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權益之維護

評鑑指標:

2-1  學習環境與設備資源:校園環境、學習設備、學校設施。

2-2  學生入學與就學情形:推動實驗教育歷程中,學生受教權之維護、家長選擇權、學生輔導及生涯發展之辦理情形。

2-3  師資結構與教學增能:實驗教育相關師培結構如原住民教師比例、部落耆老參與、族語認證能力、師培進用、師資增能等

學校執行情形說明:

2-1 學習環境與設備資源

積極爭取原民會、教育部、縣府、鄉公所等資源,擴充文化學習環境(傳統建築及族語標示)與更新教學設備。 

(1) 文化學習場域:小米田、苧麻園、青年學習場域、傳統家屋、傳統穀倉、瞭望台、工寮。

(2) 學習設備:Chromebook、大型液晶螢幕、觸控式電子白板。

(3) 族語標示:教室及專科教室族語標示牌、傳統建築族語解說牌。


2-2 學生入學與就學情形

(1) 本校實驗計畫開放不受學區限制,學生主要來自南山、四季、茂安、英士等部落。109學年度學生數53人,110學年度學生數46人,111學年度學生數45人。

(2) 學生就學期間,學校定期辦理親師交流座談,強化親師生連結。

(3) 辦理生涯講座及職涯參訪等活動,協助學生思考生涯發展之可能性。

(4) 學校輔導室運作正常,由專任輔導教師提供學生相關輔導及諮詢服務。 

2-3 師資結構與教學增能

(1) 本校自106學年度籌備期起,陸續增聘原民籍教師,因應實驗計畫需求聘用泰雅族籍文化教師、專職族語老師、文化指導員、合理員額文化老師、行政助理等,目前學校原民籍教師(含校長、文化指導員及計畫行政助理)比例達50%。

(2) 儘管學校以培養文化教師獨立授課為目標,但因應課程需求及提供學生族語與文化情境,仍會邀請具文化、技藝專長之部落耆老參與文化課程,每學年度約達500節,佔全年段文化課程比例近47%。

(3) 校內原民籍教師皆取得族語中級以上認證,其中有5位達高級認證程度。

(4) 持續辦理實驗教育文化課程教師增能,包含了「泰雅語結構與構詞研習」、「傳統木琴製作研習」、「傳統魚筌製作與漁獵生態體驗研習」、「傳統窯灶應用-融合泰雅傳統美食研習」、「泰雅文化課程工作坊」、「傳統男性背簍製作研習」、「傳統苧麻栽植與製線研習」、「族語文本研習」、「山林智慧研習」、「傳統木製弓箭製作研習」、「多元族群交流研習」、「泰雅智慧與植物認識研習」、「蘭嶼達悟文化交流」等。 

傳統建築及族語標示

教師增能研習

佐證資料:

2-1 學習環境與設備資源

2-2 學生入學與就學情形

2-3 師資結構與教學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