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聯發科造師課程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STEM 造課師計畫」

很榮幸本校申請到聯發科教育基金會第一屆「STEM 造課師計畫」 ,透過基金會的培訓,增進教師的教學知能,保持前進與改變的動能,與孩子一同在科技教育的路上邁開步伐!

成果影片

PROBLEM:小明是電燈長,每天要協助開關燈,但常常坐窗邊同學說太亮,坐裡面的同學說太暗,尤其到下午,常常老師一進教室就說:怎麼沒開燈?小明很委屈,他其實一早就開了,但又不知道被誰關了,每天都要時時刻刻記得這件事情真的好難… 人生好難…

驅動問題|
到底何時要開燈?要開多少燈?要開哪裡的燈?如何能解決這問題。


作品任務|
適當的照明可以讓我們閱讀更加舒適,可是太暗和太亮的光線會傷害眼睛,教育部訂定有教室適合閱讀照明標準,然而教室光線是動態的,不同時間不同教室照度不同,如果能在教室裡裝設多個照度偵測器,教室裡的學生就能隨時掌握光線變化,並依據警示(燈與聲響)注意照明度保護視力。

一、  課程規劃緣由:

前兩年,我們帶學生玩了偏心圓從製作automate,到發展仿生飛行獸,在嚐試了十來個小專案的不斷修正下,今年我們從五年級孩子所學的自然奇妙的電單元出發,將這些小專案單元融入,讓孩子發出:『哇!這是我數學、自然、資訊、健康課本裡的知識啊!』並利用這一個專題製作,作為基礎訓練,充備孩子專題製作時所需技能。


二、  課程初步概念:

第一至三階段為基礎訓練課程,第四階段為專題發想課程 


階段一|製作燈體與感測器

結合課程『五年級數學:分數的約分擴分』、『五年級數學:對稱軸』


階段二|製作燈罩

結合課程『五年級資訊:向量圖』、『五年級藝文:黏土造型』


階段三|串連並聯感測器與LED燈、蜂鳴器、霍爾元件

結合『五年級自然:奇妙的電』、『六年級資訊:microbit物聯網IoT』,製作一個光度偵測器,隨時掌握光線變化,具備光度不足警示(燈與聲響)。


階段四|想解決什麼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呢?

在走完階段一、二、三,孩子從實作設計中,體會:『哇!原來這就是課本上教的知識啊!』進而引發自主學習的興趣。一定有更多想法(我每天出門都忘記帶水壺、教室太吵、太熱、甚至是心情不好、樹上斑鳩生蛋、、、),更可利用物聯啟動對應設備動作。重要的是IDEA!孩子們~動腦吧!

、  預期目標

藉製作磁力開關夜燈訓練基礎機具操作,讓孩子在接下來專案開發上能夠自由運用這些工具。


了解

、  課程剪影

1|就地取材,絕不使用材料包:

目前高教育到的困境就是,以商用機跟人競賽,那非輸不可!對手知道你的能耐,你的成本,對手贏在他有能力自己設計。要孩子透過就地取材,改變這一代年輕人習慣高貴化實驗設施,沒有了驚喜,少了創意!

2|機具使用:帶鋸機

只有從小就養成正確的使用步驟、扎實的訓練,就如同飯前飯後洗手一樣。才是真正的保護孩子。我們先將容易造成孩子力氣不夠易彈裂的線鋸機換成帶鋸機,老師站在旁邊觀看孩子使用,並馬上指出錯誤的地方,為什麼這樣的姿勢或切法會受傷,一次次地糾正,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工具得危險在哪?要怎樣避免危險。

請孩子討論右邊兩圖,哪一種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為什麼?

3|機具使用:鑽孔機

4|機具使用:真空脫泡機

藉由實際操作真空機,真實的呈現真空與氣壓(壓力)的關係,建構孩子於自然課本上,高山氣壓低沸點低的虛擬概念。

問題:真空機裡的水泥,瘋狂的翻滾著?你覺得是為什麼?

提示1|你覺得你有打那麼多空氣進去嗎?如果沒有那你現在看到的翻滾狀況是什麼情況呢?
提示2|開汽水時你還記得會有甚麼現象?
提示3|煮水餃時你有看到甚麼類似的狀況發生嗎?


5| 灌模實作

藉由實境問題,訓練小孩思考所學數學知識。在閱讀理解上,必須了解包裝上標示的意義,並進行混和材料的比例計算。

問題:製作水泥燈體時,用多少水泥粉?多少水?

提示1|容量容積和體積有什麼關係
提示2|一立方公分水泥重1.8公克
提示3|找找看包裝說明上,水泥粉與水的比例為百分之多少?(如何看商品標籤?百分比換算)

6| 基礎繪圖軟體操作-繪製向量圖 

問題:測量內外邊長並繪製出正六邊形,利用圖形刪除與合併來製作重複的圖樣

組子文樣範例

7| 電路圖  

問題:如何提供穩定電源?如何優化及除錯?

問題:霍爾電子元件就是利用磁感應切換開關,請觀察右方圖示,繪出電路圖,測試成功後,試著並聯第二組開關吧!


Failure is the condiment that gives success its flavor.

失敗是讓成功有滋有味的的調料。

問題:請仔細觀察成品和模具,你覺得直接灌水泥出來的燈座和我們所需要的燈座差在哪?

孩子仔細觀察成品,反工程思考電源孔是在模具的哪個位子,結果在拆模時,整個模具卻底座分離,孩子一開始以為是敲太大力,這時要孩子仔細觀察失敗品,思考失敗原因。

雖然我們已經從孩子的過程中,看到他注定失敗的步驟。但我們要讓孩子去試、去體驗,就跟當時我們也曾失敗過,所以才會知道他這樣做會生什麼事?

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孩子將能親身體會,成功就是一種經歷不斷失敗卻不會失去熱情的能力。

孩子提出在觀察失敗作品後,他發現的問題點:「回饋機制非常重要,它使你不斷思考做過的事,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a feedback loop, where you're constantly thinking about what you've done and how you could be doing it better.-Elon Musk

8| 訓練閱讀理解、論證寫作的能力

利用科展方式,循序漸進,帶孩子探索專題研究的學習歷程。

閱讀理解、資料搜集

設計思考、創意收斂

除錯排查、測試紀錄

9| 小花絮

問題:教室外的洗手台沒有照明設備,尤其到四五點課程結束要收拾的時間,一片漆黑。

在第一個孩子,喊出:「 老師,好暗歐!」,我們馬上丟開一切,來解決這個實際生活上的問題,討論燈需要那些元件(燈-掛具-開關),再分項討論既有備料中那些是可以使用的,最後,我們自己從教室插座拉線,拿天花板掃把竹竿當燈具,撿校園枯木當掛架,在洗手台上方安置了一盞照明。


在這裏,我們帶孩子去挑戰,如數學家John Littlewood曾說過:『去做有難度的問題,你或許無法解出來,但你會證明一些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