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葫藝

瓠,俗稱葫蘆、壺蘆或蒲蘆,又與瓢、匏通稱。屬瓜科植物,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是中國自古即有的農產品,在新石器時,葫蘆是陶器的原型,且是一種民生常見的菜類果實,按照「本草綱目」書上的記述,果體長橢圓形者稱為「長瓠」扁圓形的叫做「瓠瓜」,短柄而大腹的匏稱為「懸壺」,現在菜市場常見食用的匏、瓠,都通稱為「扁蒲」。

而由於葫蘆其表皮質地細緻,成熟後果皮木質化,易於刻畫上墨,加以造型纖巧古樸,玲瓏有緻,自古以來,除作為民生所需,所謂「食以瓠、用以瓢、藥引以葫蘆」之外,常得詩人醉心的喜愛,或寄情吟詠,或感時傷懷,例如(唐)詩人張說的「詠瓢」詩,其欣賞的是瓢的雅色素黃、虛心輕勁的內涵,又有杜甫的「除架」詩等;更有墨客捕捉詩畫意、揮灑丹青墨毫,順其質樸之性而暢其致之姿,甚而結合雕刻技巧,賦予靈秀動人之貌,而發展出具獨特韻味的「瓠刻」藝術。

最早的瓠藝記載始於明朝,因歷代藝術屬於貴族文化,民間藝術不受重視,甚少記載考據而不易,惟其淵源當可上溯至唐朝,據傳現在日本法隆寺中仍藏有唐代的「八臣瓢」的藝品,可見匏刻藝術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