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能源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提報分類表:演講/講授
策劃/執行人:林婉麗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
目標範圍:全校性
難易度:普通
實施期間:107年10月19日
參與人數:60人
節能的推動,為全民的責任,而要推動節能,就要從認識能源效率分級制開始學習,進而做到慎選家電,執行節能的工作。
互動問答、學習單、報告、討論、辯論、競賽、分享自評互評
教學記事 「能源與生活」 1.教師應詳細說明能量與能源的差異:能量是指可以改變物質型態(如三態)或運動狀態的能力,能量與物質不同,物質具有質量、型體及大小,而能量無形狀,沒有質量但是可以從物質產生變化前後的差異得知獲得或損失能量的大小藉以測量能量。能量有各種型式,如光能、動能、位能、電能、核能、熱能等等,各種能量間可以互相轉換,但須遵守物理定律。能源是自然環境當中蘊藏各式能量的媒介,藉由集中、開發及儲存,人類可以利用它們所蘊藏的能量,為人類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例如,我們可以利用高處的水所具有的位能,當水由高處自動向低處流動具有動能時,將動能轉成發電機的電能加以利用。 2.與能量有關的名詞在了解能源使用時,亦非常重要。諸如:卡與焦耳的關係、電器上所標示的瓦特(W)、E.E.R.值、能源效率及用電度等等。教師應讓學生對相關名詞能具體了解有助於後續課程的介紹。 3.台灣能源使用狀況之介紹部分,教師只要強調國內能源有97%以上都是仰賴進口,能源的價格與使用受國際情勢影響十分敏感,對重視經濟建設的我國而言,努力開發本土可利用的潔淨能源不僅對全球環境的維護可以盡一份責任,更能降低因國際能源供需環境突然改變對我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4.本單元之活動單,主要希望學生能主動了解到底自己的家庭有哪些用電設備,它們佔一個月電費的比例多大。同時希望藉由數據知道能從哪裡節約用電,這部分需要教師與學生利用一點時間與學生共同討論。
課後記事 一、在活動一家電大普查中,所有學生均能依表單要求填入資料,其結果顯示,絕大部份家庭使用時間最長的是電冰箱及電燈,而且回答冷氣機、吹風機等是耗電功率最大的電器者亦不在少數(佔總學生人數之75%)。 二、活動二省電大作戰的三項省電策略中,學生回答內容多數仍為熟知的內容,如:隨手關燈、關開關、不用之電器應拔除電源插頭等,亦有學生指出,勤擦拭與清潔電燈冷氣等電器亦能有效節約用電。整體回答內容中卻看不到有學生從電器本身號電池程度與功能滿足需求兩者之間的權衡來提出節約用電的策略,這點可以在未來教學時再加以強調。 三、整體來看,本模組的活動單設計仍有改進的空間,對於內容的設計,應更契合模組目標,同時希望讓學生能從中自己作一些簡單的自我診斷與回饋,亦是提供行動經驗的方法。
1.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3.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4.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5.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7.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