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計算過程滿足設定條件就會依序輸出暫態電磁場的檔案,例如這個範例裡,第20步就輸出第一個檔案
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1.csv (20步,時間為20*dt)
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2.csv (40步,時間為40*dt)
.........
輸出的條件是
for n=1:TotalStep
if(n>=start & n<=End)
if(n/Spare=.....0 整除餘數為0)
輸出此時的電磁場暫態場
end
end
end
接下來是讀取檔案來分析
【其他 (Other)=>暫態分析(Temp Analysis)】
開啟後會搜尋此次計算共有幾個暫態檔,如下圖
注意,第一步要先選擇檔案,雖然載入後會看到如圖一串清單,但此時只有結構會先載入至記憶體裡,而這一串暫態檔並未被載入!只有選擇完讀取的暫態檔後、各方向電場與磁場的分量才會載入。
【前(previous)】,【後(next)】,【自動(Auto)】
若現在的選擇是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2.csv
那麼按下【前(previous)】就會讀取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1.csv
那麼按下【後(next)】就會讀取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3.csv
讀取的檔案會自動依照剛剛所設定的場圖、結構等直接載入一樣的設定,可免於自己在設定一次
而按下【自動(Auto)】這個按鈕
是用來自動產生『動畫檔』的,當我們按下後,就會從該檔案自動往後讀檔、接著執行【指令輸入方塊】、然後輸出該作圖的圖形檔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1.png
....
若現在是選擇Result_Temp_Field_T_p1_0007.csv,那麼就會從這個檔案開始,一直往後到最後一個暫態檔,前面1~6將不會被讀取執行。
舉例
原本選擇檔案後執行會畫出下圖左的3DCut電場|E|圖。然後我們可以在指令輸入方塊中輸入
figure(1);colorbar
title(strcat('步數(Step)=',num2str(n_step),'; 時間(Time)=',num2str(n_step*dt),' 秒 (s)'));
【自動(Auto)】這個按鈕就能自動 選擇下一個暫態檔 => 執行【指令輸入方塊】=>輸出圖
形到Result_Temp_Field_T_p1_xxxx.png檔
等到最後一個暫態檔讀取且輸出圖檔完畢後,會出現圖檔合併成動畫檔的對話方塊如下圖
延遲/秒 (delay/s)
指的是動畫圖每張圖之間的相隔時間
迴圈延遲/秒 (loop delay/s)
指的是動畫圖執行完最後一張圖後,再重新返回第一張圖執行的時間
迴圈次數 (loop number)
指的是要讓這動畫圖執行幾次
如此一來,就能很方便的製作出數值模擬中電磁場隨時間變化的傳播的形式,這也是有限差
分時域法的一項優點
暫態動畫示範圖
表面場SurfacePattern (Jet)
表面場SurfacePattern (Hot)
切面場SlicePattern (z 1:1:20)
等面值場Iso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