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食在有意思
提報分類表:綠色生活類
策劃/執行人:陳玲寶
動機:無
目標範圍:全校性
難易度:困難
實施期間:2017/08/19
參與人數:50人
1.藉由食安問題,認識食品與食物的差別,並學習在家中自己種植芽菜 2.利用寶特瓶製作環保芽菜培養罐,學習在家生產簡易食材, 3.培養生活能力,即使在颱風天菜價上揚時也能有青菜可食用,餐與飲食的製作。
1.這是一個代間教育計畫,在暑假時安排進行的課程,有一小時食農教育的基本概念介紹。 2.第二小時則進行實地操作,場地換到實驗室, 參與的家長及學生來參加活動時帶一個1000cc的寶特瓶,老師則準備美工刀及鑽子膠帶等工具。 3.寶特瓶切一半瓶底鑽洞,將老師預先發好的綠豆芽放瓶底,沖水蓋上黑布,瓶底用另一半瓶口倒置,接住積水,每日將豆芽沖水一至兩次。
家長們認真參與課程並與講師互動熱絡,講師國台語雙聲道,因為台下的阿公阿嬤有的聽不懂國語,由於課程內容貼近生活,宣導食育的概念與飲食有制是很重要的生活時踐,因為吃得好也要吃得巧。
種植小技巧 1.水耕的種子,記得要先做催芽的動作,苜蓿芽如果要長得一樣高,務必要放一張紙來輕壓在芽菜上。 2.黃豆芽很營養,泡水要常換,不然易爛掉
利用寶特瓶或洗菜籃所製作的芽菜培養皿,我真是簡單又便宜,再也不怕颱風天沒菜吃了。祖孫一起種芽菜增添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