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時間
113年11月14日
二、活動地點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市)
三、活動對象
本校中年級學生。
四、活動目標
讓學生了解能源使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透過互動展示與實地體驗,幫助學生認識再生能源、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促進學生將所學落實到日常生活,從小養成環保行動力。
五、活動內容與進行方式
能源與永續展區參觀:導覽員介紹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節能科技及日常節能措施,讓學生理解能源來源與氣候變遷的連結。
互動體驗:學生透過操作自行車發電裝置、環保遊戲,親身感受「能源得來不易」,進一步思考節能減碳的重要。
生活科技與環境守護:參觀資源回收再利用展示,了解廢棄物如何轉化成新產品,並討論「垃圾減量」對地球的幫助。
學習單與心得回饋:學生完成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學習單,並分享自己未來想要實踐的綠色行動。
六、活動成果
學生能清楚說明能源種類及再生能源的好處,並認知到節能與減碳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
許多學生在心得單上提到,未來想在生活中減少拋棄式用品的使用、隨手關燈節電、或多利用大眾運輸。
透過親手操作與互動學習,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不再只是抽象概念,而是能夠落實在生活的具體行動。
七、實施心得
此次參訪不只是一次科學探索,更是一場環境教育的深度體驗。博物館提供了結合能源科技與生態保護的豐富資源,讓孩子體會到人類行為與地球永續的密切關聯。學生在體驗中展現了好奇心與思考力,也逐漸理解「環境保護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可以做到的責任」。
八、學生回饋(三位不同角度)
老師小道:「我踩腳踏車才發現發電很累,以後要更珍惜電,少開冷氣、多用電風扇。」
學生小襄:「我學到塑膠垃圾對環境很不好,所以以後要帶環保袋去買東西,不要用塑膠袋。」
學生小晴:「看到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很有趣,我希望長大後能用乾淨的能源,讓地球更健康。」
九、總結
透過本次參訪,學生從科學展覽走向環境思考,深刻體會到節能減碳與資源迴圈的重要性。活動不僅讓孩子增加知識,更在心中播下愛護地球的種子,成為未來實踐綠色生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