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的社會,我們需要怎樣的人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2030年所需的核心能力涵蓋知識、技能與態度,有效的學習就是將這些面向的元素進行豐富的混合。(黃啟菱、王惠英,2017)
未來教育的樣貌一定有所不同,透過多元的創新,包括保有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力,教學時運用科技或營造真實的情境,提供跨領域、生活化的統整學習,注重有效溝通、團隊合作,以及結合家長的資源與力量,是未來教育的五大新面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 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 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校本課程包含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兩者課程並非獨立不相關。學校的教育在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部定領域由國家訂定,協助孩子在部定領域裡紮根基礎學力;彈性領域則由各校安排,針對學校願景形塑課程,著重在跨域多元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運用領域所學的基本學力,在彈性課程中實踐運用。
清華附小在課程發展的歷程中,期待引導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展現自主的學習力,老師擔任引導者的角色,透過提問、策略工具的提供,營造生活情境,讓孩子在任務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六年級下學期探索實踐課程為例(資料引自柯建盛老師課程期末發表會),畢業啟程趣主題之課程目標為拍攝為電影計畫內容,利用影片剪輯軟體實作,應用於畢業系列活動中放映。學生利用領域課程中所學習到腳本編寫、道具製作、分鏡繪圖等方式,在探索實踐課中,進行任務表現的實踐。在過程中,學生必須整合認知情意技能,在情境脈絡下運用學習策略,實踐所學。
走向未來,專業讓我們有光。感謝所有老師的付出,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資料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