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的女兒
四技應用外語系一甲 11247021 黃海容
四技應用外語系一甲 11247021 黃海容
我讀的這本書叫做車上的女兒,作者是宇佐見鈴,由主角佳佳的第一人稱撰寫,內容讓人揪心,好些片段讓人不忍看下去。書中描述了家庭暴力、親情紛爭、以及主角佳佳內心的糾結,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詮釋,讓人不禁沉浸在佳佳悲慘的故事裡。
書中有一段佳佳在說自己身體不受控制的無法動彈,因此沒辦法去上課,其實這段也在說佳佳的心理狀況出現了問題並且很嚴重,但父親並未詢問原因而是動手粗暴的揍佳佳,並且說出許多侮辱性的言語,還說自己都是這麼辛苦過來的,佳佳憑什麼做不到,說佳佳讓他很丟臉……。我對這段有很強烈的共鳴,我跟媽媽說課業很難自己無法保證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媽媽只是說:「你連這都做不到,你以後要做什麼,我也是自己咬牙過來的,你看我這麼辛苦工作,我都可以了你憑什麼不行……。」我以前會對媽媽說的話感到很受傷,雖然現在也會傷心,但我知道我沒有做錯。我覺得很奇怪,父母總是在說這樣的言論,還有我們以前都是怎麼樣怎麼樣過來的,但時代在改變,難道因為你們是很辛苦的過來,我們就也應該要很辛苦嗎?其實我們並不是像父母想的那樣,想要求他們為我們很辛苦的付出什麼,我們只需要安慰和鼓勵,我認為這很基本,但似乎非常多的父母都做不到,他們總是一再的帶入自己,說自己的經歷,這對我們來說不公平。
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很多年輕人都患有憂鬱症,全球每年有大約 100 萬人死於自殺,1,000 萬人到 2,000 萬人嘗試自殺,我相信這其中百分之百的人都有嘗試尋求過幫助,而大部分人尋求的對象會是父母,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人的生命並未被挽救呢?我認為是因為和佳佳的父親一樣,只是責罵佳佳為什麼這麼脆弱,他們以前人比現在辛苦了不知道多少,就是現在的年輕人自己太脆弱了……。每個人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樣,就像每個人會覺得生氣、傷心的界線不一樣,我並不是想比較到底是以前比較辛苦還是現在,但現在的社會也有許多新發生的現象,並且許多人都是因為家庭所以內心生病,還是一樣,這些生病的孩子其實也只是想得到安慰,哪怕只有一句,我想也能挽救他們岌岌可危想離開的心。
因為是家人才能夠知道對方會因為什麼傷心,因此更不該在吵架的時候故意說傷人的話,親人說出來比別人說會帶來幾千萬倍的傷害,書中佳佳的父母就是這樣,所以佳佳的哥哥和弟弟才會終於忍受不了離開了家裡,我覺得不能說氣話故意刺傷自己的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明明這麼親,怎麼要說傷害對方的話,這大概也是作者想警告我們的。「因為是你,所以讓人更難以承受。」我覺得所有人都很適合看這本書,書中有很多小細節,是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會推薦我媽媽看這本書,希望她可以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我知道她真的很辛苦,也有自己的傷痛,但這不應該是造成我們漸行漸遠的原因。
看完這本書真的有很多的感觸,也有很大的共鳴,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最深遠的,書中有一句話:「人只有獲得足夠的關愛,才有能力去愛別人。」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但也不完全,就像我不否認我媽媽是很愛我的,只是她愛的有些方式可能是錯的,我們首先都要先愛自己、擁抱自己、接受自己,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是最愛自己的那個人,希望每位受傷的人,都能和自己的傷痛和解,讓自己感受世間的美好,成為最耀眼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