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永續發展與在地資源利用
本次活動以「永續發展與在地資源利用」為主軸,於 114 年 4 月 2 日安排全校教師至井子腳鹽田、北門區遊客中心及北門國小廚房進行參訪。藉由實地觀察與導覽,教師能理解鹽業文化、濕地生態與飲食教育的連結,進一步反思校園環境教育的推動方式,並將地方特色融入教學,落實永續發展的教育理念。
井子腳鹽田參訪
導覽員介紹傳統曬鹽技術與鹽田復育過程,並說明氣候條件與人力需求對鹽業的影響。
教師實際觀察鹽田景觀,思考傳統產業如何與現代觀光結合,實踐文化保存與永續利用。
北門區遊客中心導覽
認識濕地生態、候鳥棲息地及地方產業文化。
體驗展示互動,了解濕地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調適的重要性。
北門國小廚房參訪
觀摩食材挑選、衛生控管與廚務運作流程。
討論「地產地消」與「食農教育」,理解如何透過飲食選擇實踐減碳與資源永續。
本次參訪共有全校教師 40 人參加。老師們在鹽田、遊客中心與學校廚房的體驗過程中,對在地文化資源與永續議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許多教師在討論中提出未來可將鹽田復育、濕地保護及食農教育融入課程設計,讓學生不僅學習知識,更能親身參與環境守護行動。
這次活動讓教師從多面向看見「永續」的具體實踐:鹽田展現人與自然互動的歷史智慧;遊客中心揭示生態保育的重要;學校廚房則傳達從飲食著手的環境教育。教師們普遍認為參訪收穫豐富,並激發了課程設計的新靈感。這樣的專業成長活動,為環境教育在校園的推廣注入新的動能。
小智老師:
「井子腳鹽田的復育讓我很感動,它不只是產業,也是文化。我想在社會課中設計單元,讓孩子了解傳統產業如何與環境共存。」
小彬老師:
「北門濕地的生態展示讓我更清楚濕地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未來我會在課程中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讓孩子從科學角度理解保育。」
小裕主任:
「北門國小廚房的參訪啟發我思考『地產地消』。飲食教育不只是營養健康,也與環境保護有關。這部分我會嘗試融入生活課程中。」
114 年 4 月 2 日的參訪活動,讓教師透過鹽田、濕地及校園廚房三個不同面向,理解環境教育如何與地方資源連結。活動成果不僅提升了教師的環境素養,更為未來跨領域課程設計提供了具體方向。這場學習之旅,展現了「永續發展」不只是理論,而是可以落實在校園教育與日常生活的實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