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戶外教育活動旨在透過實地走訪佳里區北頭洋地區,讓三年五班學生認識西拉雅族的傳統文化與在地歷史,建立文化尊重與多元理解的基礎。同時,透過導覽解說與問答互動,引導學生觀察當地自然環境,理解人與土地的關係,並將此經驗與環境教育連結,培養孩子愛護文化、珍惜自然的素養。
導覽體驗:
由具備原民文化背景的導覽員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北頭洋部落,介紹西拉雅族的歷史背景、傳統生活方式、信仰系統(如阿立祖信仰)、聚落變遷等,並現場解說古道、水圳與聚落地形的文化意義與環境功能。
互動問答:
在導覽過程中穿插互動問答,讓學生主動參與、即時回饋,激發對文化知識的興趣,培養批判思考與表達能力。問答正確的小朋友可獲得文化小紀念品或西拉雅圖騰貼紙等獎勵。
環境連結任務卡:
每位學生持有一張「自然觀察任務卡」,觀察行程中的植物、地形或水文特徵,思考西拉雅族如何利用自然資源永續生活,並在活動尾聲以小組方式分享所見所感。
三年五班全體學生共32人全程參與,活動中展現出高度好奇與熱情。學生能清楚說出西拉雅族的傳統食物、信仰與生活方式,並開始思考文化如何與土地共存。自然觀察任務卡的成果亦豐碩,學生發現當地有儲存良好的水圳系統及特有植物群落,體會到自然資源與文化發展間的密切關係。整體活動達成預期目標,且學生回校後自發製作心得海報,顯示出深刻的學習成效。
這次戶外教學不只是文化導覽,更是一次對土地的感受與理解的延伸學習。透過走訪、觀察與互動,學生對於「文化不是課本,而是活在土地裡的故事」有了初步的體會。文化教育若能與環境教育並行,不僅能強化學習興趣,更能讓孩子從小建立人與自然共好的價值觀。未來建議可加入簡單的部落手作體驗(如植物拓印、地圖繪製等),讓文化體驗更深化、更貼近生活。
小昀(文化觀察者):
「我以前不知道西拉雅族就在我們臺南,今天我學到他們會拜祖先阿立祖,還會用竹子做器具。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厲害,很會利用大自然,還不會破壞環境!」
小志(環境小偵探):
「我觀察到北頭洋的水圳裡面有好多小魚,老師說以前西拉雅族會用水來種稻米。我覺得他們很懂怎麼跟土地一起生活,以後我也要學著節約用水、保護自然。」
小語(反思行動者):
「我發現我們平常走路不會注意這些地方,但今天跟著導覽員走,才知道原來我們腳下的土地有這麼多故事。我希望我們可以辦一個文化週,讓別班也知道西拉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