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度科技和便利社會的發展,犧牲了自然環境換取更快、更方便、更華麗的生活方式,人類自詡為「人定勝天」,但大地之母卻一再的警示我們: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更嚴重的空汙、更多的水災、更多的天災!人,真能勝天?若是我們不能趕緊採取行動,隨之而來的將是滅頂的災害。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的開打,打破世界各國致力於能源轉型、達成氣候中和的目標和默契,讓傷害環境的天平已逐漸傾向不可逆的毀滅途徑,除了政府展開一連串能源轉型和具體的環境措施之外,我們應該從自身開始「為環境、為我們生存的家園,也為自己的後代子孫」做點甚麼。
本年度主題為「自然共好:氣候變遷 在地行動」。配合政府推動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環境教育具備從環境覺知、環境知識、價值態度、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的五項教育目標,搭配親子團蟻、蜂、鹿、鷹四個階段、以及育成會,除開「環境態度」為各項團集會及活動須具備之主要核心概念外,
1. 小蟻團:培養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可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培養小蟻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汙染的覺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累積環境情感。生活中的具體呈現:如,隨手關燈......
2. 炫蜂團:學習環境概念知識透團集會進行,讓小蜂瞭解各項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生活中的具體呈現:如,零食餘......
3. 奔鹿團:學習環境行動技能教導奔鹿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生活中的具體呈現:如,能科學盤點居家生活提出改善方案......
4. 翔鷹團:累積環境行動經驗,翔鷹階段集環境覺知、知識及技能於大成,應發展翔鷹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積極參與各項環境議題、環境行動的參與。生活中的具體呈現:如,能探究學校社區議題練習公民討論......
5. 育成會:透過團集會中的學習穩固環境態度、帶回家中落實,促成家庭中的愛的流動,促成親子陪伴品質的提升並持續個人在生活中環境覺察、環境行動的各項環境影響力,更是親子團培育的環境守護人力的表率。。最高的具體呈現:如,帶領家人成為真正的荒野志工......
「天生萬物」,而人類,也只是世間萬物中的一種,自誕生以來人類並沒有任何和其他物種不同之處,僅五感齊備卻如出生嬰兒一般懵懂無知,所賴以生存者皆為大地之母所賜予...
眼睛所見→是自然界所給的多姿多采,森林的綠、天空的藍、花朵的紅、夕陽的黃...隨著晨昏交錯,四季更迭而有了「色彩」。
耳朵所聽→是自然界所給的宮商角徵,風的呢喃、鳥的啁啾、獸的嘶吼、水的呢喃...隨著日升日落,晨鐘暮鼓而有了「聲音」。
鼻翼所嗅→也是大自然所賜的五味雜陳,泥土的厚、雨水的清、火烤的香、腐朽的臭...隨著生命週期,生熟病死而有了「芬芳」
舌尖所嚐→更是大自然的恩賜,蔬果之酸甜苦辣,佐上加上食物的香味,隨著悶雷一響,火光帶來了萬千大地之母恩賜的牛奶與蜜,讓人有了「味道」
心靈所感→終究是大地之母賦予人類喜怒哀樂,見獵心喜、沖冠而怒...大地之母的懷抱更是人類最終的歸宿
期盼透過團集會的活動設計和帶領讓親子團的孩子,從自然界的五感體驗開始,了解自然界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使用與破壞,體察自然環境守護的責任感,進而積極投入守護環境的行動,成為具有環境道德觀、行動力的地球公民。
網站資源:在地守護: 和荒野玩在一起的團集會~
認識我們的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all
宜蘭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1
台北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taipei
桃園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3
新竹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4
台中分會: https://www.sow.org.tw/blog/20140805/2964
雲林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7
嘉義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chiayi
台南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6
高雄分會: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8
台東分會: https://www.sow.org.tw/chapter/600
花蓮分會: https://www.sow.org.tw/chapter/599
荒野自然中心~~:https://www.sow.org.tw/node/42822
「綠色循環」概念的起源無法追溯到單一時間點或提出者,最廣被人引用的說詞是來自肯尼思·博爾丁的論文《即將到來的地球宇宙飛船經濟學》中所提出「地球是一艘孤獨的太空船,沒有無限物質的儲備庫,既沒有開採也不能被污染,人類必須要回到自己在生態系統循環中的位置,進行物質再生產」的概念。
循環經濟的基本精神概念就是3R,依據環保署的定義,3R就是減少廢棄物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讓所有資源都可以再利用,降低原始物料使用和減低廢棄物產生,終極目標為達到在產品的原物料及零組件選擇、生產製造、配送運輸、產品使用和廢棄回收的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中,都「沒有廢棄物產生」。
過去的產品生命週期 ,大多談的都是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的狀況,是單方向的線性流程,也就是從產品的材料、零組件或加工製程中的各種能源,全部都被一次性使用後,就直接被廢棄,成為地球上的垃圾。
若從產品研發設計初期,就加上3R的概念,將產品的生命周期延長,成為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的型態。讓產品從生產製造開始,所有使用的資源和產出物都可循環利用,不論是產品、材料、零件、能源,或是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如,二氧化碳或廢汙水等),都可以重複回收和再利用,是一個封閉沒有廢棄物的永續迴圈。
「永續生活」--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的概念,並點出企業應將環境保護概念放入經營指標的評估中,並提供可落實的具體方針。
2015年,聯合國提出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期望透過全球有高度共識的17項目標,兼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什麼是SDGs: https://sdgs.un.org/、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867)
活動設計建議:
1) 選擇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其中的面相做延伸
2) 結合綠色循環的主軸-利用 Reduce/Recycle/ Reuse 的概念和生活簡樸 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3) 與分會橫向連結,搭配各團所在地之特色-在地化
4) 明確列出此次活動符合SDGs中的項次
參考資料:
1) 相關永續行動可參考親子天下將SDGs中17個目標及台灣實例所做的整理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1099
2) 關於綠色經濟 http://taiwangreencycle.com/index.html
3) 台灣企業執行環境保護的案例 https://esg.tsmc.com/ch/focus/APractitionerofGreenPower.html
https://www.umc.com/zh-TW/Html/climate_change_initiative
4) 政府推廣綠色活動 https://www.greenpoint.org.tw/GPHome/
5) 什麼是綠色循環 http://taiwangreencycle.com/about.html
6) 綠色循環材料技術平台 https://greenmat.itri.org.tw/Frontend/WebPage/Index.aspx
7) 我們與低碳的距離-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2004150051/
8) 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認識自己家鄉周邊的減碳行動) https://lcss.epa.gov.tw/default.aspx
「荒野守護」是透過棲地守護的具體行動與環境教育的持續推動,讓自然的生態環境得以被妥善保存,成為留給後代最珍貴的資產。「棲地守護」是荒野保護協會的設立宗旨,也是所有夥伴們長期以來共同守護的目標,踏足關注全台70多個棲地,北中南共設立11個分會及7個自然中心或物種庇護站。
本會第八~九屆理事長月梅老師曾強調:「對一塊土地的守護,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荒野是非營利組織;我們不營利,謀求的是後代子孫的利。」
當螢火蟲回到都會生態公園,當生態欣欣向榮,我們不求回報,只希望能永續,讓子子孫孫看到這些美好。本年度主題為「棲地守護:關懷守護、祕密花園」。
本年度主題亦與十二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中的「環境倫理」的主題內涵相符。融入親子團蟻、蜂、鹿、鷹四個階段、以及育成會,以「棲地守護」為各項團集會及活動須具備之主要核心概念。
小蟻團:從自然體驗活動中,提升環境敏感觀察,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炫蜂團:從感知進入求知階段,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了解人與自然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奔鹿團:從擬境教育進入真實情境中,學習環境守護行動。了解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性。了解人與周遭動物的互動關係,認識動物需求,並關切動物福利。
翔鷹團:從行動走入統整,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關心居住地區,因保護所帶來的發展限制及權益受損,理解補償正義的重要性。
育成會:抱持終身學習的心態,透過做中學和共學的力量,認識和親近各地的荒野守護工作,育成會的成員亦是各地荒野守護的志工人力,每一位成人皆為育成會的一員,共同學習在生活中相關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將「環境永續」的核心概念更有意識地落實為日常的基本態度,安頓身心關愛自己作為家庭中穩定基石,傳承純淨無私的愛使其在宇宙天地人我間流轉。
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向自然學習,創造美好的生活。陽光、空氣、土壤、水分,滋養萬物生長,從最早的採集狩獵,進入農墾漁牧,總不離山林海洋的資源提供。老祖先在自然環境安生立命、建立家園,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及經驗,世代累積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節奏,成為順天應地的智慧。然而,隨著科技一直進步,人類不斷的挑戰自然,違背自然運作,與萬物相爭。當我們享受著便利時,隨之而來的傷害亦是可怕的,特別在近幾十年來,因為工業科技的蓬勃發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環境污染,現代化捕撈造成海洋資源過度消耗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濫墾濫伐讓山林面積大幅減少,也造成多種生物族群的減少及消失的情況,甚至也連帶影響了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我們忘了所有的生命與環境息息相關,人與自然應是和諧共存的,若能依著四時運行來種植作物、飼養牲畜,少用化學藥劑,除了友善環境,也可以讓我們自身食的更健康。對天地萬物持敬仰感恩之心抱關懷之情,讓生命綿延不絕,共生共好。珍妮‧班亞斯(Janine Benyus)這位國際級大師仿生科技的倡導先鋒,每次演講放的第一張投影片,都是張溪流穿越森林、光影與綠意交錯的圖片,「這就是大自然的工廠,裡頭充滿化學作用與生產流程。」一般人常以為林間落葉是無用的垃圾,其實那是大自然最常見的原料,「大自然不需要垃圾掩埋場,自己就能達成動態平衡!」將自然法則導入科技運用(從觀察自然、探索萬物法則及生存策略,將相關技術及原理導入產業),這種新興的跨領域科學叫作「仿生學」,是一門,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生命科學等學科,也與「奈米」扯上關係。指的就是師法自然。仿生學呼籲人類向生物與環境學習,這個理念跟中華文化自古流傳的「道法自然」不謀而合。我們或許不像學者及企業界,可以將自然導入科技中,但是我們可以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明白人類相較於自然是那麼的渺小,只是生態圈中的其中一環,發掘並學習大自然運行的原則。
我們能從自身做些什麼呢?以下列舉幾個方向及層面供各團參考:
1.觀察自然界「互利共生」的方式,像海葵與小丑魚、啄花鳥與桑寄生、榕果小蜂與愛玉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真菌與苔蘚植物(地衣)、...等。尋找我們可以和其他物種「和平共存」的方式。思考如何創造與其他物種「共榮共好」的環境。如何以行動去落實或推廣「萬物共好」
2.觀察自然界中物種「食」的原則:「夠用就好」及「資源充分利用」。(在動物的世界裡,牠們的覓食,只為了解決當下的生理需求----飢餓。問題解決了,立即停止殺戮、掠奪。吃不完,就地放置,自然會有其他動物接著食用,直到每一分資源充分使用為止。)反思現在食物的浪費現況。思考如何改變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習慣與消費態度,將食物充分利用及減少浪費。如何將這些方法化為具體行動並進而影響他人。
3.與自然萬物進行生命的深度連結,並從中獲得啟迪與能量,有意識的因欣賞而尊重;因尊重而關心;因關心而行動。例如:了解目前正快速消失的動物,如:蜜蜂、石虎......等,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消失?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
提供各分團參考目標:小蟻階段/認識我們的環境:
1.大自然的美與環境的變化
2.我的食物我的家
3.我們可以做的事。
小蜂階段/環境變化的情況:
1.美麗與哀愁
2.生物的困境
3.我們可以做的事。
小鹿階段/環境變化的時間:
1.環境變化的速度
2.生命何去何從
3.我們可以做的事。
小鷹階段/如何讓環境變好:
1.減緩環境變化的方法
2.向自然學習
3.我們可以做的事。
育成會/環境志工:
1.我是自然的一份子
2.我是環境共好生力軍
3.好的示範。
以上年度主題的說明與活動方向目標並可搭配四大規律及團集會活動內涵進行設計活動。
談到氣候變遷你會想到什麼?看得到?摸得到?它究竟在哪裡?近年來無論夏天、冬天的年均溫年年升高,突如其來的暴雨,郊山下起雪來,有感地震的次數也比過去增高了許多,甚至北回歸線以北也開始有登革熱的疫情發生,這一切都來自於近年的氣候異常變遷,或者說是極端氣候,而氣候變遷就在我們身邊,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還記得瑞典環保少女桑柏格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指責全球各國領導人對於氣候異常變遷的不重視,用空談偷走她的夢想和童年,而她倡議的全球氣候罷課(Global Climate Strike)之下,目前已超過 50 國的兒童響應。根據許多科學的數據顯示,我們現階段就是在極端氣候之中,若是我們再不有所作為,或許敲響末日鐘,已在不遠的未來。本年度團集會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來進行:
1 了解 2 行動
1 了解:就讓我們親子團來了解氣候變遷的肇因,了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在氣候變遷下我們能做些什麼並願意堅持去做。
2 行動:
a 執行綠色生活(附註一),從食衣住行育樂進行綠色行為的減碳。
b 認識綠色能源。
c 認識大自然的循環經濟,自然界沒有廢棄物,所有資源都可以重複循環。
附註一:永續生活(Sustainable living)或綠色生活,是指某一個人或社會的生活方式,以使用有限的天然資源,達至某程度上的可持續性。支持者一般會以永續發展作為目標,並實踐在生活方式當中,例如實踐在交通、居住、能源消耗及飲食等。「環保」一般指保育地球生態,「綠色」則是觀念、心態、存在境界、生活方式、事物安排的方法。綠色生活按照自然的方式做人,令地球生態可持續,更令人間恢復美好。(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透過距離生活最近的秘密花園,讓親子團的孩子從個人,到分團,到荒野都能有親近的、關切的、喜愛的、守護的一個秘密花園。 個人來說,秘密花園可以是離家近的一片小公園,可以是學校的一個角落,可以是跟同學好友課後集合的地點,也可以是全家有空的時間願意一起曬曬太陽吹吹風讓眼睛享受綠色的地方。你有沒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呢?如果你是小蟻,你在哪裡有看到什麼?、草、樹木、池塘?鳥兒、魚蝦、浮萍?昆蟲、青蛙?你看到了晴天的秘密花園,那麼雨天呢?刮大風的日子呢?春夏秋冬四季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果你是小蜂,你覺得這些植物、動物、跟來公園的人們有怎樣的互動呢? 這些植物在這裡很久了嗎?是誰把他們搬家到這裡來的?這些動物呢?他們住在這裡?還是跟你一樣有空才來?還是一年只來這裡一小段時間?而人們的活動有哪些?這些活動又對這個花園有什麼影響?如果你是小鹿,你覺得你可以為這個秘密花園做什麼?你有看到那些你覺得美好的部分可以留下可以讓它更豐富,而那些部分要怎樣改善它,你要透過什麼方式可以採取行動來實現,又需要誰、需要怎樣的幫忙?如果你是小鷹,你覺得這裡到底需要怎樣的公園?誰決定這個公園是應該怎樣子的,對於這個秘密花園大家有什麼期待?而誰的期待會變成未來的真實?而你能夠如何讓你愛的這個秘密花園有你最想要、最適合它、適合這一區共生的人們的發展?如果你是大人,你能不能重新開啟荒野之眼,找到你的、或是你與家人的秘密花園,找到你與家人們跟自然的連結,找到共同的話題,找到彼此共同的守護。從分團的結合,能夠利用團集會的機會,讓蜂蟻鹿鷹育夥伴們,在團隊精心的挑選及活動設計中,在自然的場域得到感動與情感的連結,那是屬與你們這一年的大部分回憶,可以因為熟悉而更親近當地的自然,更深度了解當地的生態,體會當地的美麗與哀愁,為當地採取一些行動,甚至與當地進行結合。秘密花園的精神在於你與自然的結合,一回生二回熟,終於夢裡尋他千百回,讓夥伴們對自然的敏感度透過觀察而啟發,透過好奇而連結,透過行動而內化,透過發想而延伸。如同解說組的定點觀察,如同棲地組的棲地營造,如同分會的公園生態化,如同減塑小組深入社區的工作坊。在這未來的一年裡,請分團及育成會運用秘密花園的概念,讓分團的年度活動有明確的定錨,讓團集會之外的 29 天也能讓親子團家人們也有繼續與自然互動的動力,並透過育成會的連結分享與鼓勵來強化。
2018-2020 生態城市 無塑海洋 永續山林
2016-2017 守護溼地 關懷海洋
2015-2016 生生不息,共築你我的秘密花園
2014-2015 探訪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