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教育簡介


正心修身,敦倫盡分。

蒙幼養雉,護國興家。

【壹】前言

一、禮記:﹁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二、古代教育特質:

學校教生四維八德,家庭教子尊師重道,社會教民因果報應。

三、現代教育弊病:

學校教生功利為先,家庭教子自掃門雪,社會教民欺貧重富。

【貳】宗旨

弘護優良文化,倡導心靈饗宴,深植讀書風氣,造就祥和社會。

【參】目標

一、提升語文力;二、訓練專注力;三、強化記憶力;

四、認識因果關係;五、淨化心靈世界;六、培養福德因緣;

七、開顯善根智慧;八、創造圓滿人生。

【肆】原則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伍】特色

一、強化﹁孝親尊師,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美德。

二、弘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因果理念。

三、崇尚自然,啟發環保;尊重生命,促進和諧。

四、幫助兒童﹁培養福德,開顯智慧﹂,求取人生真正的幸福。

【陸】正蒙之道

蒙以養正:培養福德,開顯智慧。

一、胎教

意業:居心動念,唯誠唯謹。

身業:一舉一動,不失於正。

生後:天資聰明(體),相貌端嚴(相),性情慈善(用)。

二、德教

心念:閑邪存誠。身行:敦倫盡分。

斷惡:諸惡莫作。修善:眾善奉行。

三、經教

認識文字;增強記憶;薰習語文;開發潛能;

怡養性情;淨化身心;成就智覺。

【柒】教學原則:解行並進

一、解門(讀萬卷書):學為人師

【學文(眼):不學文,但力行,任己見,昧理真。】

根本智:讀誦︵戒、定、慧三學︶

後得智:理解︵聞、思、修三慧︶

二、行門(行萬里路):行為世範

【力行(足):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弟子規的實踐;禮儀的規範;

因果事理的認知;善惡報應的儆醒。

【捌】教學方法:王陽明訓蒙方案

一、誘之以歌詩,以發其志意。

【以活潑的方式,反覆誦讀、吟唱優雅的詩詞。】

二、導之以習禮,以肅其威儀。

【以恭慎的態度,教育學童端正行儀,培養是非邪正判辨能力。】

三、諷之以讀書,以開其智覺。

【以輕鬆的心情,引導學童欣賞聖哲的智慧菁華。】

【玖】教學要領

一、讀經六字訣︰小朋友跟我念。

二、﹁小老師﹂帶讀。

三、複習、考試、教讀。

四、培養讀經氛圍:

少責備,多鼓勵。寧安靜,勿躁動。

寧簡單,勿繁瑣。莫心急,不躁進。

五、提高學習興趣:

拓展讀經風氣,以創造流行。

大人必須建立信心、熱心、耐心。

培養師生、親子間的情感。

提升兒童讀經之成就感(稱讚、鼓勵、獎勵)。

教學方式多樣化﹙詩歌唱頌、讀誦接龍、八德故事比賽﹚。

勵志故事的引導︵杜絕講述無益的故事︶。

舉辦﹁福智童子假日營﹂,傳授福智十善法。

六、課後複習:

家長之鼓勵與督導,攸關教育的成效。

平常多予帶讀,或播放讀誦帶,使能更加熟習。

【拾】建議必讀科目

三字經、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常禮舉要、德育啟蒙、

孝經、學庸論語、孟子、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

釋教三字經、心經、八大人覺經、仁慈詩文選、福智十善法。

【拾壹】注意事項

一、注意兒童的心理性情,使其自然發展,而達到﹁趨向鼓舞,中

心喜悅﹂的境地。

二、注意兒童的心性陶冶。

三、注意兒童身體發育的健全,經常導之以:﹁周旋揖讓,而動其

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

四、注意兒童心志的潛化,使之日漸於禮義不覺苦難,自然而然養

成健全的人格。

【拾貳】結勸

一、易經.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

二、昔時賢文:桑條從小矯,長大矯不屈。

三、禮記: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