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候選人聯誼會成立
自從蔣經國宣布「一一八頒令」,何時恢復選舉已成為遙遙無期。而國民黨的壓迫和陷害以余登發案為始,一波波接踵而來,黨外除憤恨、疑懼之外,更思有所作為,其中,有出諸創辦雜誌者,也有成立組織、舉辦活動者。
關於雜誌,留待下節敘述,本章先談組織。在國內政局正由余登發案轉為許信良案而危疑動盪中,黨外有兩個組織相繼問世。其一是以當時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黨外人士為組成分子的「台灣黨外民意代表聯合辦事處」,由黃信介、黃順興、黃天福、林義雄與張俊宏擔任召集,並以黃信介為總召集人,施明德為執行秘書,於當年的六月一日,在台北市仁愛路三段二十三號百齡大廈的九樓之一正式成立,原希望以此作為黨外總部決策與聯絡的中心,並逐漸策動各個黨外民意代表在其個別選區推展服務處活動。但是除了彰化黃順興服務處因得力於夏潮人馬之助兒率先於六月九日在員林成立外,其餘的人由於美麗島政團的隨後組成而被吸納,並未另立門戶。因此,所謂「黨外民意代表聯合辦事處」,除了為「美麗島」雜誌社先行覓妥社址並偶爾權充黨外發言單位外,在黨外運動中並未發揮實質功能。
另外還有一個組織,以黨外「準」民意代表─參加一九七八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的黨外候選人─為成員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候選人聯誼會」,亦於翌日〈六月二日〉假借聯合辦事處的同一會所成立。該會由參選立委的張春男與參選國代的呂秀蓮共同發起,並請參選監委的許榮淑擔任聯絡工作。會議共有十八人出席,公推呂秀蓮為主席,大家議決有關聯誼會的名稱、宗旨、組織及經費,並選出周平德、謝三升、張春男、呂秀蓮、王拓、許榮淑與陳鼓應共七名幹事,而以張春男為總幹事,劉峯松主管財務,筆者為秘書,〈隨後因會務發展的需要,而於第三次會員大會時議決曾聘兩位秘書,因此改稱筆者為秘書長〉,黃天福為憲政研究組召集人,黃順興為選舉法規組召集人。根據決議,聯誼會的宗旨為「團結黨外候選人,促進台灣民主政治的實現」,具體的工作目標則有三項:
(1).促進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2).督促政府從速辦理選舉。
(3).研擬選舉法規。
為推動會務,我們決議採密集式短打,每一個半月左右,在各省縣市主辦會員聯誼活動。高雄事件發生之前半年間,候選人聯誼會推出一連串突破性活動,節奏緊湊,有幾次堪稱驚滔駭浪。但因為它本身並未發行刊物作宣傳,只出版一本《講沒完的政見》,會員也都加入「美麗島」雜誌,因此許多是激辯都混雜在美麗島政團中,甚至被淹沒。事實指出,黨外反對運動之能夠一步步走上街頭公開化,此一團體功不可沒。
雖然許信良生日晚會是停選後黨外的第一次戶外公開活動,但卻是定點式的,候選人聯誼會於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的首次會員聯誼,開始以流動方式突破禁忌。聯誼會會員們自台北搭乘承包的遊覽車抵達,先在鳳山某餐廳午餐,國民黨憲警如緊張大師般嚴陣以待,數百群眾好奇地圍觀在馬路兩旁湊熱鬧─當時還談不上黨外意識或支持黨外。
餐會上,我們發表「從速辦理選舉以維護憲政」的共同聲明,指出延期選舉已導致民心士氣的戕害與國際視聽的嘲諷,為維護憲政,摧毀中共統戰陰謀並號召海內外民心,延期選舉的緊急處份令應立即廢除,選舉並應於本年底前從速恢復。該項聲明的全文於翌日為民眾日報刊登,隨後聯誼會並以公文正式函送總統府及各有關單位。 摘自 呂秀蓮: 「重審美麗島」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