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四海大平安-客家語言特展展覽簡介

107四海大平安-客家語言特展 簡介

根據文獻記載,閩粵客家人向臺灣的遷移,最早始於明代中後期。

經過多次的遷移從閩、粵等省移民,從福建汀州、漳州、廣東潮州、惠州、嘉應州等地許多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各自帶著自己的腔調來到臺灣。


臺灣客家語主要有如來自廣東嘉應州的四縣腔、惠州的海陸腔、潮州的大埔腔、饒平腔及福建漳州的詔安腔。

四縣腔,清朝時來自廣東省嘉應州的所屬四縣族群。

海陸腔,清朝時來自廣東省惠州府的海豐與陸豐(合稱海陸豐)移民。

大埔腔,清朝時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大埔縣移民(今改隸梅州市)。

饒平腔,清朝時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饒平縣的移民。

詔安腔,清朝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雲霄縣的移民。

這五種腔調為了方便記憶與推廣,通稱「四海大平安」。


本次展覽將分析五種腔調來源與現在於臺灣的分布,並透過童謠的方式展現五種腔調不同之處,參觀者可透過有趣的互動遊戲探詢各種腔調的異同。

邱一帆老師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童詩「白鶴仔」,饒富農村鄉間風情。另「外婆的願望」故事中巧妙透過釣魚遊戲,讓優游在池塘裡的草魚老大,唸出五種腔調不同的童詩,並透過田裡的青蛙、夜裡的火焰蟲聽聽不同腔調的特色與分別。

充滿童趣的「四海大平安」客家語言特展,將展覽設計成一個冒險故事,每一個主題的客家童謠透過故事串連,搭配不同的情境遊戲,帶大小朋友認識客家傳統與童謠文化。

首先透過知名客家詩人邱一帆老師並為此次展覽創作全新的「白鶴仔」童詩,開啟「玩」童謠的旅程,搭配「外婆的願望」的故事情節,結合草魚老大、青蛙小四、火焰蟲的引導,歷經烏秋與老鷹的空中纏鬥,最後在伯公與伯婆的庇佑之下,姊弟一起冒險到達外婆家,和媽媽與外婆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雙線導覽的遊戲體驗模式是本次的設計特色,參觀者可以選擇透過網路連結童話故事的情節,循著故事主角的步伐體驗情境,學習童謠。也可以選擇單純遵循展場動線,享受自己的客家童謠探險,最後在離開之前,在故事板前面對照「外婆的願望」是否一一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