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氏源流

女真後裔粘氏源流考

作者:粘忠判

小引

近年來常看到有些報章雜誌報導女真後裔在台灣一些動態,除了滿族文化刊出報完整外,其餘的只是點點滴滴、一鱗半爪,雖也令人很多關切,但仍未能給人廣泛的瞭解其真實的狀況,對於歷史也就沒有真實性的交代了。而最荒謬的,如香港某一刊物;以「鄉人」為筆名的更以小說的「說岳全傳」為根據,又誤指粘罕是兀朮的軍師並將粘姓的人痛罵一頓。粘罕不是兀朮的軍師,自當俟後面說明,但歷史雖隨時代演變,歷史是人群活動的過程和業績,一定要保持其真實性,才能夠稱為史實。拙文因就舊有手稿和記憶,匆促急蹴,甚不順暢,希望賢者諸君多賜指正。

女真民族的起源及完顏部的時代背景

女真這個名稱初見於史籍是在西元九○三年的脫脫所著的遼史(百納本)卷一;天復三年春「伐女直下之,獲其戶之百」。一般史書記載在五代時黑水靺鞨或稱女真。(遼海叢書本)卷一,頁一上也說「女真即古肅慎國也;東漢謂之挹婁,元魏謂之勿吉,隋唐謂之靺鞨」而在唐真觀中靺鞨來中國,始聞女真之名。女真一詞有不同的譯音,如珠理真、主兒扯、珠申或諸申,女真二字,女真文寫作類似「萸岑」,音為Jursen或Jurcen。自從女真出現中國史籍以後,就被史學家認為是西元前六世紀已經居住在東北的肅慎民族的後裔。事實上史家以為幾乎所有東北民族都是源自肅慎。既然如此,女真自然也不例外了。這種說法的缺點是史家很少注意考證,這些民族是否真正屬於同一個來源?根據現代人類學及考古學家的研究,在西元前六世紀,女真源自肅慎,肅慎是西伯利亞東部的一個重要的民族,洋人叫做通古斯。本文主要是將粘氏為什麼是女真後裔及姓源由來說明清楚一點,以免數百年來一直訛傳誤解和被醜化。

中國大陸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流域及長白山一帶與渤海,都是女真民族所居住之地。但粘氏是由完顏部於吉林會寧為起源的,而女真民族的起源和發展亦大多由此地帶而來的。這裏女真族的完顏部的領袖完顏阿骨打,自西元一一一四年滅遼,建國號金,一一一五年正式稱帝為金太祖,改元收國。於此同時粘氏的一世祖完顏宗翰粘沒喝Ni mo He,亦叫完顏宗維尼瑪哈Ni ma Ha,但漢人訛傳稱為粘罕Ni Han。他是金太祖的長侄,出生於西元一○七八年,從太祖攻遼,掌理軍事為副帥,陷達魯古城,拔黃龍府等五十餘州、進克中京、逐走遼主,一一二五年功稱最大。後來金太祖的弟吳乞買接替皇位為太宗,命以為左副元帥,又侵宋,陷汴京,一一二六年,擄徽欽二帝北去。宋此時朝政很腐敗,所用官吏大部自私自利的奸佞臣僚,如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等奸臣,所以徽欽二帝常被矇騙。完顏宗翰發兵來襲時,徽宗還在寫他的瘦金字,畫他的花鳥,日子過的很愜意。女真攻北宋只發兵六萬人,他們行軍很迅速,致宋軍都還不知其來到的時間,因為完頗宗翰行軍時軍士均準備乾糧,用烤餅串連一串串掛在身上,另外配帶一尺多長的竹筒裝水飲用,行軍時不必沿途停留做飯炊事,省時實效。攻城時亦相當發達,使用大砲(發石機)「砲石洞子」、「鵝車」、「偏橋」、「雲梯」和火梯等。宗翰還發明填壕法,以沙袋填城壕,然後攀鵝車、雲梯和火梯登城,女真人用的數百座大砲都是從宋軍俘獲的(見金史兵志)。女真人為何個個很悍勇?都因平時吃苦耐勞,無事苦耕,可給衣食,有事苦戰,可得俘獲,尤其騎射最精,譬如以端午節來講,女真人在農歷五月五日也有端午節,但作法與漢人完全不同,稱做射柳節,用來鼓勵大家學習騎射,將在柳條兒中綁一樣東西,以百步穿揚,射中的把東西帶去,所以他們的騎兵特別的好,陸戰時宋軍難以抵擋,但對過水戰,他們就無能為力了。所以金國完顏宗弼兀朮uju亦譯做斡啜,清代改名烏珠。宗弼是宗翰第四堂弟,粘罕沒有做為他的軍師,金國的官僚制度已仿照唐宋的官制,沒有軍師這個名稱,但有謀士很多人,都是為他謀略或做間諜的,其中漢人居大半敷,但「說岳全傳」內有軍師叫做哈莫斯Ha Mos,亦有岳雲戰金彈子這回事,金彈子就是粘罕的第二子叫粘割韓奴(是昭毅大將軍,後另續敘)。哈莫斯是用來與宋秦檜行賄及通諜報的。兀朮曾被韓世忠困在黃天蕩,不得退去,屢求韓將軍放他一馬,以後他不再侵宋了。韓雖不允,但很得意,是夜在鉅舫上飲酒舞劍作歌,與韓夫人同樂,但韓夫人倒有警惕,要他仍是小心一點好,以免兀朮有逃跑之虞,結果兀朮因老鶴河故道,開鑿三十里通秦淮,一日夜而成,乃遁至江寧,後得移剌古之援,遂敗宋兵。會岳飛被召南歸,遂與宋和。兀朮累官太師都元帥,領行臺尚書事。岳傳演義稱粘罕為大太子,兀朮為四太子,金的帝位傳承是以兄弟互為交替為原則,故沒有冊封太子的,應予改正。

岳飛湯陰人,字鵬舉,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軍,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製旗以賜之。復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又授少保,為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未幾大破朱仙鎮,欲指日渡河,時秦檜力主和議,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飛還。復諷万俟禼劾之,飛被捕下獄,後死於獄中,時年三十九。岳飛之死,高宗應負全部責任,因為岳飛被繫獄,是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的,他的罪名是「指斥乘輿」。意思是說背後罵了皇帝。大家可以想想,當時宋高宗也未免太糊塗吧?如果能把岳飛留著,宋的歷史就要重寫了。岳飛的冤死,但也等到宋孝宗時詔復原官,諡武穆,到寧宗時追封鄂王,改諡武忠。有岳武穆集。筆者為什麼要插上這段故事?因為金國與宋雖在兩國戰爭拼生死存亡,但仍很尊敬岳王,得其死訊亦感突然,那時金亦只希望保有華北及東北本土就夠了,能以和議就可。其二是筆者因有一年舉行祭祖時,選定的日期為農曆二月十五日,這一日更是岳王的誕辰,經南部一家日報把粘姓的宗族指斥一番,再加一個罪名說是要與岳壬對抗。我們真是惶恐萬分,以後我們祭祖均改在農曆正月初四日了。但筆者不僅崇敬岳武聖的忠孝且也勤習他的書法。少時亦讀過「說岳全傳」的小說,覺得很熱鬧,很夠味道。長大以後讀到正史,才知道岳傳沒有正確的史實,它是一種演義吧?不可做為歷史的根據。

粘氏姓源考

粘氏一世祖為金國時代的完顏宗翰粘沒暍,佐金太祖歷建奇勳,史稱宗翰內能謀國,外能謀敵,有古名將之風焉。金太宗天會十四年辛已日甍(西元一一三六年)封周宋國王。海陵帝正隆二年例封金源郡王,全世宗大定年間改贈秦王,諡桓忠,配享太祖廟廷,子二人,長子真珠,次子粘割韓奴。真珠奉派出使南宋,頗受禮遇。金熙宗於一一四一年改元皇統,這年就是岳飛被秦檜殺害的一年。熙宗晚年酗酒,喜怒無常,左右近習(註:指貼身的小臣),駢首受戮,后妃亦不能免,如宋王宗盤,左副元帥撻懶被誅,宗翰的胞弟宗憲,也得咎賜死,而粘割韓奴也被收回兵符扣押,後念及乃父有大功於國家,釋復大將軍原職。當時金宗室對熙宗很不滿。西元一一四九年金丞相完顏亮(本名迪古乃,為宗室遼王宗幹的次子,即海陵王)率秉德大將軍(真珠之子)弒熙宗奪位,自立為主。亮殘暴肆虐,殺戮宗室,太宗吳乞買之子孫七十餘人,無一倖存,以至絕嗣。並掠宗室婦女及其從姊妹於後宮。此時為避奪權猜疑糾葛,真珠和粘割韓奴商決:以乃父之名粘沒喝冠為姓,以避猜忌突變,以表明無爭奪皇位之意,從此昭毅大將軍粘割韓奴由複姓完顏改為粘氏(見金史粘割韓奴傳)而粘氏自西元一一四九年訖一九八六年,已有八百四十五年,流傳三十一世代了。

粘氏入閩開基及分支渡台發展

我粘氏自一世祖本名為姓,綿延至今,繼二世真珠公割韓奴公均有後傳,歷至七世諸子孫均在金服官,有封莘王、魏國公、襲王爵或任元帥、都統、御史、刑部侍郎、節度使、或列忠義傳、名載青史、增輝族系。但六世粘合重山於哀宗正大年問(西元一二二九年)為質於元。西元一二三四年三月大金帝國結束政權。(女真第二次建國達一百二十年,第一次在隋唐時代建立渤海國,第三次建立大清帝國)。蒙古滅金後,起用人質粘合重山,任左丞相、詔軍前行中書省事、假以便宜行事,所遇郡邑,望風款附,取長城、天長二邑,不戮一入。時元太宗七年賜中廄馬疋及串珠九龍袍,卒贈太尉,封魏國公諡忠武。子南合服元官為江淮按撫使詔軍前行中書省令,繼為中書平章政事,四年病卒,封魏國公諡宣昭。子一人博溫察兒,知河中府。(詳元史本傳及族譜)此時元以華北均為女真勢力,即力圖設法驅散,致女真在華北都四散流徙,但大部份回東北,尤其更多的集中於東北的建州,但粘氏第八世的博溫察兒則流寓江南後,浮海抵福建泉州晉江永寧楊丹,再改遷潯江衙口鄉,為入閩粘氏開基祖,有子三人,長子、子壽、次子、子祿、三子、子正。後因子孫蕃衍,在衙口鄉有粘厝庄的頂粘村廈粘村之分,也有大宗祠,更有範圍極廣闊的農業耕種之地,名叫粘厝山。而衙口鄉是一鄉鎮的市集,共有大小十一條街道,其中也有一條粘厝街。衙口鄉背山臨海,風景非常幽美,是子壽啟祖主流,泉城及南安縣為子祿啟祖主流,粘厝埔,蕭妃村、許婆庄、吳坑村,杆柄村等為子正啟祖主流,之後各有向外移徙;如廈門、福州、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濱、台灣等。而以台灣最為發展,亦有粘厝庄的頂粘村和廈粘村,依筆者臆測人口可能已超過衙口鄉的粘厝啟源地了。台灣的開基祖為粘粵、粘恩兄弟及粘尚等三公於清乾隆年問渡台於彰化鹿港、福興鄉建立粘厝庄二個村,計有三百八十餘戶居民,其後外出遷移發展者亦有二百餘戶分布在台灣各城市鄉鎮的,全台的粘氏人口總量將有八千餘人,彰化粘厝庄就有四千餘,每逢有選舉活動,是被爭取最好的對象,因為他們都辛勤、謹慎、儉樸、從事農漁工商,團結一致,精誠熱愛國家。村人亦集資建立宗祠,每年均有追溯源遠,春秋二次祭祖大典,族人均各踴躍熱誠參加,以發揚中華固有道德文化,而前清宗室毓鋆先生及滿族協會趙理事長亦率員蒞臨共同參與祭典。按粘氏宗祠供奉祖先神位有八座神主名稱廟號,均與前清廟廷同樣稱謂。可見在台滿族協會的同胞,就是台灣粘氏的兄弟手足一樣的同源於一個血緣了。這該使我們多麼珍惜這份情誼呢?先總統 蔣公原昭示我們:「中華民國,是由整個中華民族所建立的。而中華民族乃是結合我們的漢、滿、蒙、回、藏五個宗族組成一個整體的總名詞」。於是其五族之一的滿族,就是源自女真民族,而我們粘姓宗族同其女真後裔,亦即就是現在滿族的一份子了。

結 語

在中國大陸的山東省萊陽縣亦有一粘厝庄,而在河南及湖南亦有少數粘氏遺裔,他們是粘氏五世祖衛紹王粘合打之次子割奴申、三子荊山之派流(事蹟詳元史及譜牒)。關於金代的歷史,為人熟知的有二件事。就是第一,金代女真人運用了一套相當成功的恩威並濟的方法來統治東北和華北,前後約一百二十年。第二,雖然如此,最後這些外來統治者仍然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同化。但在其他方面,如疆域大小、軍事力量強弱,和國祚久暫,金遠不如元、清兩代。所以近代史家對於金代的歷史不甚注意,對於上述這兩個問題,也沒有作過有系統去研究採討。然而女真人征服和統治華北的重要性,不但在他們代表征服王朝的崛興,也在他們樹立了異族入主中原的模式,而後來為元、清兩代所模仿。元、清兩代版圖擴展的遠大,與模仿金之兩元政治不無關係,很明顯的,女真民族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有其鉅大的貢獻。

粘忠判,〈女真後裔粘氏源流考〉,《滿族文化》,(臺北市:中華民國滿族協會,民76[1987] 年,第10期),頁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