓9株洗根改水培
2025/01/13 依照下配置放置營養液槽,使用逆滲透水養根,PPDF照射20小時DLI
2025/01/16 營養液增加為0.5
介質安置方式記錄表:
水冷水耕系統設置:
在 NFT 系統中,使用奧凌冷水機 (300L) 來控制水溫,控制營養槽的水溫為 20-21°C,並設置一個環境溫度對照組。
C 經水冷裝置 600-780 L/H
B 抽水馬達 600 L/H
D 抽水馬達 600L/H 供應植栽塔各層 NFT 水流
D 馬達每工作 30 分鐘會休息 90 分鐘
C > B
造成兩桶桶液差
所以利用 A 虹吸作用製作簡易動態平衡
使用3分管虹吸時,當A桶和B桶之間的液面高度差在 1到7公分 之間,水從A桶流到B桶的流速範圍為:
𝑣 = √ 2g ⋅ ∆h
流速:44.29 cm/s 到 117.16 cm/s
流量:每小時 45.44 L/h 到 120.20 L/h
使用流量公式來計算水從較高桶流向較低桶的速度。用簡化的 Torricelli 定律
g 是重力加速度,約為 9.81 m/s²
Δh 是兩個桶的水位差
這個公式是基於理想流體的假設,忽略了水管內部的摩擦和其他小因素,所以流速實際應該小於估算值
優雪種植日誌
種植槽營養液紀錄表
養液池與開花走莖監測:
蟲害防治紀錄:苦練乳稀釋200倍噴灑後等待10分鐘再使用清水沖洗
種植問題01:結果期,養液池PH陡降
1.「淨電荷平衡」規則(陽離子吸收→排 H⁺,陰離子吸收→排 OH⁻/HCO₃⁻):「結果期」確實大量吸收 K⁺、Ca²⁺、Mg²⁺ 等陽離子,那大多數時候會傾向根系對外排 H⁺(使 pH 降)
2. 根部還原/同化(特別是 NO₃⁻、H₂PO₄⁻) 的動態:即使吸收陰離子,如果根內同化大量消耗 H⁺,也會造成外部 pH 下滑
3. 磷酸根(H₂PO₄⁻)自身的酸鹼解離特性:在水耕配方中,磷通常以一階磷酸根(H₂PO₄⁻)存在,帶一個負電,但它本身是偏酸的陰離子。當根部吸收 H₂PO₄⁻ 時,若也伴隨著與質子 (H⁺) 的一些平衡轉移(或在細胞內部形成有機酸/磷酸酯),整體也可能導致外部培養液的 pH 下滑。(「磷酸根在不同 pH 下的形態變化(H₂PO₄⁻ ↔ HPO₄²⁻)」以及植物細胞內對磷的再處理。)
第一次土耕苗移植水耕:第一次漸進式入水是錯誤方法,讓根系死掉不少,(優雪A-K)前兩個月根系很弱,水質也受汙染,應該直接清洗入水,土壤洗得越乾淨越好,把腐爛根葉拔除乾淨,並用苦練乳除蟲,後放入RC逆滲透水中一個星期。(雪兔PQR、四星NML、章姬RST增生出新的水生根速度快很多)
2024/10/14
購買市售蘋果草莓苗,洗根後改成水耕種植
一開始計畫讓草莓的根自己往下長,去接觸營養液,但發現無法保持足夠濕度
2024/10/20 草莓葉已下垂缺水,直接洗根,但發現根系已弱(細根皆變黑死亡),種植到養液槽內
1.葉面使用苦練乳稀釋200倍浸泡,等待10分鐘,用清水洗淨
2.接著根部清洗後,用3%雙氧水浸泡
3. 1Week EC<200 逆滲透純水
4. 2Week EC<600 營養液
5. 3Week EC<800 營養液
6. 結果期 EC<1200 補充Mg 50ppm+B 0.3ppm+Ca 160ppm
植株編號優雪 A
2024/12/31
2025/01/20
2025/01/30
2025/02/07
2025/02/15
2025/04/07
2025/01/06
2025/01/27
2025/02/02
2025/02/10
2025/02/17
2025/01/09
2025/01/27
2025/02/02
2025/02/10 1、2、3槽 PH>6.2更換
PH 5.5-N92 ppm、P47 ppm、K140 ppm、Ca100 ppm、Mg50 ppm、B0.4ppm
2025/02/18
2025/01/15
2025/01/30
2025/02/04
2025/02/12
2025/02/18
植株編號優雪 B
DLI=24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2
2025/04/07
2024/12/31
2025/01/22
2025/02/04
2025/02/17
2025/01/09
2025/01/27
2025/02/07
2025/02/18
2025/01/15
2025/01/30
2025/02/10 剪走莖
2025/02/28
植株編號優雪 C
2024/12/31
2025/01/2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2
2025/03/05
2025/01/06
2025/01/27
2025/02/07
2025/02/17
2025/01/09
2025/01/30
2025/02/10
2025/02/18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0
2025/02/28
植株編號優雪 E
2024/12/31
2025/01/2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28
2025/01/06
2025/01/27
2025/02/07
2025/04/07
2025/01/09
2025/01/30
2025/02/10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7
植株編號 優雪F
2024/12/31
2025/01/2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2
2025/04/02
2025/01/06
2025/01/27
2025/02/04 訓化長出新根系
2025/02/17
2025/04/07
2025/01/06
2025/01/30
2025/02/07 走莖
2025/02/18
2025/01/09
2025/02/02 老葉出現缺Mg
2025/02/10
2025/02/28
植株編號 優雪H
2024/12/31
2025/01/22
2025/02/07
2025/02/17
2025/01/06
2025/01/27
2025/02/10
2025/02/18
2025/01/09
2025/01/30
2025/02/12
2025/04/07
2025/01/15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5
植株編號優雪 I
2024/12/31
2025/01/30
2025/02/10
2025/01/06
2025/02/02
2025/02/12
2025/01/09
2025/02/04
2025/02/17
2025/01/22
2025/02/07
2025/02/28
植株編號優雪 J
DLI=34
2025/01/15
2025/01/30
2025/02/07
2025/02/18
2025/04/07
2024/12/31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0
2025/02/18
2025/04/07 破大花,期望可破26g
2025/01/06
2025/01/22
2025/02/04
2025/02/12
2025/02/28
2025/01/09
2025/01/27
2025/02/04
2025/02/17
2025/03/05 第一顆2L頂要3L的果
植株編號優雪 J 走莖苗
2025/01/06
2025/01/20 與母株分離
2025/02/04
2025/01/09
2025/01/22
2025/02/10
2025/01/15
2025/01/30
2025/02/17 晉升4葉
2025/01/17
2025/02/02
植株編號章姬 T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2
2025/01/22
2025/02/04
2025/02/1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2/28
2025/01/30
2025/02/10
2025/04/07
植株編號章姬 R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7
2025/01/22
2025/02/07
2025/02/28
2025/01/27
2025/02/10
2025/04/07
2025/01/30
2025/02/12
植株編號章姬 S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2
2025/02/28
2025/01/2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2/18
2025/01/30
2025/02/10
2025/02/28
植株編號雪兔 P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7
2025/01/22
2025/02/04
2025/02/28
2025/01/27
2025/02/07
2025/04/07
2025/01/30
2025/02/12
植株編號雪兔 O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28
2025/01/22
2025/02/04
2025/04/0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1/30 為什麼花不見了?
2025/02/17
植株編號雪兔 Q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2
2025/01/22
2025/02/04
2025/02/1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4/07
2025/01/30
2025/02/10
植株編號四星 L
2025/01/15
2025/02/02
2025/02/10
2025/02/28
2025/01/22
2025/02/02
2025/02/12
2025/02/28
2025/01/27
2025/02/04
2025/02/13
2025/04/07
2025/01/30
2025/02/07
2025/02/17
植株編號四星 M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2
2025/04/07
2024/01/22
2025/02/04
2025/02/1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2/28
2025/01/30
2025/02/10
2025/03/05
植株編號四星 N
2025/01/20
2025/02/02
2025/02/12
2025/01/2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7
2025/01/27
2025/02/07
2025/04/07
2025/01/30
2025/02/10
花朵差別
四星 雄蕊較高
優雪 雄蕊較低矮
使用10X放大鏡檢查是否有薊馬 、葉蟎、線蟲、蚜蟲
2025/01/17
2025/01/22 葉蟎
2025/01/23 利用苦練乳清洗方式除蟲
2025/02/02 葉蟎
2025/01/17 蚜蟲
2025/01/22 葉蟎
2025/01/22 失去活力葉蟎
2025/02/05 各元素濃縮液製作
2025/01/17 葉蟎與蚜蟲
2025/01/22 葉蟎
2025/01/24 蟲卵
2025/02/05 水位浮標製作
2025/01/23 檢查清洗後的葉面
2025/01/23 檢查清洗後的葉面
2025/01/24 電子顯微鏡
原土生苗已結果
2024/10/17
2024/10/21
2024/12/04
2024/12/11
2024/12/05
2024/12/12
2024/12/06
EC 過高,缺Mg
2024/12/09
加入水族用PH降劑
植株編號優雪 G:走莖苗水耕繁殖(二代),太早從母株剪下,並且養液EC太高,應低於0.5,導致植株一直太細,根葉皆發育不良,2024/11/11-2025/01/09 死亡
2024/11/11
2024/12/20
2024/11/11
2024/12/31
利用發泡石墊高基部,降低與光源距離,並使用錫箔紙減少青苔生長
2024/11/11
因苗株太小,根不夠長,放到番茄種植潮汐EF設備,EC值2太高,兩星期後苗健康不佳
2025/01/06
剪除最下面那片因苦練乳造成葉傷的老葉
2024/12/20
將苗株放置草莓DWC設備中,一個月後長出根系
2025/01/09 死亡
植株編號優雪 D
2024/12/20
2024/12/27
2024/12/31
DLI=49.1
2025/01/30 草莓尖發白,為N太高
2025/02/02
2025/02/04 噴苦練乳,可能受粉不均
2025/02/12
2025/02/18
2024/12/23
4L加入0.5g硫酸鎂
檸檬酸調節PH5.5與碳酸鈣
2025/01/06
2025/01/09
2025/01/30
2025/02/02
2025/02/07
2025/02/17
2025/02/28
2024/12/24
2024/12/30
2025/01/06
2025/01/22
2025/02/02
2025/02/04
2025/02/10
2025/02/18
2025/03/05
2024/12/26
2024/12/30
2果各 14g 與 8g
2025/01/06
2025/01/22
2025/02/02
2025/02/04 上六瓣花、下五瓣花
2025/02/10
2025/02/18 缺素 調高EC1.2
2025/03/05
相關文獻:
Nutri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Affects Growth and Brix Parameters of Seventeen Lettuce Cultivars Grown in an NFT Hydroponic System - 這篇來自《HortTechnology》期刊的研究,探討了在高溫環境下,如何保持適當的營養液溫度來促進番茄的生長,特別是在溫室中種植的番茄植株。
MDPI Horticulturae Journal - 這篇研究探討了水耕系統中營養液溫度對生長的影響,雖然主要針對的是生菜,但也提供了許多關於控制根區溫度的重要信息,這對番茄等其他作物也有類似的效果
Annals of Botany Journal - 這篇文章分析了不同根區溫度對植物代謝活動和生理過程的影響,強調了在高溫環境下調節根部溫度的重要性
農業領域具國際期刊/論文集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著重農業與生態系統之間的互動,包括生態農業、永續農業、環境影響評估等議題。
Agronomy
MDPI 旗下開放取用(Open Access)期刊,涵蓋作物科學、植物營養、農業工程、土壤管理等多元主題。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開放取用期刊,涵蓋植物科學多個領域(含作物生理、基因體、育種、植物-微生物互動等)。
Horticulture Research
園藝專業期刊,偏重於新技術、基因組學、育種改良、栽培管理等園藝相關領域。
Scientia Horticulturae
Elsevier 出版之園藝科學期刊,涵蓋果樹、蔬菜、花卉、觀賞植物、溫室與水耕等研究。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重於智慧農業、感測技術、大數據、AI 應用、精準灌溉等,在農業工程與資訊技術交叉應用領域權威性高。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旗下期刊,偏重農產品成分分析、食品科學、化學層面等研究。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XB)
偏重植物生物學與生理學的機制研究、作物科學,對於探討植物在逆境、光照、養分等條件下的生長機制有較深度的論文。
BMC Plant Biology
開放取用期刊,涵蓋植物科學廣泛議題,包含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形態生理、基礎與應用研究。
Plant and Soil
聚焦於植物—土壤互動、生態農業、養分管理、根系研究等,發表在土壤相關領域的中高影響力期刊。
研究偏向土壤肥力、水耕與土壤比較、介質改良、根系生長等議題,適合參考。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中國科學院與Elsevier合作出版,聚焦於園藝植物(蔬菜、水果、觀賞植物、草坪等)的生物學與產業應用。
有國際的審稿機制和發表品質,對亞洲或新興園藝技術相關研究較友善。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偏重養分管理、肥料應用、植物營養生理與相關機制探討。
專精在肥培管理、水耕營養液配方、養分吸收動態等。
Crop Scienc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ASA) 出版,涵蓋基因育種、作物遺傳、作物生理與管理等領域。
Agronomy Journal
美國農學會 (ASA) 出版,包含作物栽培、環境因子影響、耕作技術與管理等。
Sustainability
MDPI 期刊,開放取用,關注永續發展相關主題,農業永續、資源效率、綠色技術等都屬於該期刊範疇。
強調對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永續性的貢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JMS)
MDPI 旗下綜合型開放取用期刊,但植物、農業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在此頗多。
研究基因表現、植物生化、分子遺傳等。
PLOS ONE
主題相對跨領域或較新穎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JSFA)
偏向農產品與食品科學的連結,包括農產品品質、安全性、加工與功能性評估等。
研究涵蓋作物栽培後端的品質與食品化學、感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