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的葉枕如何讓葉子變得「敏感」?(二)從顯微結構觀察薄壁細胞特性2024-03-28
含羞草的葉枕如何讓葉子變得「敏感」?(一)葉枕的表皮和木質部特性2024-03-14
進擊的呱呱!海蟾蜍入侵澳洲後,擴散的腳步越走越快?2024-02-29
把實驗室搬到森林裡面!測量長期夏季乾旱對樹木的影響
站在衛星的肩膀上,探索資料應用的更多可能性—專訪林唐煌教授2023-06-05
大公民科學家時代:成為科學的一份子2023-05-18
經濟與生態只能選一個?兩個我都要!馬達加斯加混農林業的香莢蘭
來自煤礦層內的訊息:臺灣第一件羅漢松大型化石出土!
化石躲「貓貓」!臺灣古生物多樣性中的劍齒虎
這菇能吃嗎?大型真菌-擔子菌的類別與數量
種植物也可以發電?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黑科技
熱死寶寶了——氣候變遷下的地中海毛毛蟲
刺刺植物為何有刺?西藏化石告訴你!
高粱如何在乾旱環境一枝獨秀?
蒲公英可以飄多遠?答案或許超乎你的預期
人工智慧可以拿來鑑定木材嗎?
明日的咖啡:氣候變遷下,極具潛力的咖啡物種們
世界上 14% 的樹種還沒被發現?利用統計量估計地球樹木的物種多樣性
史上第一顆豆豆?!白堊紀豆科化石新物種的發現
豆科怪翹楚:蝸牛花的形態與授粉機制
發表研究靠網友?在 iNaturalist 上發現新植物的小故事
不愛鮮花愛標本?談植物臘葉標本的數位化
讓「種子」飛一會兒——自力傳播 (Ballochory) 的種子如何發射?
此豆子非彼彌豆子——關於豆科亞科的新分類,你要知道的事
大學課堂上,那張點不完的工筆畫——科學繪圖介紹
你一年的碳排放量,要用幾棵樹來抵?單木材積及固碳量計算
臺灣量子電腦全球布局與發展現況—專訪量子系統推動小組果尚志召集人
調查淡水河口及鄰近海域N2O季節變化,建立都市化河口水域環境資料集
以無參雜劑PPR聚合物作為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洞傳輸層,提供高效穩定的設計模型2024-01-02
多核金屬催化劑 有效提高環酯類單體開環聚合反應的催化活性2023-07-01
織一張社會與生態的網絡—LTSER彰化站團隊專訪2023-10-17
用好奇心探索問題的本質,用定量的語言闡述世界的道理—許良彥教授專訪
揭開海洋病毒與細菌間的恩怨情仇:臺灣團隊首次於自然界觀測到病毒分流現象
連結量子操縱性與測量不兼容性在局域性篩選裝置下進行量子操縱完全分類
懸掛浸水式植物栽種系統:拓展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潛力
當抽象數學遇見應用科學:體光伏效應與黎曼幾何
臺灣偵測器聯合實驗室 碰撞出高能物理新高度
利用光達資料同化提升臺灣PM2.5濃度預報準確度
開發新型光學顯微技術:觀測活細胞內無標定之染色質動態影像
專家談202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什麼是「量子點」?從半導體到醫療領域有哪些應用?2023-10-06
今年登革熱疫情為何特別嚴重?除了清除積水容器還有哪些防治方法?2023-09-03
311外洩的福島「核廢水」跟這次排放的「處理水」有什麼差別?讓科學證據告訴你該不該擔心2023-08-03
一個意外發現的基因突變,有望讓阿茲海默症發病延緩近30年?2023-07-03
市面上為何不見男性避孕藥?ARRDC5抑制劑將成新研發方向?2023-06-03
談場「步步為蠅」的戀愛──臭氧暴露如何干擾果蠅求偶行為?2023-05-03
愛護牠也尊重牠——保持人與蝙蝠間的社交距離
人類與動物的都市叢林冒險,學習友善對待環境
用心聆聽乳牛的需要!吃飽睡好才能產出優質鮮奶
從救援到野放:野生動物救傷知多少
改變,從購買友善雞蛋開始——移動母雞學校的雞校長開講
「毛小孩」與小孩,其實沒那麼多不同:當孩童與同伴動物在一起
講座報導/用減塑行動,還海洋生物一片藍藍的海
【泛科學】授粉不是昆蟲的專利,熱帶雨林中替血藤授粉的哺乳動物們
【泛科學】像憤怒鳥一樣彈射的種子:豆科種子可以「炸」多遠呢?
【菇友】秀珍菇基本介紹:秀珍菇、袖珍菇,傻傻分不清楚?
【菇友】關於香菇,你可能會想知道的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