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儀詩 校長
行政院於107年12月啟動重大政策「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臺灣為雙語國家」,附小自108學年度試辦國中小英語融入領域教學計畫,依照教育部「推動雙語政策,把英語融入教學領域,部分科目用英語來教」的精神,建構本校的雙語教學,並以低年級進行試辦。在學習總節數不變的前提下,學校依現有課程(除英語課)選擇生活、健體領域融入英語進行授課,提升學生接觸及應用英語的機會,以實現英語學習生活化之目的,提升孩子面對未來所需的核心素養。
近幾年各項研究顯示,實施雙語教育能幫助學生認知能力發展,提升學業表現,展現對不同文化的包容與興趣,培養國際觀。本校推動雙語教學的依據,主要採取「語言與學科內容統整教學」的模式,簡稱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兼重學科內容與語言學習目標,強調雙重知能發展(dual-focused)。課程設計兼顧內容(content)、溝通(communication)、認知(cognition)及文化(culture)的教學原則,即讓學生透過學科內涵的學習過程,發展使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立即使用雙語的能力(學用合一),而不是先學習才使用(先學後用)。
本校二年級雙與實施現況,導師們選擇生活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教師頻繁共同備課為雙語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課程上學習與同儕互動、合作、表達,由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將英語變成「生活工具」。數學、國文等學科類仍然以母語教學。二年級教學團隊於109年度一年級時已經奠定良好基礎,在班上為孩子推動三個英語活動:
A「課室英語」 B「每週一句」 C「領域學科英語」
為了幫助孩子試著閱讀英語小書,校長在週四晨間閱讀時光,入班為孩子英語說故事,孩子們都相當認真聆聽,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聽得懂英語,但英語說故事可以幫助孩子打開雙語的學習觸角,每一班的孩子聽完故事,都會試著用簡易的英語表達想法,可見孩子有很好的潛力,從孩子的回應發現,一年級的孩子們對英語說故事並不陌生,反而是相當好奇與願意多學習的態度。
雙語課程不只發生在課堂中,在生活中擁有豐沛的雙語文學習的自然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媒介。因此學校著力整體互動雙語環境建置。首先學校網頁建置雙語專區—英語小學堂。為了增進孩子生活中對英語的熟悉與使用頻率,研究處積極推動相關系列的英語活動,例如週五雙語日:ICRT News LunchBOX,定期在中午午餐播放五分鐘英語節目,聽完Lunch–BOX英語節目,星期五雙語日開放小朋友自由參加雙語抽獎活動,參加的小朋友相當踴躍,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互動式的雙語活動。另外持續國際夥伴韓國春川小學的交流,也為孩子辦理甄選dear Pen Pal筆友的活動,筆友是以英語為溝通工具,以書信往來方式,激勵孩子「用英語」。校內鼓勵同仁廣播使用雙語,校長以身作則,使用雙語和師生對話,視覺藝術老師也加入雙語行列,全校為雙語推動攜手向前行。
提升教師雙語教學專業也是重點,本校積極申請教育部的雙語實施計畫獲得通過,學校也透過計畫補助經費積極培育雙語教學專業師資,除了定期的英語教師參與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之外,也鼓勵學校成立專業社群以精進教師雙語教學知能。暑假二年級四位導師參加師範大學辦理的研習,由澳洲大學教授指導雙語的教學策略,另外TOS校區也辦理三天的CLIL增能研習,兩校區參與教師達35人,每位老師認真參與,三天密集的雙語學習的雙語教學給老師們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每位老師都積極完成並獲得研習證書。對於未來雙語教學踏出了第一步。
孩子們能逐漸習慣雙語的學習,其實要回到語言是為了達到溝通的本質,至少讓學生不抗拒英語,也讓孩子們理解,英語不只是考科,在生活環境裡都會使用,長期、浸潤的環境能讓語言學習成效提升。我們堅信「環境」對推動雙語的重要性。學校或家庭裡若有讓孩子經常接觸英語的環境,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習得語言的能力,讓我們一起為孩子未來雙語力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