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儒家角色倫理學 發表人: 哲研所博士生簡丞佐 課程導師: 蘇子媖
問題意識:
1.善意謊言是否符合倫理原則。
2.康德對善意謊言之論點是否合理。
3.孔子對說謊的看法。
問題解析過程:
1.善意謊言之類別:
(1)基於善意的隱瞞
(2)基於善意的誤導
(3)基於避禍之承諾
2.善意謊言之影響
康德與孔子觀點之比較
康德:道德規範的根據,是理性要求的普遍性,我們只能從行為模式能不能被普遍化來推導我們的道德規範,至於行為的任何可能後果都不能成為執行道德行為的動機。如果硬要說道德行為有一個目的,那也只能抽象地說它以理性人格為目的。
孔子:要盟也,神不聽
結論
康德之觀點著眼於倫理的「普遍性」及言語之「公信力」,認為「基於善意的謊言將破壞倫理之普遍性」,但其論點似僅針對「善意誤導」,而未對「善意隱瞞」予以苛責。
而孔子則向以「無適無莫,義之與比」的觀點對於倫理保留彈性,所以在孔子世家中對於其承諾可以視狀況毀棄。
側錄VR遊戲成果 https://youtu.be/coB8_kBnF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