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春夏之交,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初识余洁麟弟兄,当时弟兄刚出来学习全时间服事,接受李常受弟兄的托负,到北美各大校园接触人、传福音,特别以华语学生为主体对象,相信日后北美“学者学人”的工作,应是这个负担的延续、扩大并发展。我于 1984 年底返台,在经济部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担任公职;而同年李弟兄返台,试行召会生活的新路,在“福家排区”的架构下,为“生养教建”的实行寻觅可行之道,洁麟弟兄当时亦赴台配搭;但因志向迥异,与弟兄虽有多次接触,但并未深交;随后我离开公职,投身“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 事业,并于 1990 年自行创业,为发展事业,长年奔波于中、美、台三地,无暇它顾,直至 2015 年夏天退休。
2011 年 4 月,有幸随余弟兄访问以色列,约两周的行程,接受弟兄的喂养与牧养,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兹将数点,胪列于后,以兹记念:
(一)弟兄性格严谨,不苟言笑:每日行程、景点,均能配合圣经真理及诗歌讲究,而有妥善的安. 排;出发前约有三十至六十分钟的交通,列举重点,并将我们带入属灵的范筹内。
(二)善于时间管理:车行途中,弟兄均安排适当的职事信息,给予我们读讲, 虽是地上的旅游、访问,但是总借着信息,带领我们进入并摸着属天的实际。
(三)引领我们个人操练与主亲密的交通,借着不住的祷告,活在主前:有日清晨六点即带我们三三两两在加利利湖畔晨兴,不达个人与主情深的交通, 绝不停止;晚间赴客西马尼的墓园祷告,切身领悟主耶稣在地最后向父的恳求祷告。
(四)每到一景点,他总带我们回顾圣经的事迹,要我们拣一块石头做为纪念, 并记下在此景点向主祷告的内容。两周内至少有 23 次类似的祷告,个人虽信主多年,然而鲜少有如此频繁地操练;不是为着任何目的、期盼或好处,只是学习单纯、清心地与主接触,活在祂面前。
(五)观察圣徒,细致入微,并能照个人属灵情况,适时、适度地牧养圣徒:这次旅行的团员,若论生命成熟、对主心愿、召会事奉……等各面,个人都是最边缘的落后分子,身处众多各地带头负责弟兄间,深觉无用武(世界的一套)之地。然而参访到主耶稣登山宝训、宣布国度宪法的景点时,余弟兄指向我说:“康弟兄,请站在那块石头上,用灵并大声向我们宣读国度的宪法。”他是在挽回、牧养并鼓励弟兄要能站立得住,要能努力、进取并往前,这样的牧养,对我日后恢复,助益良多。
余弟兄一生绝对爱主、忠信至死,听到他安息主怀的消息,重新检视他两篇为着召会(主恢复)往前且语重心长的谈话,深感我们所敬佩的弟兄,他够资格,也有份量,向众召会说出他心中沉重的负担。第一篇是 2015 年 7 月 16 日“关于当前的情形,余洁麟弟兄语重心长的交通-事奉者不该有的弱点与该有的进取(七怕、二贪、三负担)”,另一篇是 2019 年 12 月 21 日“余洁麟弟兄关于文字工作的交通-主恢复文字工作的简短回顾、未来文字工作的展望、征服基督教需要的三件事、四块文字工作的需要及中国年轻一代基督徒暨彼此交通的需要”。这两篇谈话皆关乎主恢复今日的处境及当如何往前之道,基本上它涵盖了召会的家风、传承,以及主恢复中的召会应有的光景。各地负责弟兄及有心事奉者,应无可推诿地共同背负、维系、加强并恢复此家风。若用心检讨各召会今日现状, 相较于 2015 年夏,有否进步?或仍延宕不前?甚至更形衰萎?需要吾等共蒙光照。至于文字工作,更是主恢复的灵魂,实系其精神所在。我们是否习惯于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按表操课,冷饭热炒?还是各地负责弟兄们能积极进入话语的负担,确实领悟话语的精髓,用听得懂的话,配合当地召会的情况,按时适度, 客制化地分粮,以牧养圣徒。甚至在今后的论述上,能如弟兄所劝勉,拔高程度, 精心研读,以能有符合并超越时代的卓越发表,如倪柝声、李常受弟兄一样领袖群伦,其等著作影响华语基督徒世界近百年之久﹗甚愿听见余弟兄此番谈话的有心圣徒,能跟随弟兄的脚踪,效法他无私、牺牲,如奠祭般倾倒的榜样,确实儆醒、紧密地携手继续往前,则召会的建造、主恢复的工作满有盼望和荣光。哲人虽去,典范犹在,愿共勉之!
美国德州布兰诺召会/ 康润生弟兄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