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112-1學生成果線上成果展
  • 首頁
  • 微學程成果展示
    • 1.別人家的小孩
    • 2.跨領域讀書會
    • 3.QuantumQualtet
    • 4.SIMPLE AI
    • 5.有球的地方就有我們
  • 微課程成果展示
    • 1.NCU競技程式
    • 2.劇聚
    • 3.你今天毛起來了嗎?
    • 4.包容創業與社會創新
    • 5.英語繪本說書人
    • 6.社會設計思考
    • 7.客家學院-我們與貧窮的距離
    • 8.地科學院微課程-:智慧專家與監測助理
  • 社群團隊成果展示
    • 1.卡卡音樂祭團隊
    • 2.中大閱人咖啡館
    • 3.科技專案創客群
    • 4.中央創遊
    • 5.GDSC
    • 6.Cloud Infra Lab
    • 7.中大Python共學程式班
    • 8.肆倆重
    • 9.思辯格致社
    • 10.阿卡貝拉
    • 11.性別小彩坊
    • 12.中央影像製作所
    • 13.CORE
    • 14.客家來尞
    • 15.United Developer Club
    • 16.分子創意飲品研究社
  • 通識中心學程成果展示
    • 1.三生三接 十里藻礁
    • 2.GPT適性化學習
    • 3.穿戴式裝置心情分析應用
    • 4.AI GOOD競賽
    • 5.DSK 多思考科技
    • 6.老當益壯
    • 7.GateGuardians 門衛士
    • 8.牌爵史詩
  • 教學創新學生成果展示
    • 1.那夜凌晨我迷失在道德抉擇馬路
    • 2.困難的抉擇
    • 3.我自以為的善意是善嗎--以康德與孔子觀點
    • 4.藥學倫理的兩難
    • 5.Waifu Maker
112-1學生成果線上成果展
  • 首頁
  • 微學程成果展示
    • 1.別人家的小孩
    • 2.跨領域讀書會
    • 3.QuantumQualtet
    • 4.SIMPLE AI
    • 5.有球的地方就有我們
  • 微課程成果展示
    • 1.NCU競技程式
    • 2.劇聚
    • 3.你今天毛起來了嗎?
    • 4.包容創業與社會創新
    • 5.英語繪本說書人
    • 6.社會設計思考
    • 7.客家學院-我們與貧窮的距離
    • 8.地科學院微課程-:智慧專家與監測助理
  • 社群團隊成果展示
    • 1.卡卡音樂祭團隊
    • 2.中大閱人咖啡館
    • 3.科技專案創客群
    • 4.中央創遊
    • 5.GDSC
    • 6.Cloud Infra Lab
    • 7.中大Python共學程式班
    • 8.肆倆重
    • 9.思辯格致社
    • 10.阿卡貝拉
    • 11.性別小彩坊
    • 12.中央影像製作所
    • 13.CORE
    • 14.客家來尞
    • 15.United Developer Club
    • 16.分子創意飲品研究社
  • 通識中心學程成果展示
    • 1.三生三接 十里藻礁
    • 2.GPT適性化學習
    • 3.穿戴式裝置心情分析應用
    • 4.AI GOOD競賽
    • 5.DSK 多思考科技
    • 6.老當益壯
    • 7.GateGuardians 門衛士
    • 8.牌爵史詩
  • 教學創新學生成果展示
    • 1.那夜凌晨我迷失在道德抉擇馬路
    • 2.困難的抉擇
    • 3.我自以為的善意是善嗎--以康德與孔子觀點
    • 4.藥學倫理的兩難
    • 5.Waifu Maker
  • More
    • 首頁
    • 微學程成果展示
      • 1.別人家的小孩
      • 2.跨領域讀書會
      • 3.QuantumQualtet
      • 4.SIMPLE AI
      • 5.有球的地方就有我們
    • 微課程成果展示
      • 1.NCU競技程式
      • 2.劇聚
      • 3.你今天毛起來了嗎?
      • 4.包容創業與社會創新
      • 5.英語繪本說書人
      • 6.社會設計思考
      • 7.客家學院-我們與貧窮的距離
      • 8.地科學院微課程-:智慧專家與監測助理
    • 社群團隊成果展示
      • 1.卡卡音樂祭團隊
      • 2.中大閱人咖啡館
      • 3.科技專案創客群
      • 4.中央創遊
      • 5.GDSC
      • 6.Cloud Infra Lab
      • 7.中大Python共學程式班
      • 8.肆倆重
      • 9.思辯格致社
      • 10.阿卡貝拉
      • 11.性別小彩坊
      • 12.中央影像製作所
      • 13.CORE
      • 14.客家來尞
      • 15.United Developer Club
      • 16.分子創意飲品研究社
    • 通識中心學程成果展示
      • 1.三生三接 十里藻礁
      • 2.GPT適性化學習
      • 3.穿戴式裝置心情分析應用
      • 4.AI GOOD競賽
      • 5.DSK 多思考科技
      • 6.老當益壯
      • 7.GateGuardians 門衛士
      • 8.牌爵史詩
    • 教學創新學生成果展示
      • 1.那夜凌晨我迷失在道德抉擇馬路
      • 2.困難的抉擇
      • 3.我自以為的善意是善嗎--以康德與孔子觀點
      • 4.藥學倫理的兩難
      • 5.Waifu Maker
  • 課程類型:微學程                                             團隊名稱:     有球的地方就有我們                                   指導導師:王聖翔 教授

我們計畫整合氣象觀測站的資料,分析球場的地面狀況,例如積水情況是否嚴重、是否適合運動等,這將有助於使用者在家中便能得知球場的實際情況,無需現場親自前往便可掌握是否適合打球,節省了時間成本。

我們將在籃球場安裝先進的震動感測器,能夠即時感知球場是否正在被使用。這將有助於我們有效調配球場資源,避免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民眾想使用,卻無法即時提供場地的情況。同時,影像辨識攝影機的運用將提供更詳盡的場地使用情況,輔助確認球場的實際狀況和使用狀態。

我們將上述資訊集中在一個網站平台上,並結合LINEBOT機器人服務,為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與預約服務。這項系統將極大地提高籃球場的使用效率,讓使用者能夠更輕鬆地掌握場地狀況並進行預約,同時也提供了更良好的管理方式,以確保球場資源的最佳運用。


在技術層面,我們的關鍵技術包括專業的震動感測器技術和影像辨識技術,這些技術能夠準確且即時地監測場地的使用情況,提供實時的場地狀況和安全評估。同時,我們具備數據分析與整合技術,將感測器和影像辨識所收集的資訊進行整合、分析和報告,提供更深入的管理和決策支持。

在成本結構方面,每個場地的需求和狀況各有不同,因此成本也會因場地大小和需求量而有所變化。主要成本包括感測器設置和安裝費用,以及電源供應處理成本,需考量感測器和系統運作所需的電力供應。

我們團隊利用震動感測器偵測籃球架的震動、利用小型攝影機(ESP32 CAM)做影像辨識,確定有沒有人在籃球場以及計算籃球場上之人數;震動感測器(Mpu6050)判斷球框震動幅度。結合以上資訊,能夠有效判定籃球場使用情形——是否有人正在使用。

透過抓取籃球場周圍的氣象觀測站數據,提供使用者籃球場的天氣狀況。我們預期通過使用SIM卡與Wi-Fi分享器作為網路供應的方式,分享網路予所有偵測裝置,使用MQTT通訊協定數據傳輸至Pi4。而供電方面,則使用5V行動電源進行供電。將震動感測器與ESP32 CAM連接,以及將ESP32 CAM與Pi4進行連接,而Pi4則利用轉接頭接110V插座取得電源,以便將資訊上傳至NODE RED進行整合與網頁呈現,連接至LINE BOT呈現給使用者。

本次專案已進入實作階段,目前正進行偵測程式的建置並進行實裝偵測器的準備。預期於十二月底結案,成功開發出一款可供民眾使用的智慧籃球場系統。 

本次專案之儀器材料清單:
ESP-CAM*1;MPU6050*1 

Raspberry Pi 4 *1;RP1080塑膠防水盒

為使用者帶來更便利的使用體驗,降低事故率、節省運動的時間成本,同時也為球場管理帶來更高效的管理方式。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