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校之資訊環境概述
1. 104學年度建置行動學習教室、成立行動學習社群、參與信望愛基金會合作計畫,獲基金會捐贈90台hTc平板。
2. 105年度參與新北市行動學習計畫、新北市與信望愛基金會合作計畫,獲基金會捐贈80台hTc平板及教育局配發平板Acer A30、A10各15台。
3. 106-108年度參與新北市、教育部行動學習計畫,利用參與計畫經費陸續購置30Ipad台平板。
4. 109年度參與新北市智慧學習領航學校、教育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教育局配發了智慧教室145台Ipad平板,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採購30台Ipad平板。
(二) 本校教師資訊融入情況
1. 透過平板進行課堂教學,並將課程內容、相關例題解說錄製後上傳以供學生於課後做複習、延伸學習。
2. 能設計互動式之教材並運用電子白板、觸控電視於課堂教學,增加師生互動、學生更專注於課堂之學習。
3. 能於課堂運用自製之E化教材並置於學習吧平台,利用平台的課間活動、線上測驗等功能融入教學,以增加課堂互動、學生學習興趣。
4. 運用因材網四學的學習方式,教師指派任務讓學生預習,課堂給定問題讓學生進行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將所學概念進行總結或延伸,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5. 課後學習扶助教學運用學習吧平台、均一教育平台、因材網等線上資源融入於課堂中,了解學生學習歷程,輔助學生的學習。
6. 運用外部資源與職業學校合作,利用暑期辦理資訊相關營隊,進行數位學習課程。
(三) 行動載具學習與教學經驗
1. 學校積極辦理各項行動載具於教學上應用、APP設計…等增能課程、參訪等,鼓勵教師參與校外相關活動,除了於社群進行分享外,亦能嘗試將所學運用於教學。
2. 運用線上平台、APP融入教學活動,將教材數位化及透過評量即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3. 選擇適合的單元內容,設計相關課程活動,利用平板及分組活動,讓各小組學生觀察、討論、互動,以提升學習成效。
4. 近年已結合在地特色設計跨領域學校特色課程,並實際與課程內容結合,讓學生學習更多元。
5. 教師能將自製的教材置於google雲端硬碟並做分享、交流。
二、 專案規劃與執行
(一) 團隊運作
1. 團隊運作模式
初期,由一群對行動學習有興趣的幾位教師們成立學習社群,期間陸續有不同領域老師加入,推動至今已擴展到各領域教師,社群教師於自己的課堂中,改變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翻轉。
(一)團隊發展及歷程
(1) 團隊是一群有活力夥伴,願意嘗試、改變,再加上歷任校長及行政團隊的支持。
(2) 從104年起歷經準備期、醞釀期、發展期、擴散期四個階段,106年以行動七部曲S-C-R-A-T-C-H作為團隊運作的模式。
(3) 107年為了延續課程及發展主題課程,我們更投入於課程的討論及享受於行動載具融入課程的樂趣,以E.N.J.O.Y.五種心境為團隊運作模式,團隊的成員充滿教學、學習的熱忱(Earnest);不斷的(Never-ending)參與行動學習相關增能研習並運用於教學中;大家有著共同的(Joint)目標,發展創新教學及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讓學生快樂、有效、創意的學習;隨時開放(Open)課堂,夥伴間彼此備課、觀課、議課,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課程的修正;將課程中學生的作品進行進行分享與推廣(Yeasty),及校內行動學習的推動擴展到校內其他老師及校外。
(4) 108-110年以「ENJOY 2.0」的模式,持續秉持教學熱情,透過校內外增能研習,不斷「專業成長」、提升「專業對話」、教學「挑戰創新」及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並與夥伴透過備課、觀課、議課,於「課堂實踐」,讓學生快樂、有效、創意的學習,最後將課程及學生作品於相關活動進行「分享與推廣」。
(二) 行動研究規劃
1. 整合運用相關平台,以提升學生習成效
(1) 結合線上平台(因材網、學習吧平台、均一教育平台等),記錄學生學習歷程,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l 透過歷程記錄,了解學生學習個別差異,找出學生學習困難點,個別給予協助。
l 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適時修正或調整教學內容、策略。
l 透過雲端平台或APP,教學可即時互動,教師亦可及時給予學生示範、指導與獎勵。
(2) 學生能自主學習,有效提升其學習動機:
l 老師給予不同的學習程度教材、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掌握自己學習進度。
l 透過師生間更多的互動,教材多元呈現,激發學習興趣與動機。
(3) 透過多元評量方式,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l 教師針對個別學生學習需求與程度,透過雲端平台給學生適性化教材、提問或個別指導,以達到因材施教。
l 除了紙筆、口頭回答等評量方式外,亦可利用多媒體檔案(拍照、錄影、錄音)方式,以個人或小組、大組回饋。
2. 經由對話討論,分享教學經驗;透過各種研習進修,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1) 進行各項教師成長計畫:
行動學習社群持續運作,透過交流與學習,讓教師激盪出更好的教學。
l 邀請專家指導,提升教師在教學現場進行行動學習的能力。
l 參與相關的增能研習、學術研討會。
l 安排至他校觀摩成功案例,觀摩後進行交流、分享,以了解各校利用數位工具融入教學活動的狀況。
(1) 多元化教學與評量:
l 規劃可融入行動學習的教學單元,進行行動學習教學模式設計之課程。
l 教師透過平板各項功能、雲端平台或APP應用,將教學影片等上傳到雲端,讓彼此分享後給予回饋。
(2) 進行行動學習課例研究:
l 教師將設計完成的行動學習教學方案,於教學現場實施。
l 在實施過程中,由社群教師進行觀察紀錄,共同討論、反思,尋求解決因應策略。
(一) 推廣分享
(一)透過Line、Google協作平台站、雲端硬碟等…,即時訊息傳達。
(二)利用備課日、教研會、校內各項活動時運用行動載具或辦理實務經驗及行動載具體驗分享,進行校內外分享與對話;持續透過遠距、視訊教學、交流等進行跨校或跨國交流分享活動。
(三)透過FB粉絲團、YouTube、雲端硬碟等,進行活動傳達、成果分享,讓團隊課程擴散更迅速,成果分享更即時。
一、 曾參與相關資訊融入教學應用與教學精進專案、重要事蹟
(一) 資訊融入教學應用(社群學校)
95學年度成立群組教室,教師透過平板進行課堂教學,並將課程內容、相關例題解說錄製後上傳以供學生於課後做複習、延伸學習。
1. 舉辦數學科群組教室&資訊融入教學增能研習。
2. 舉辦社群學校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觀摩。
(二) 參與行動學習專案
1. 104學年度參與信望愛基金會合作計畫。
2. 105年參與新北市行動學習計畫、新北市與信望愛基金會合作計畫。
3. 106-108年度參與新北市、教育部行動學習計畫。
4. 109年度參與新北市智慧學習領航學校、教育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109年度適性教學基地學校。
5. 110年度參與110至111年數位學習推動計畫-5G智慧學習學校、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110年度適性教學教材研發中心學校。
(三) 資訊教育發展特色
1.校內教師帶隊參與資訊相關競賽:
(1) 103學年度新北市、北區四縣市2015北區四縣市中小學學生專題寫作比賽國中組特優、佳作。
(2) 新北市2015國中小Scratch程式設計競賽獲國中遊戲組入選。
(3) 新北市2015我家藥健康行動劇徵選獲得特優。
(4) 「2019WRO(World Robot Olympiad)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全國總決賽暨桃園智慧城」榮獲國中組佳作。
(5) 國際教育交流暨PBL專案式學習獲特優及優等獎。
(6) 107-109年國際運算思維挑戰賽榮獲佳績。
(7) 109年參與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網頁設計獲青少年組第四名。
2.校內教師或團隊參與資訊融入教學相關活動或競賽:
(1) 104、105年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中教師有效教學深耕推廣計畫-優良教案徵選數學組優選。
(2) 106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獲入選進入複選。
(3) 106學年度CCOC計畫獲國中組市級典範暨區級典範學校。
(4)106學年度教室連結網絡社群計畫獲優良教師。
(5) 106年度國民中學閱讀融入課程教學教學示例獲優選。
(6) 108年教育部行動學習學校計畫獲優良學校。
(7) 北北基108年度節能減碳創意教學教案徵選競賽獲特優。
(8)新北市109年度國中小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實施計畫『教育雲』 創新教案徵選」獲選特優、優等、甲等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