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實踐低碳旅行 2.單車沿著基隆河岸騎行,學習地形,學習河流的相關知識。 3.認識(瑞芳-侯硐-三貂)三處的人文自然及當地產業
進行方式:
1.利用假日辦理環境教育戶外踏查的活動,有些學生曾來搭過鐵路來到此地,本次活動採用租借UBike公共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2.分組進行活動,分成六組,每組分別有2-3位老師及志工家長帶領。 3.在侯硐遊客中心休息,進行當地環境介紹,並參觀礦工博物館 4.再過隧道後較為空曠的地點時,特別請同學注意旁邊基隆河的地勢,水流,壺穴的分布。 5.在三貂嶺碩仁國小停留吃午餐時,志工老師還特別介紹當地聚落,說明昔日是黑金盛產地,當地人口很多才會在此處蓋學校,並介紹學校現在的用途。
成果描述:
學生這次活動來到基隆河上游,看到因礦產而興起的聚落,看到六過自己社區的基隆河上游,水流湍急遍布壺穴,由於騎著單車慢慢隨著產業道路穿山越嶺,看到許多山間小溝一一流入基隆河,看到因為煤礦興盛而產生的聚落規模,而今人口外移嚴重,學習到產業與地方發展的重要性。學習一條河的生態,溯源後看到河兩岸的植被及窄寬,三貂嶺火車在此處分為平溪線與宜蘭線,山是在此頗為崎嶇。
實施心得:
鐵路平溪線三貂嶺聚落沿線河流生態景觀豐沛,早年因為礦產開發吸引許多礦業人口。煤礦停採之後,當地社造協會利用三貂嶺當地的碩仁國小做為聚落裡的公共藝文空間,進行與生態教育相關的藝術創作,這也啟發了該如何面對少子化校園閒置空間的有效運用。 利用單車進行活動邊騎邊學習還真的要有良好的體力,還好這次百福4Q的家長志工提供充裕的人力支援,在後勤補給我們做了嚴謹的探勘,所以一路上大致平順,在回程上有一個下坡,一位學生不小心跌倒摔車,還好適時處理就醫,在活動中意外雖是難免,但是仍讓我心有餘悸。
學習者心得:
1.學生說自己第一次騎單車到三貂嶺的碩仁國小,看到周邊美麗的風景青山綠水環境真的很清幽,經過一上午騎單車在此吃午餐看風景真的很舒暢。 2.看到基隆河的壺穴造型十分可愛,好像一個個小杯子,合理的大石頭愈到上游石頭愈大,水流域湍急,把河裡的岩石磨出一個個小窩窩一個個洞。 3.看到沿路的磚房有的都頹圮毀壞卻又無人修理感到有一股淡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