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與寂寞同行》
轟隆隆——
我手裡捧著熱騰騰,仍有水蒸氣蒸發的包子,搭乘於這綠皮火車中。
未離別家鄉前,我一直以為我在踏上火車的那一刻,會好像一隻羊羔迷戀水邊的青草一樣,難以說服自己離去。但等我真正離開的那一刻,心裡好像沒有風拂過的湖面,異常平靜。母親送給我的外套搭在行李箱的手柄上,覆蓋著我的行李,也覆蓋了這個冬天。
也罷也罷,從記事開始,我就不太喜歡與人交際。體育課大家在玩丟手絹的時候,我就坐在一旁看著梧桐樹的樹枝,細長的枝葉擋住了大部分的艷陽,部分陽光鑽過枝葉的空隙,灑在我的臉頰上。與其參與活動,我倒更喜歡坐在一旁看著這一切發生。我是窗外飄過的枯葉,總是忍不住看看窗內的人在做什麼。也不是內向,就是對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只想做一個旁觀者,猶如看一場人生的電影。我的生活可以說是乏味無趣,唯一陪伴我的只有寂寞,但好在也有寂寞。
下了火車,來到一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弄堂,這裏是我的新家。左手托著行李箱,右手撥開婦女們在門外用繩索固定兩邊而晾著的衣服,我來到這扇綠色的門前。太陽只露出了一半的頭,暮色尚未散去,寒冷不已。去握住門把手,手從口袋裡從重新伸出來的那一瞬間,彷彿有幾根細針在刺痛我的手心。我咬咬牙關,打開了門。隨即把行李大致地整理好,還沒來得及去洗個澡,我就累得攤在床上。雖然身體疲憊不堪,但腦子還是能清晰地思考。從今以後,我要面對嶄新的生活,但依舊不變的,應該還是與寂寞相伴。
青年時,上課總是免不了分組活動,我永遠都是那個單丁,但我並不覺得淒涼或者悲憫,大抵是因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看看窗外的車水馬龍,再與微風作伴,細雨滴滴答答的聲音時常迴響在我的耳畔。我寂寞,卻又不寂寞。因為寂寞成為了陪伴我的那個「人」。不如說是有了寂寞,我才不必與專注在人際交往,反而有更多時間觀望大自然的變化,一切都是寧靜的,淡淡的,我所喜歡的。
再次睜開眼睛,已經是傍晚,沒有陽光,顯得天空格外陰沈,我以為快要下雨,怎知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我套著綠色軍大衣,走出了屋子,上街「覓食」。一時嘴饞,走進一間火鍋店,麻辣湯底的香氣飄入我的鼻腔,咽了咽口水便坐了下來。身邊都是三五成群的人,特立獨行的我顯得格外突出。老闆走過來問我怎麼自己一個人來吃火鍋,我回答道:「我比較孤僻,一直都是這樣」。老闆微笑著點點頭,轉身走掉了。
考上大學之後我也曾想過融入宿舍的小群體,但無論我怎樣嘗試,嘗試了多少次,都多少感到勉強。我是被海浪捲到沙灘的砂石,又被拖走,難以停留岸邊。身邊的人從天真的孩童變成刻薄的成年人,心中那片存粹的湖泊早已不復存在。我被他們貼上「怪胎」、「假清高」的標籤,沒有人和我說話,沒有人願意進入我的世界。但我不介意這些,因為我生來便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飽餐一頓,走出店門,寒氣襲來,冷的我措手不及。我哈了哈氣,搓了搓手,從口袋裡掏出隨身聽,走向公園的長凳。用手掃走凳子上的雪便坐了上去,我穿著棉褲,所以即使有雪水,我也感覺不到。我盤腿靜坐,放松眼睛,視野變得模糊,燈光都成了模糊的圓點,好像不小心滴在白紙上的墨水。時不時會看到小孩戴著手套打雪仗,也有男男女女有說有笑地走過。你問我會羨慕嗎?這是必然,畢竟這些都是我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但我心知肚明,我改變不了自己的性格。於是還是安於現狀,做一輩子活在珊瑚裡的魚兒。
一年一年,年輪一圈又一圈。我已經年入中旬,從長凳前經過的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我見過不少。在我前半生中,有人說過我懦弱,有人說過我膽小,也有人說過我很有個性,說過我豁達。但這些評價對我來講都不重要,因為寂寞告訴我它們不會影響我的生活。說來也怪,孤僻的性格成就了我並不在意外界的評價,做事跟尋自己的想法。
某一天,我仍然會獨自一人踏上綠皮火車,獨自一人,前往未知的地方。
(1, 5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