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室 吳蕙雯 主任
美術班除了在學校課堂上接受專業美術老師的藝術領域專長教學外,每年學校亦積極與校外資源合作,連結新竹在地的藝術文化資產,讓學生透過多元的體驗,增廣藝術的視野,豐富創作的能量,也期望能為在地藝術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心力。
本校獲教育部補助「藝師藝有--鼓勵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計畫」,在這學期九~十月間,邀請國內知名玻璃藝術家許文龍老師於週四下午駐校,進行了七週的玻璃課程教學,從認識玻璃技法到玻璃融合、玻璃烤彎、脫蠟鑄造等工藝技術。
透過藝術家的專業講解、示範、實際操作、作品欣賞和分享討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能認識傳統玻璃,了解玻璃是如何變身成為藝術,並在課堂中體驗玻璃藝術的魅力,進一步創作個人獨特的玻璃作品。
文化部補助新竹市文化局舉辦「古城․經典」,結合新竹市美術館、在地青年藝術家與新竹市國小,藉由新竹美學在校紮根,活化典藏品,共同打造「校園美術館」。9月底至10月中旬,新竹市美術館的五幅東門城復刻典藏品在本校彩虹藝廊展出,在地青年藝術家-林庭立從引導學生鑑賞五幅畫作開始,並介紹「藍晒法」,進一步讓學生將東門城畫作和藍晒法結合,讓學生穿越歷史的長流,再現不同時代的作品,增廣孩子的藝術視野。
在後續課程裡,程婉婷老師將藝術家所介紹的藍曬法延伸,結合原本的水彩課程,在藍曬圖上繪出孩子們對東門城的想像,在剛冷、寫實的藍曬圖上增添色彩與童趣,完成複合媒材教學的創新與意義。
除了四年級仁美里參與藍晒法創作之外,也有許多班級的學生在欣賞了典藏畫作後,也透過模擬,繪製心中古城的樣貌,參與了主辦單位「尋找小畫家」活動,獲得優秀的成績,在文化局蓪鈿效應工藝創作成果展上,接受頒獎表揚。
11月5日風和日麗的午後,葉王盛老師帶著進德里的21位小小美術家到古色古香的將軍村參觀蓪鈿效應工藝創作成果展。透過導覽,了解蓪草從生長到化為藝術的過程,並在現場參加蓪草創意體驗課程工作坊,孩子們也一一發表自己的作品。蓪草、螺鈿、玻璃都是新竹市積極推廣的傳統藝術,更希望透過校園推廣教學活動,為傳統藝術不斷注入新生命,附小美術班也期望未來能透過各種合作,成為藝術傳承的一份子。
新竹市的藝術展演空間也是美術班學生重要的學習場域,如新竹市立美術館、241藝術空間,定期安排各式主題展覽、觀摩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從生活中尋找美感,這些都是小小藝術家們的藝術泉源。我們不但要將外部的資源帶進學校裡,同時也把孩子帶進美術館,浸潤多元豐富的養分,透過各種交流互動,持續積累學生的藝術涵養,激發美術班學生更燦爛的創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