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聯發科造課師課程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STEM 造課師計畫」

很榮幸2022獲選該計畫深耕組,預計將全面於六年級實施 STEM 課程,一同灌溉國中小科技教育,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 

等著我們的接下來的課堂剪影吧~

課程目標:

從認識社區出發,先利用GOOGLE MAP認識居住的環境,再結合巡跡機器人,自編程式碼讓機器人依照指示,在社區地圖上漫步。

期望學生藉此產生對環境的關懷,利用PBL課程,「誰能將街道清掃得最乾淨」,讓孩子在遊戲中,不但實際動手做、在試誤中學習如何蒐集議題相關資料,進而發展問題解決之學習歷程。 

課程架構:

SUBJECTS:Engineering / Tech
PROBLEM: The roadway is covered with garbage and you must design and construct a plow that will attach to your Ozobot to remove the garbage. Your Ozobot will navigate the roadway using an Ozoblockly program that you write.

RESEARCH: Record the websites that you used to research your possible design ideas 

DESCRIPTION: The students will work in teams to design and build a plow that will attach to their Ozobot. Once created, they will create an Ozoblockly program that will navigate their robot through the roadway track and plow the “garbage”. Their depth of understanding is represented through their team collaboration, brainstorming, design idea sketches, fabrication of the design solution, testing of their design solution with the Ozoblockly program,  evaluating their work and peers and finally through their presentation. 

認識我們居住的社區環境:


1.學會使用Google地圖查詢社區地圖

2.繪製學校到家的路線圖

3.透過繪製過程,認識社區及周邊設施

4.學習方向和空間概念

5.掌握從不同方向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第一部分:
使用Google地圖查詢社區地圖

1.教導學生如何開啟Google地圖

2.示範如何輸入地址並搜尋特定地點(例如學校、家)

3.示範如何放大縮小地圖,以及拖動地圖以查看更多區域

第二部分:
繪製學校到家的路線圖

1.教導學生如何使用Google地圖的導航功能,規劃從學校到家的路線

2.讓學生跟隨導航路線,觀察沿途的道路、標誌及地標

3.要求學生手繪一份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包括道路名稱、方向與地標

第三部分:
認識社區及周邊設施

1.讓學生在Google地圖上標記他們認為重要的社區設施,例如公園、醫院、商店等

2.分析和討論這些設施對社區居民的意義和作用

3.討論路線圖中可能遇到的不同道路類型,例如單行道、雙行道、交叉口等

第四部分:

學習方向和空間概念

1.教導學生基本的方位概念,例如東、西、南、北

2.示範如何使用地圖上的指南針來確定方向

3.進行方向和空間概念的練習活動,例如根據地圖指引前往特定地點


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未來的重要能力培養包括:

1.空間感:透過繪製路線圖和確定方向,學生能夠加強自己的空間感,這對於孩子上國中後國一數學二元一次方程式、座標象限、、、等抽象概念的建立非常有幫助。

幾何概念:空間感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基本的幾何概念,例如點、線、面、角度、距離等。這些概念是解決幾何問題的基礎。

立體几何:在立體几何中,空間感對於理解立體圖形的性質和特徵至關重要。例如,學生需要具備空間感來判斷物體的形狀、體積和表面積等。

座標系統:空間感有助於學生理解二維座標系統與二元一次方程式解。


2.解決問題能力:學會分析地圖和規劃路線,有助於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地圖上的基本符號和標記。

2.學生能夠使用程式編寫機器人指令,控制機器人行動。

3.學生能夠根據地圖指示機器人從位置A到位置B巡邏。


教學流程:

1.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介紹地圖上的符號和標記。

2.引導學生使用程式編寫機器人指令,例如前進、後退、轉向等。

3.讓學生根據地圖上的指示,編寫機器人指令,讓機器人從位置A走到位置B。

4.讓學生觀察機器人巡邏的過程,學習如何調整指令,使機器人能夠更精確地行動。

5.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改進機器人的巡邏路徑,使其更加有效率。


能訓練孩子具備的能力:

1.地圖閱讀能力:

學生需要能夠理解地圖上的符號和標記,並根據地圖指示編寫機器人指令。

地圖閱讀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是許多行業中都需要的基本能力,例如地理信息系統、物流、旅遊等。


2.程式編寫能力:

學生需要學習程式編寫,掌握基本的程式邏輯和指令。


3.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分析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並在實際操作中調整和優化方案。

程式編寫能力是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擁有一定的程式編寫能力的人才。


4.團隊合作能力:

在設計和優化巡邏路徑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對未來工作的幫助:

團隊合作能力是現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特別是在複雜的項目中,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


設計思考:何謂清掃工具?要怎麼樣能將道路上的5樣垃圾清運到終點?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機器人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學生能夠設計和製作能夠撿拾垃圾的清掃工具。

3.學生能夠將清掃工具安裝在機器人上,實現機器人自動清掃垃圾的功能。


教學流程:

1.引導學生觀察機器人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介紹機器人的各個部件和功能。

2.引導學生設計和製作能夠撿拾垃圾的清掃工具,例如夾子、吸盤等。

3.引導學生測試清掃工具的性能,如夾子能否夾住垃圾、吸盤能否吸住垃圾等。

4.讓學生根據機器人的結構和尺寸,設計適合機器人使用的清掃工具。

5.讓學生將清掃工具安裝在機器人上,調試工具和機器人的配合使用效果,以實現機器人自動清掃垃圾的功能。


設計思考教學:

1.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思考,例如觀察、理解、定義問題、創造解決方案、測試和優化等步驟,讓學生瞭解設計思考的過程和方法。

2.讓學生參考現有的清掃工具和相關產品,從中學習並借鑒設計思路,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清掃工具。

3.引導學生思考清掃工具的功能、性能、外觀、材料、成本等因素,讓學生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能訓練孩子具備的能力:

1.創造力和想像力:學生需要在設計和製作清掃工具的過程中,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設計出能夠撿拾垃圾的清掃工具。

2.問題解決能力:學生需要能夠從實際需求中,發現問題並進行解決,例如如何設計出能夠撿拾垃圾的清掃工具,以實現機器人自動清掃垃圾的功能。

3. 工程設計能力:學生需要學習如何從設計到製作、測試和優化的全過程中,掌握相應的工程設計能力。

4.團隊合作能力: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鍛煉團隊合作能力。


對未來的幫助:

1.工程設計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是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擁有一定的工程設計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

2.創造力和想像力是在創意、藝術、設計等行業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學習機器人清掃工具的3.設計製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4.團隊合作能力是現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特別是在複雜的項目中,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學生在設計和製作機器人清掃工具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團隊合作能力。


資料查詢與小組討論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