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故事集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

山東范縣的崇仁寺的某和尚與芳鄰大悲庵的某女尼熱戀的消息,不脛而走。不知是要維護善良的風俗,或是由於酸性作用,這件風流官司,終於由地保移送到七品縣令鄭板橋的大堂上面。

在板橋心目中,出家人與一般人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差異,所謂「削去頭髮便是他,留起頭髮還是我。」有多少出家人是因為流落在外窮而無歸,或是孤苦無依才投奔寺廟的。有多少少女被迫削髮,在淒涼的寺院中,埋沒了青春;因此,很多出家人也是更值得同情與關懷的心。

板橋見到這對飽受驚嚇與羞辱的僧尼,不僅相愛而且年貌相當,索性就讓他們還俗,結為美滿的夫妻。他以朱筆在案尾批道: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

徒令人定風歸寂,此後敲門月影遙。

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年鄭板橋。」

莊周的故事~葫蘆

戰國時代有位哲學家莊周,有一天,莊周的朋友惠施告訴他:「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們拿去種,長出來的葫蘆果然很大,可以容納五升的水,但是裝滿水後拿起來就破了。既然無法裝水,我就把葫蘆剖成兩半當勺子,可是因為它太寬,深度又淺,所以也不方便使用,我一氣之下就把它打破了。

莊周聽了,惋惜地說:「哎呀!多可惜,既然不能用來裝水,那你為何不編一個網把葫蘆網住,然後繫在腰間,這樣不就可以在水上載浮載沈、悠哉悠哉嗎?多逍遙自在啊!若懂得使用它,它就是很好的東西,可惜你不會用,竟然把它毀壞了。」

莊周說的這番話,和人生的道理很相似,「天生我才必有用」,人各有優缺點,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在那,盡量發揮它的妙用來為人群服務,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