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交通安全暨能源資源永續利用之腳踏車戶外教育
本次活動以「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軸,透過六年四班學生騎乘腳踏車前往塭內國小參加樂樂棒球友誼賽,實際體驗低碳運輸的價值。同時,行程中參訪北極玄天宮、經過社區牛蒡田及烏魚子工廠,藉由生活與在地資源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能源與資源的來源、使用及再利用方式,培養節能減碳與永續利用的環境素養。
低碳交通實踐
全班學生以腳踏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取代機動車輛,減少碳排放並強化交通安全教育,體會永續交通的重要性。
文化祈福與環境連結
活動首站至蚶寮永昌宮參拜祈福,讓學生感受社區文化與生活安全的結合,同時反思「平安」不僅是人身安全,也是自然與能源資源永續的重要象徵。
在地農產觀察
經過牛蒡田,認識牛蒡的栽種特色與資源利用,理解農業生產與環境、能源消耗的關聯,並討論「在地食材」如何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能源使用。
產業參訪與資源迴圈
參訪烏魚子工廠,了解漁產加工流程,並觀察副產品如何再利用,例如魚鱗製作保健品、魚骨製成肥料或飼料,體驗循環經濟的實踐。
本次活動共有六年四班學生 25 名參與,學生在實際的腳踏車騎乘、參訪與觀察過程中,展現高度投入。孩子們不僅學習到低碳運輸的意義,也能連結生活,舉出自己在家或學校能減少資源浪費的行動。例如:減少拋棄式塑膠用品、節約用水、珍惜食物等。
這次活動將交通安全、在地文化與環境教育三者結合,讓學生從生活場域出發,理解能源與資源的有限性,並思考如何珍惜與永續利用。孩子們在腳踏車移動中,更深刻感受到綠色交通的價值;在農產與工廠參訪中,學會觀察資源如何循環再生。活動不只是知識輸入,更是一場讓孩子「看見、思考、實踐」的永續教育歷程。
老師小智:
「今天騎腳踏車很累,但我覺得比坐車好,因為不會排廢氣。看到烏魚子工廠再利用魚骨做肥料,我想以後也要在家分類垃圾,讓東西能再用。」
學生小鈞: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牛蒡田,原來我們吃的東西跟環境也有關係。如果多吃在地種的東西,就不用浪費很多運輸的油,我以後想多吃家裡附近市場的菜。」
學生小卉:
「烏魚子工廠的副產品再利用讓我覺得很厲害,以後我想研究怎麼把廢棄物變成新的能源,像是用廚餘來發電,讓資源不會浪費。」
本次環境教育研習,讓學生在交通安全體驗中實踐低碳行動,並透過社區農業與產業參訪,深化對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的理解。學生不僅提升了環境保護的知識,也萌生了具體行動的意願。這場活動展現學校將日常教育與環境永續結合的成果,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會「珍惜資源,守護地球」,為未來的永續社會培養基礎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