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文君
在國際教育教師研討會中第一場會議我們談的是普遍教育的重要
那何謂普遍教育呢?
指的是本國語言、數學、自然、社會
在華德福教育來說,普遍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認識我們的世界,身為教師、家長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機會?何種場域?可以讓孩子去認識到普遍教育。
在語文部分可以看到,現在的孩子可以使用清晰的文字表達自己,或描述所看見的世界是有困難的;這個狀況並非華德福學校才有,在台灣的學校、全世界的學校皆然。
數學部分:大部分的學校著重在抽象的概念教學上,而非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數學使用學習。
在社會來說,歷史對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今日的歷史是過去堆疊而來,而我們的今日也是未來的歷史,所以孩子必須認識過去發生的事。
可是華德福學校對於普遍教育的認識多會因為我們是慢學,速度放慢,我們把孩子很多的心力放在藝術的學習活動,事實上~縱使孩子在華德福學校,在他適當的時刻還是要有適當能力的累積與堆疊,這些能力的堆疊是重要的。
我們不要求他們都在一致的能力上,因為每個人的發展有些人早有些人晚,但每個孩子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也不能只是毫無作為的等待。
所以在華德福的學校裡,在亞太區的這場教學會議中,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教師大家都普遍的發現:我們確實是因為認為孩子要慢慢地教,有時候錯失了教育的機會。
另一個問題在11月14號的會議中我們還有討論到-如果這些能力是重要的,一位老師從一年級帶到八年級是否適當,或許在五到八年級轉由專業老師教學,一到四年級一位主帶老師換成五到八年級一位主帶老師或是分科合作讓老師發揮專長,教學深化
在這次會議中我們還討論到孩子的教育圖像,在一到三年級是透過作為來工作孩子的意志力
四到六年級我們啟動孩子對知識的想像力
七到八年級需要完全轉化將想像變成思考的力量,這是在11月14日普遍教育研討會中所提到的
接下來在12月9號討論到何謂自我教育?
在過去的教育中大都是以教師為教學的重心,我們如何邀請孩子也成為教學的重心我們對學習的概念圖像是什麼?在課程中我們要的結果是遊玩?還是工作?
在這次討論中我們做了一些分享,我們希望孩子首先看到的是老師在孩子面前呈現出的教師圖像是什麼?在他們面前這些大人們所呈現出的對於教育及自我教育的態度是什麼?當我們有足夠的呈現讓孩子看見原來每個老師他在教育的同時也在自我教育,我們就可以帶領孩子把它所學的運用出來,邀請孩子進入我們的教學主場,不再只是我講你聽;而是孩子經歷了這些吸收後,他可以長出一些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並且帶給他的同伴之後進入自我教育,這會是華德福教育最高的理想
我們希望孩子經過12年的華德福教育後,他會知道他為何在此?
對自己可以有一個長遠的自我教育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