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循環經濟與資源再利用的理念,本校六年四班於2024年10月15日安排參訪臺南市藏金閣。透過現場導覽與體驗活動,讓孩子親眼見證廢棄傢俱、二手物品如何經過修繕再生,並進一步思考「舊物新生」的重要性。希望藉由參訪,培養學生珍惜物品、愛護環境的態度,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進行方式
1. 導覽解說
館方專人帶領學生參觀藏金閣各展示區,說明舊傢俱回收修繕流程、二手物品再利用的價值,以及推動資源迴圈的意義。
2. 實際觀察與提問
學生分組觀察現場展示的再生傢俱、環保手作品,並向導覽老師提出疑問,加深學習印象。
3. 環保行動體驗
館方設計小活動,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傢俱維修或分類舊物的方法,體驗「動手修、動手做」的樂趣。
4. 學習單與心得分享
參訪結束後,學生完成學習單,並在班級進行心得交流,分享自己的反思與環保行動計畫。
成果描述
本次活動由六年四班學生參加。學生對於「傢俱還能再生」感到新奇,特別是看到原本破舊的桌椅在師傅巧手下煥然一新時,驚呼連連。許多學生表示,以後會提醒家人先考慮修繕或捐贈,而不是直接丟棄物品。參訪過程中,孩子們展現高度參與熱忱,並能將學到的循環概念與校園環保議題連結。
實施心得
藏金閣不僅是展示場,更像是一座「循環經濟教室」。透過這次參訪,學生明白「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比起單純的課堂講授,實地參訪能帶來更強烈的感受與啟發。孩子們在過程中培養出尊重資源、珍惜物品的態度,對往後的生活實踐有深遠意義。
學生心得回饋(三位不同角度)
學生小卉:
「我看到師傅用木工技術把壞掉的椅子修好,覺得很厲害!以後我也想學習修東西,不要隨便丟掉。」
學生小安:
「原本我覺得舊東西沒什麼用,但今天發現它們還能變成很漂亮的傢俱。我回家想跟爸媽說,不要隨便丟東西,可以送來藏金閣。」
導師小智:
「參觀藏金閣讓我了解什麼是循環經濟。原來我們不用一直製造新的東西,只要善用舊物,也能保護地球。我想在班上發起『二手物交換日』!」
總結
六年四班的藏金閣參訪活動,讓學生不僅認識資源迴圈的概念,更體驗到環保與生活息息相關。此次活動成功提升了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同感與責任感,未來將持續推動類似的校外學習,讓環境教育在孩子心中深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