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民主運動中最具傳奇性的人物
張春男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傳奇人物。他31歲當選國代。在戒嚴中多次智鬥特務,屢戰屢勝,呂秀蓮描述為足以媲美「00七」諜報電影。他在高雄事件逃亡中,用錄音帶,由日本打電話回台灣,騙過特務,是唯一沒被捉到的黨外領袖。他是最勇敢的黨外之一,不爭名位,不謀私利,劉峰松與翁金珠都說從政是受張春男啟發。
張春男為了糾正中國對台政策,毅然前往北京,對中共直言,被稱為北京城裏唯一的『分歧份子』。他為對政見負責而辭去國代,為了回台灣而辭去中國政協常委。
他多才多藝,精通葡萄栽培、飼料、養豬、養雞,都是無師〈有書〉自通,更研創出一種新醫學,能治好中、西醫都難治的病,而最重要的是,他已研究出真能治好癌症的方法。
呂秀蓮曾說張春男不愧為兼具智、仁、勇的表現,美國的中文雜誌稱他為『台灣血性男兒』。高中時一段終生懷念感傷的往事,誕生一個奇男子。
張春男在二十幾歲時就在極危險的政治環境中,獻身民主運動。在戒嚴環境中,他以一個小學教員的身分,利用參加選舉,以當時剛上市的攜帶型錄音機來做政治理念的宣傳,全臺灣他是第一人。
民國61年,他年僅31歲,就加入以高齡代表著稱的第一屆國民大會,更傳奇的是他的競選經費僅僅五萬元而已。
他的眼光精準,對國民黨的可怕極為了解,所以剛當選國大代表,就在他養豬場的小倉庫中,偷偷挖了一個秘密地窖,並在中央山脈的叢林中,找了兩個可以長期躲藏的地點,果然七年後,高雄事件發生,他是國民黨唯一捉不到的重要黨外領袖。
但是他並不膽怯,在特務單位明白警告下,他仍為了延續黨外民主運動挺身而出,參加民國69年立委選舉,因而被捕坐牢,呂秀蓮在他所著的「重審美麗島」一書中寫道:「就張春男言,他雖仍難免於牢獄之災,但遲來了兩年半的災難(這裡有誤,其實是一年),卻使他完成「為美麗島翻案、為同志申冤」的宿願,不愧為兼具智、仁、勇的表現。」
當年最被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他在高雄事件逃亡躲藏中,用自己錄的錄音帶,利用技巧,偷寄到日本,由日本打電話回台灣家中,要求特務單位登報聲明不捉他,否則就要在東京開記者會,把高雄事件真相全盤說出,警總在國際電話中錄到他的聲音,因而依言登報,使他躲過此劫。二十幾年後,以「張春男」三字在網路上搜尋,還可以看到國安局的「張春男偷渡案」便是此事。
當年民主運動中,他是公認最勇敢的黨外之一。在最危險的環境中,他總是身處第一線。
二二八事件後,全台灣在戒嚴中的第一次示威遊行,是余登發被捕,黨外去聲援的橋頭事件。在遊行中,張春男受託背著擴聲器,沿街廣播,無人接替。在高雄車站演講,亦僅許信良、姚嘉文、張春男三人而已。蓋當時許多人都是與家人訣別後去參與的。
在黨外慶祝高雄升格的七一晚會前,他獨自一人在當演講台的卡車裝置擴聲器時,警總南區副司令帶著一隊憲兵將他團團圍住,當時全部參與的黨外,都在附近的遊覽車上準備上台演講,呂秀蓮見張春男單身被一隊憲兵包圍,急要全體黨外去支援,但許信良說,張春男沒問題,一定有能力應付。此時張春男全然不懼,冷靜沉著應付,以拖待變,果然外圍群眾越聚越多,反將整隊憲兵圍住了,群眾出聲支援張春男,副司令見佔不了便宜,便倉皇撤退了。呂秀蓮在1997年出版的「重審美麗島」一書中,說到此事:「那晚,情治單位雖後知後覺地擺出若干架勢,也出動一隊全副武裝的憲兵,神氣活現地踏正步走進人群裡,試圖取締演講的進行,終因懾於人單力薄,尤其在張春男「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之下!識相隱退而去。」
在台中七二八事件時,黨外候選人聯誼會秘書呂秀蓮,帶著一車黨外,由台北開到台中公園邊的敬華飯店前,與在此迎接的張春男,都被警察配合暴徒包圍。台中市警察局長要黨外將車外的「黨外候選人聯誼會」布條去除,張春男公然責問警察局長張世橪:「請問你是公務人員對吧!」答:「是」。再問:「公務人員必須依法行事吧?」再答:「是」。張春男又問:「那麼請問,你要我們把布條拿掉,是根據哪一條法令?」台中市警察局長為之語塞,答不出話來,此時車旁的暴徒在大隊警察眼前,將車旁的布條撕走了,聯誼會的車子則開到別處,呂秀蓮再拿出一條,掛上了。
在台中公園中,邱垂貞彈著吉他,蘇治芬唱著「雨夜花」,群眾見黨外來此,人數越來越多,此時守在附近的鎮暴隊,忽然用消防車對準人群,噴出了強烈的水柱,人群因而四散逃避,黨外眾人本能的躲進遊覽車中,此時全身已被噴溼的張春男公然不懼,一面以左手擋住眼鏡,右手指著消防車,頂著射在他身上的水柱,穩步前進,怒聲責罵:「你們在幹什麼!怎麼可以這樣。」此情此境,震撼了全場,立即,黨外眾人與在場群眾,緊隨張春男身後前進,使噴水的人面露愧疚,不敢正視,最後是由艾琳達將噴水頭搶過來,往鎮暴隊噴。這一幕情景,很快的傳遍了台中市,也使台中市民對黨外支持的熱情大幅提升,至今,許多老一輩的台中市民都仍記著當年黨外的英勇事蹟。
高雄事件後,張春男躲避深山,靠一通假電話,騙過國民黨特務單位。但仍在民國69年7月21日被調查局由家中捉到警總軍法處。由於他發現訊問筆錄記載不實而拒絕簽字,經檢察官利誘、威嚇、怒斥,都不為所動,最後檢察官都佩服他的冷靜與勇敢,此事已記載在「張春男受裁判事實陳述書」中。
當年黨外是以演講做喚起民眾的工作,張春男言人所不敢言,在黨外時代,他的演講,可以吸引數萬聽眾,劉峯松在他所著的「張春男傳」中,對張春男的演講有這樣的敘述:「對民眾演講時,他的大衣、他的手勢、他的嗓門、他的比喻、他的調侃,以及好像把國民黨踩在腳下的那種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氣概,和幾萬個民眾如醉如癡、瘋狂吶喊的場面,島民無法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尤清剛出道時,到台中聽過張春男演講,事後曾對劉峰松說,這才是男子漢的演講,大為稱讚。」
除了勇敢之外,張春男的機智也是使他成為傳奇人物的另一個特徵。
高雄事件後,他要進入數年前就已選好的避難場所,是在南投縣的信義山區無人之處。當年進入山區要辦入山証,他與兩個朋友說好經過檢查哨時,他躲在後行李箱通過,但因路不熟,一路講話到檢查哨前才警覺,此時警察已在路上等候,要逃已來不及,他急中生智,要車停在檢查哨前50公尺,然後跑上前找警察問道:「請問上次我到日月潭,並沒這個檢查站,怎麼現在有這個檢查站。」警察告訴他,出水里後就要左轉,你錯得遠了。就這樣逃過了一劫。
高雄事件後,他沒到台北參加記者會,所以第一批沒捉到他,但他家立即被特務團團包圍,並被警告,不可逃跑,否則立即逮捕,不過他仍在特務貼身監控中逃脫了。
原來他利用每天巡視三公里外養豬場的時候,金蟬脫殼跑掉了。當時他要人事先關掉豬場的燈,使他與特務到達時一片漆黑,他到達後開燈、巡視,然後9點59分他準時關燈,走出,十點整,家人依約打電話到豬場倉庫,他正要進入汽車,聽到電話鈴聲,進入倉庫接聽,講幾句話,特務在漆黑中,看到穿大衣、戴帽的張春男身影走出倉庫,進入車中,車到家時,張春男已不見了,原來他約一人,先躲在倉庫桌子下,張春男接電話時,迅速脫下大衣與帽子讓那人穿了,電話結束,那人走出倉庫,立即進入車門,特務在黑暗中自然不知同樣的身影,人卻不同了。
至於民國69年那場飛車追逐大戲則更是電影情節的現實版了。那天晚上是立委選舉活動最後一晚,到台中市忠孝國小聽張春男演講的人達數萬人之眾,張春男出場後,被群眾熱烈擁護,整個中華路為之塞滿人群,水洩不通,但此時特務車隊已強行插入張春男車隊中,公然將張春男座車前後夾住,車隊將近彰化市街前,停車加油時,特務下車將張春男圍住,這表示此人即將被捕,只是時間或地點不符合而已。張春男心知肚明,立即交代車隊總管,在出彰化市區後,找一家公路飯店用餐宵夜。
在公路飯店中,他交代座車司機,先行離開,在花壇往秀水小路上,過平交道200公尺處停車等候,待人上車後立即疾駛返家。
二十分後,全車隊出發,張春男換乘傳宣大卡車前座,特務車隊仍前後包夾,近花壇時,車隊右轉往秀水方向,過平交道,全隊停車,車隊總管宣佈,休息一下,可以去小便。說時遲,那時快,即將下車的特務們,忽見穿那件標準大衣的張春男跳下傳宣大卡車前座,往前狂奔,坐上二十分鐘前預先停在那裏的座車,疾駛而去,特務車隊立即飛車追趕。一路狂駛,到張家門口要捉剛下車的張春男,但原來就守住張家家門的特務,告訴追趕而來的特務,進去的不是張春男,只是穿著張春男的大衣而已。特務立即用無線電話上報,並立即受到一陣狂怒的上司斥責,在場的特務頭兒回答上司:「是,是,立刻追緝,立刻追緝」,但張春男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
原來張春男在卡車前座脫下大衣給左邊的人,並交換座位,讓他停車時,立即下車,趕前坐上原來的座車,引誘特務追趕,自己在特務車隊都往前追趕後,從容脫險了。
當車未到花壇時,一路上,前面車上的特務一直往後監視卡車前座,但因卡車車燈甚亮,所以卡車的人在換衣與換座位他們都看不見。至於何以停在平交道過後200公尺,那是怕臨時火車來就可能礙事,所以必須越過平交道。
在當年那樣危險的環境中,張春男與特務鬥智次數極多,屢戰屢勝。在台中七二八事件中,張春男領導黨外眾人與特務交手,呂秀蓮在「重審美麗島」一書中如此描述:「從員林到霧峰,在張春男帶路和指揮下,我們跟尾隨的特務們展開一場足以媲美「00七」諜報電影的追逐戰,幾次精彩而成功地支開特務的跟蹤,稍洩昨天無端受辱的冤氣。」
在劉峯松所著的「張春男傳」中,有一段標題是「以正直來紀念一位小愛人」,其中有如下的敘述:「……雖然有情人未得成眷屬,但為了她,他一生要努力不懈,並且誓言以正直來紀念她。他還說,除了正直以外,沒有別的方法。春男一生做人做事,包括對家庭、對朋友、對社會,以及十幾年來在台灣政壇上的奮鬪,都信守誓言,消極上不自私、不說謊、不害人;積極上則致力追求社會正義,為同胞爭取自由平等,要做一個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如果人格上有一點兒瑕疵,即愧對這個小愛人,他將會很難過、很難過的。也可以這麼說,小愛人是監管他靈魂深處的一位聖潔女神,他絕不能做一件骯髒事去沾辱女神的聖潔,或招惹女神的不悅。他這種道德上的潔癖或約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政治思想與行為。」
雖然劉文對人物與情節的敘述有誤,但張春男確實有一段終生懷念與感傷的往事,被他敬愛的是一位台灣一流中學的優秀學生。從初中認識到高中分離,其實總共能見面的日子都加起來,亦僅約三十天而已,但這位溫柔體貼,高尚不凡而看重他並與他相愛的女學生,卻使張春男立志做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正人君子,他一生光明磊落,堅持原則的行事風格,確是為了要不負於永遠在他心中懷念的知己。
他珍惜得從不曾向朋友透露過這位女生的姓名身世與相關情況,但從他懷念當年往事所敘述的情節,可以看出他終生的感傷。
清明春假見聞錄:
半個多世紀前的一個中午,台北火車站第一月台,一列掛著長長十幾節的長途列車,正準備開往台灣的南部。全身漆黑的蒸汽機關車,靜靜的停在鐵軌上,只是偶爾發泄著幾聲短嘆長噓的水氣。
月台中段,一對從穿著上看起來,顯然是高中學生的年青男女,面對著面,手牽著手,依依的離情,默默的相望。聽到月台上即將開車的廣播,兩對雙手更加緊密的相握著。
開車的長長電鈴已經響完,然後沉靜了短短幾秒,終於,一聲長長的汽笛,響徹了雲霄,接著火車開始一聲一聲,一步一步的緩緩啟動了,她催促著他趕快上車,他卻更加用力的緊握著她的雙手,久久不忍放棄。
火車漸漸加速了,他才不得已鬆開雙手,瞬間,她淚如雨下的仰望著他敏捷的身影,跳上加速中的火車。他茫然緊握手把,掛在車門轉頭向後,注視著逐漸遠離的她,她一面流淚一面加快腳步,努力的追趕著已漸漸遠離她的火車,直追到月台末端,她只得停下步來,高高的揮舞著那已被淚水沾溼的手帕,遙望著那逐漸遠去的火車。
火車出了台北站,左轉往中華路的方面,兩人就在相互揮手遙望中,瞬間,無奈的失去了眼中萬分難捨的身影。
當年春假後他曾把這樣的情節寫在作文簿上,得了全班最高分。是這樣的情懷使他為正義公理而不計利害與得失、勇往直前。
他為了想糾正中國對台政策的不合理,不顧當年兩岸關係情況下的危險,毅然前往北京,對中共直言:「大陸的對台政策對國民黨的好話已說得夠多,而對台灣人民所講的話,最主要的只有”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與”希望和台灣當局和各界人士對話”兩句話而已,而對台灣人民作為國家主人的種種應有的民主權利,卻從無任何承諾意願的表示,也無任何保障意思的表達,這可能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共政策上的最大失誤,……」。:「有些與對台政策有關的人員,在對台問題的考慮上,根本缺乏對台灣人民的善意與尊重,在他們的心中只認為”台灣是我們的”,而生存在台灣的人民的意願、權利,從不是他們關心與考慮的事,他們無視於台灣人民幾十年來在國民黨暴政下生活的痛苦,他們無視於台灣人民幾十年來反抗國民黨暴政統治的事實,他們一心希望國民黨蔣家幫不要被抗暴的人民推翻,聽說蔣緯國不能繼續蔣經國而掌權而深為惋惜,聽說國民黨元老派漸漸失勢也不高興,聽說台灣人在台灣當局中身居高位就失望,聽說台灣人起而反抗蔣幫統治就擔心。三年來,我看不出他們把台灣人當作自己的同胞,反而更像是他們要追求的獵物,他們從沒承認臺灣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從他們的談話中聽起來台灣的人民就像是 ”天生的永遠該被別人統治的人群”。」
在中國政協大會中出現這樣的言論,那是絕無僅有的事,張春男被稱為北京城裏唯一的『分歧份子』、『台灣血性男兒』,看起來,神聖的愛情能創造不凡的事蹟。
以張春男上述性格表現而言,有些人會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嚴肅的人物,但從另一件事看來,他卻有完全不同的性格面。
在民國五十年代讀小學的人,都會有一個印象,就是要找到一個不打學生的老師實在不容易,但是張春男從民國51年到57年擔任小學教師,卻以不打學生而聞名鄉里。民國61年國大代表選舉,在他教學過的永靖鄉的得票數佔全鄉半數以上,因為全鄉都知道他對學生很好,而他選舉既不買票、也沒有跑攤、沒有拜託,只做民主理念的宣傳。他不教補習班〈因為那是違法的〉,寒暑假替學生補課,任由學生自由上學,絕不收費,這樣的老師在當年成為傳奇性的事蹟。
另外,他不爭名位,從政純為公義不為私利,所以視名位如浮雲,他為對政見負責而辭去國大代表職位,為了回台灣家鄉而辭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職位,辭職國大代表還導致蔣經國決定讓他坐牢。張春男會成為傳奇性人物不是沒有原因的。
廉潔清白也是張春男的特徵之一。他當過國大代表,也當過三屆中國的政協常委,尤其他在兩岸開放前就已人在北京身居高位,要謀取私利機會不少,但他兩袖清風回到台灣,在台灣又過了將近二十年的艱苦日子,不改常態。
他多才多藝,能夠無師〈有書〉自通的獲得多項成就。他教小學時為了要教鄉下學生養雞,而研究養豬養雞,竟到能受聘擔任飼料工廠技術顧問,並自己開一家遠近聞名的007飼料行,台灣最早的商業性仔豬人工乳,就是他最早研發上市的。
他在政治冤獄坐牢中,指導家人種出糖度高達22度半的巨峰葡萄。他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顧問,在北京種出的葡萄售價高達市面的十餘倍,他的葡萄栽種技術在中國葡萄界與政界是很有名的。
張春男研究葡萄的栽培緣於一段辛酸的往事。當他高中時代無奈的與緣分不足的知己分離時,在萬念俱灰中,他發現剛由日本引進不久的巨峰葡萄,每台斤零售價高達50元,而當時教師的薪水僅約每月五百元,如果他能研究葡萄的栽培,就有可能在經濟上獲得獨立,而爭取到兩人的婚姻自由,只是當他精通葡萄栽培技術時,早已人事全非了。當年日本來中國參訪的葡萄專家到他在北京的葡萄園參觀時,都認為在日本〈因氣候條件〉種不出那種品質的葡萄。張春男一直以種出高品質的葡萄來做對往事的紀念。
他從民國70年開始在台中監獄中研究中醫,後來在北京研究出一種中、西醫融合而成的新醫學,能治好現在中、西醫都難於治療的生理機能退化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骨質增生、慢性腎炎、頑固性頭痛、難治性便秘、甚至生理性憂鬱症〈非因情緒因素引起〉,而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已研究出真能治好癌症的方法,這將對全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台灣人張春男的傳奇性事蹟,也許將會流傳全世界。
2005年11月02日翁金珠發表傳記「對的堅持」,傳記中寫到,啟迪她的民主老師是張春男。翁金珠的丈夫劉峰松也說他參與政治,主要是受到張春男的影響。劉峰松在1999年出版的「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中,有這樣的紀載:
「一九七三年三月我第一次選鎮長,主要是受到張春男的影響。」
「遇到張春男,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員林是他生長的地方,跟我有一樣的故鄉,所以我們自然有很親密的關係。我們在政治理念上也是一樣,就是爭取民權、民主、自由,做政治改革。張春男希望利用選舉去做喚起民眾的工作,讓每個人都知道這個事情,就是透過選票來改變咱台灣人的命運。張春男第一次要支持我選舉時,要我接受三項條件才要支持我,並有錄音為憑。到現在他都還有這種習慣,任何人若要得到他的支持,就要跟他約法三章,要先錄音。這三個條件,第一項是「不能變節」,不能當選以後再去參加國民黨;第二就是「不可變特權」,不能謀私利;第三,不能「半途而廢」,不能選到一半就不選。」
民國70年張春男與劉峰松相繼被捕,劉峰松的妻子翁金珠代夫從政,後來在彰化縣闖出了一片天。翁金珠在當選國大代表後,又提拔當年替張春男與劉峰松發傳單的魏明谷當選縣議員,翁金珠選上立委、縣長後魏明谷又當上立委,然後提拔陳素月當縣議員,接著魏明谷選縣長、陳素月選鎮長,再提拔陳秋蓉選縣議員,一代一代相傳,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這一股勢力的最源頭,就是當今最資深的台灣民主運動前輩張春男。 007
歡迎小額捐款
臺灣銀行員林分行 (004) 帳號049 00491473 3
戶名: 第8屆彰化縣立法委員補選擬參選人張春男政治獻金專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