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的研究乍聽很基礎,與一般大眾的生活有段距離,但正因為累積了大量的基礎知識,當人們對某些現象或行為產生好奇時,才能運用已知的知識,對未知的事物進行測試與驗證。正因為基礎研究和背景知識完善,所以與果蠅相關的延伸研究,遍及各個領域。
女性的避孕方式五花八門,有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環、女性避孕套、避孕貼片,以及女性結紮等,反觀男性的避孕方式,卻寥寥可數,兩者間差異相當懸殊。撇除男性避孕藥發展起步的時間較晚,若進一步釐清男性避孕藥開發上的痛點,會發現男性避孕藥所產生的副作用,是絕大多數藥物無法成功的關鍵因素。
2023年5月,《自然醫學》刊出一篇〈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相關研究,發現一位哥倫比亞男性雖然帶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基因,但同時也帶有另個稀少的突變基因,使這位男性的認知障礙症狀出現時間,比其他家族成員要晚了將近30年。這會是治療領域的一線曙光嗎?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經處理的「含氚廢水」其實並不如輿論形容得如此危險?到底即將排放的核電廠處理水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台灣周遭的海域,又是否會受影響?
在登革熱由境外進入的情況下,打造「不適合」病媒蚊活動的環境,便有機會登革熱防治上取得優勢。集合社區民眾力量,清除居住環境周遭的積水和閒置容器,雖然是最簡易有效但也是知易行難,難以絕對落實。除了將積水容器移除、減少孳生源之外,確實有其他的手段,協助阻擋登革熱病毒蔓延。
量子點指的是2奈米到10奈米大小的粒子,且在相關領域或業界內,只要提到「量子點」,絕大多數都是指無機的半導體粒子。究竟,量子點的技術能為全人類科技和生活帶來什麼貢獻?《關鍵評論網》邀請到奈米結構化學方面的專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郭俊宏副教授,說明量子點研究的原理與概念,還有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