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

研究計畫(2012.02-2015.01)

「近代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 研究計畫

(2012.02-2015.01)

計畫主持人:陳瑋芬

共同主持人:李明輝、黃冠閔


一、簡介:

近代東亞的思想發展,除了延續內在的發展脈絡之外,西潮的衝擊也為之帶來無可避免的變化。張灝曾提出自1895年至1920年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轉型時代」,在此期間,無論思想的傳播媒介或內容均有突破性之巨變。就後者而言,新思想論域(intellectual discourse)的出現即為其中之一環。不少新衍出的思想、概念,係源自歐洲十八世紀的社會政治社會或文化理論,部分是經由來華傳教士的引入,再透過日本人的轉譯;部分則透過留洋學人取經,再由翻譯和傳播媒介為中國知識份子所吸收,造就所謂「跨文化的知識傳播」。

由歷史事實而言,思想交流一般都是雙向的,儘管有主動與被動、強勢與弱勢、高級與低級的區分,儘管在交流過程中還必然存在著許多衝突與排拒,但總體趨勢畢竟是異質文化的適應、改造與本土文化的包容、吸納,從而逐漸形成兩者之間的融通。因此東亞現代化的過程並不是用西方的現代化克服中國的傳統,東亞傳統文化中很多成分在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傳統在東亞現代化過程中並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地參與其中,令異域文化的外因,內滲而轉化為自身文化的內因。

本計畫將著眼於「概念轉換」及「西方學說東傳」之二個徑路,由東亞的立場來考察西學東傳、東學西漸過程中,彼此的文化回應與跨文化對話,分析東西方接觸後,漢語詞和西方概念的對譯關係如何產生、何時由「譯語」演變為「新詞」,承載新概念?並關照個人在所經驗的文化遭遇中提出的跨文化反省,以及新康德主義、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叔本華、盧梭、拉斯基的思想,何以特別受到東亞諸國的知識分子所關注與推介,其傳播徑路如何?希望在哲學和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外,也參考文化地理學、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中有關文化空間、文化衝突與涵化(acculturation)、身分認同、社會流動、意識型態等問題方面的論述,俾豐富本計畫分析、詮釋的觀點。

二、本研究計畫之目的、重要性:

東亞的現代化正長期且徹底地改變當今的政經結構。其中,不同的歷史線索彼此交織而構成新的跨文化動態。在此情況下,己文化與異文化、自我與他者、域內與域外的比較邏輯便顯得過時,因為曾經被視為異者的可轉變為己者,而己者甚至可能轉變成比任何異者更為陌生。這些現象不僅是抽象文化理論的觀察,更是強烈而切身的日常經驗。

本所哲學組近年來的重點研究計畫逐漸聚焦於「跨文化」這個觀點。刻在進行的「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試圖進行一種有意識的跨越文化界限或在文化界限上工作的哲學活動,來補充以「比較哲學」(comparative philo- sophy)或「文化間際哲學」(intercultural philosophy)之名義所開展的學術研究(因為這種研究經常停留在突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界限)。

我們使用的「跨文化」一詞實有其獨特意義:這是指一種跨越異文化藩籬、並藉此跨越來重新釐清自我與異己的身分,希望能突破東西漢學/哲學領域的某些固有思維。關於傳統區分的「主/客」、「己/他」、「普遍/特殊」等關係,在跨文化情境中,我們將不固著地使用,因為一旦他者的異質性變得模糊,己者的同一性也將面臨失去清楚輪廓的危險。在此意義之下,我們希望將東亞對於西方思想的吸收和轉化,視為東亞諸國複雜現代化過程的一部分。一方面將東亞思想與來自歐美文化資源之差異視爲一種產生張力的、建構性的面向,更進一步,本計畫將以「概念轉換」及「西方學說東傳」之二個面向,進行東亞內部及東─西方的交叉比較,盡可能釐清近代東西交流網絡中各個面向錯綜的源頭,梳理其複雜的思想流向。

要言之,近代的思想文化交流是由無數個人擔負起聯繫東、西方的譯介角色,才令跨文化交流成為可能。學界雖已關注前近代的傳教士,以及後起之嚴復、王韜、王國維、梁啟超等人在西學東來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這些人究竟如何在中─日─西方社會中與異文化互動共存、回應淘強汰弱的文化競爭,其跨文化體驗,以及隨之而來的認同延續與流動、變異等相關問題,卻比較少受到深入的比較和分析。此外,由中、日、韓比較的視角,探究「新語」在中、日、韓語言脈絡中如何成立,也是值得開發,並且可延伸至「東亞儒學」的比較研究課題。故而本計畫希望能檢視於近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族群與西方遭遇的經驗,分析他們如何透過與異文化遭遇的經驗,構思對現代性挑戰的回應方式,進而勾勒出中、日、韓思想對西方現代化所意識到的問題與回應。

三、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執行步驟將採取以下項目:

1) 在計畫執行期間在本院舉辦或與其他單位合辦二次小型研討會(暫訂於2012年6月、2013年8月),由本研究計畫之參與者出席,分別就「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西學東傳問題」、「近代東亞思想與西方文化之互動與比較」等方面發表論文,並參與討論。

2) 在計畫執行的最後階段(2014年元月)舉辦一次國際研討會,針對本研究計畫的所有議題邀請國內外學者發表論文,並參與討論。

四、預期完成之工作項目及具體成果:

在本計畫內發表之論文及編纂之資料經審查、修改後編輯成書,由合辦單位或本所出版,預定出版三至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