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Nov 17, 2015 10:43:22 PM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將於12月主辦兩場課程,歡迎踴躍參加!
===============================
一、中風病人『提升急性後期照護計畫』(PAC) 之心理復健治療
(詳見學會網頁及簡章)
簡介:
健保署積極提出之急性後期之醫療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以下簡稱PAC)以降低醫學中心患者之滯留率,目前針對急性腦血管疾病(CVD)優先試辦急性後期照護模式及轉銜系統之計畫,將視試辦成果逐步推廣至其他有急性後期需求領域。
本課程將提供給參與PAC計畫中之臨床心理師,目的在培養臨床心理師於PAC計畫執行過程中,發揮其於急性腦血管疾病照護服務時能依不同階段提供適配之服務,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並使病人在急性期後之失能及早恢復,減少病人長期失能風險,減輕健保醫療、家庭與社會負擔,達到多贏的目標。
時間地點:104年12月5-6日(台大醫院)、12月19-20日(國泰醫院新竹分院)、12月26-27日(成大醫學院)、105年1月9-10日(台大總區心理系)
報名日期:即日起接受報名,額滿或11月30日(週一)截止,不開放現場報名。
===============================
二、104年度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臨床心理師專業課程【正念認知療法一日工作坊】(MBCT)
(詳見學會網頁及簡章)
簡介:
1970年代卡巴金(Jon Kabat-Zinn)在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創辦「正念減壓課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90年代西格爾(Zindel Segal), 威廉斯(Mark Williams)和第斯岱(John Teasdale)在認知科學理論基礎上把「正念減壓課程」發展成「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近年,「正念認知療法」已被有效應用於不同類型的病人族群。在腫瘤心理照護部分,亦有助於癌症病人疾病心理調適。本工作坊將透過教學演講、個別經驗練習、小團體討論、大團體探問及討論等形式,引領學員理解和體驗在「正念認知療法」中,所使用的主要技巧和方法,認識正念內在品質,進而面對、包容、轉化其經驗。
時間地點:104年12月13日(週日)上午9:00 -下午5:00於慈濟松山聯絡處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188號16樓)
報名日期:即日起接受報名,額滿或12月7日(週一)截止,不開放現場報名。
==============================
一律採用「網路報名」,學會網站點選首頁上方主選單『繼續教育專區』→進入『學會活動報名名』→點選課程→填寫報名。
隨函檢附【課程簡章】,若有任何問題,敬請不吝告知(tacp@taclip.org.tw),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