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客家傳統農耕文化與信仰

詳細描述

[地區-客家傳統農耕文化與信仰]

客家早期生活多以農耕為主,生活作息以二十四節慶為依歸,因此養成勤勞簡樸、愛惜資源的美德。說到客家精神,總少不了「晴耕」、「雨讀」,可見耕田這件事在客家文化的重要性。稻米的豐收象徵生活安定和對未來的希望,客家人勤奮耕種,對稻米有著深厚的情感。

敬天愛地的客家人,每到秋冬時分稻米收割之後,均會感謝上蒼及大地。早年,客家先民拓墾的環境貧困,謀食不易,為求日子過得平安、穩定,所到之處都會立伯公廟(土地公)奉祀。從婚喪喜慶到重要祭典活動,客家人都會迎請伯公參與生活中的大小事,關係十分親密,由此建立起如同叔伯之間的濃厚情感。對於伯公的敬重與親暱顯現在各個家族與庄頭,在田頭、田尾都可以看見伯公的身影,不拘泥於形式與樣貌,簡單擺放在稻田之間的石頭,即代表庇佑土地、照顧作物、生養環境的各種伯公,不做裝飾,不做文字,石頭前細細的香腳,是稻田主人與土地之間的交流方式,是他們之間溝通的默契。

◎展場遊戲-展覽裡的稻田風光

在豐收的稻田景象中開闢一條走道,可以立身其中拍攝取景,透過近距離和稻穗互動景象,讓大小朋友感受農夫收割稻穗的辛勞和豐收的喜悅,以及人與土地間的美好連結,同時體會客家農耕文化中,對於土地的敬重、謙卑與傳統精神。

[地區介紹影片]

上一條:

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