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租約沒有期限
五專財政稅務科一甲 11253019 許正沛
五專財政稅務科一甲 11253019 許正沛
惡魔竟然需要租房子?這是我看到這本書的第一個想法,而翻開第一頁後才知道:「咦,原來承租人是地獄啊!」不過,這對我產生的衝擊感好像更大了……這到底是個怎麼樣的故事呢?我懷著好奇與自己的想像,迫不及待地繼續看下去。
女主角徐珠寄宿在房東奶奶的老房子,被房東奶奶當作孫女般對待,並瞞著奶奶在辣炒雞店打工、處於休學的狀態,而不是奶奶想像的大學畢業當個上班族。某個平凡的早上突然得知地獄因為裝修,罪人無處放置,而向奶奶租借了所有空房作為地獄使用。徐珠也因此認識這個與她認知不同的惡魔,並面對奶奶的失智和越來越不好的身體、奶奶債務纏身的小兒子、職場上的問題和與奶奶沒有血緣關係而產生的不安。
「如果將馬鈴薯送給人類的是神,那麼教人類怎麼炸薯條的就是惡魔。又如果神送的是麵粉,惡魔就會教導人類把它揉成麵糰,再拿去油炸,最後撒上白砂糖。」這是書中惡魔告訴徐珠有關惡魔的笑話,也實在對本書惡魔的形象描述精闢。這本書對惡魔細微的眼神、表情、外觀有著許多描寫,書中惡魔的溫柔、能變出各種美味的飲料和食物、善於傾聽和發亮的眼神,都顛覆我印象中的惡魔,也讓腦中能輕易想像惡魔的樣子,並吸引我去「觀察」惡魔的舉止。徐珠對惡魔的友好感到困惑,問惡魔為什麼對她們這麼好,而惡魔告訴她「因為我可以讓妳們幸福」,惡魔對人類的好不需要人類付出代價,對惡魔來說,他很清楚對方想要甚麼,而給予那個事物對方就能得到「幸福」,他喜歡在過程中得到的全能感,所以會去做一切對方喜歡的事,即使會讓對方走向滅亡,也就是說,惡魔想要的不是讓人墮落,而是想滿足對方的慾望且沒有節制、不論對錯。能讓這個輪迴停下來的只有自己,惡魔能給出一個選擇但不能逼你一定要選,如果無法維持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慾望,那隨之而來的就是墮落了,惡魔或許是幫凶,卻絕不是主使者,能決定自己結局的最終還是只有自己而已。
徐珠不單純是怕小兒子回來找麻煩會讓房東奶奶情緒不穩定而使病情加重,更是對自己「能否存在於此」感到不安。奶奶和徐珠毫無血緣關係,也沒有任何文件能證明他們是家人,就算小兒子是個混蛋,但他的確是奶奶的親生子女,還和奶奶生活了三十幾年,待在奶奶身邊似乎更名正言順,「奶奶應該還是愛他吧,要是他回來了,我怎麼辦?」擔心被取代的想法盤踞在心上久久不散,再加上奶奶把毫無關係的她拉拔長大,周圍的人也都認為她應該要愛奶奶,對奶奶心懷感激,這一定是個溫暖的人生故事之類的,奶奶還用私房錢送她上大學,但徐珠卻不喜歡奶奶,「奶奶讓我很傷心」,這是她對學校諮商室老師說的,奶奶古板守舊、常罵人而且罵人的功夫很厲害,也會打徐珠作為懲罰,又或者是不聽徐珠任何解釋而老誤會她,許多經歷讓徐珠無法產生應該要有的想法或除去不該有的情緒,而有著罪惡感,「但憎恨與愛可以同時存在心裡。這點我很清楚,我想奶奶也是」,書中徐珠是這樣想的,她認為奶奶覺得她是個沒用的小孩,也覺得自己確實是,她沒能成為奶奶希望的樣子,所以在夢到「思想之椅」時,她拼命想坐上去,想在被別人搶走椅子前好好反省,努力成為一個聽話又善良的孩子,但雙腳被黏在地上,椅子很遙遠,連反省的機會都沒有,連身處的地獄也都不屬於她,看到這部分時很心疼徐珠,也好奇接下來徐珠的「不安」隨著劇情推進會有什麼變化。
但鄭孝燮(小兒子)死了,奶奶也過世了,總覺得有些茫然,雖然奶奶拚了命在害怕警察的狀況下還從三樓窗戶下來去報警,讓我認為或許她對徐珠的感情沒徐珠想的那麼薄弱,但徐珠心中的不安仍未得到改變,許多問題沒有被解決,而是隨事件結束而消失了,這是個好結局嗎?即使闖入家中的兩名債主稱不上無辜,但鄭孝燮確實不是他們逼死的,也沒有毀損屍體,但罪名卻被推到他們頭上,這也真的是最好的做法嗎?明明那些煩惱確實都已不存在,奶奶在人生的最後不會背上殺害自己兒子的罪名離世,這樣或許是個好結果,但我卻無法肯定這是如同童話故事般,是個幸福快樂的結局。但我又想得到甚麼結局呢?是把所有矛盾和問題解決而不是消失?但現實怎麼會真的每次都能不如我想的那麼糟呢?但要是真如同我想的糟,甚至更糟,那又能得出比作者更好的結局嗎?所以我覺得這結局也許不盡完美,但也是作者盡可能給出的最好結果,也正是那些不完美,讓我覺得這即使是奇幻小說,卻比許多以現實為背景設定的小說都來得更加真實。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感情,不只著重在家人的定義,也寫到了徐珠與職場上上司、同事的相處。故事中的勝彬是喜歡著徐珠的同事,總想對徐珠多展現出「好」,但為何徐珠有時會感到困擾?;茉卡姊姊也很關心徐珠,為何她發出的訊息和言詞能讓徐珠感到舒服自在?;而經理好像好心卻讓人喜歡不起來,這又是為何?本書中的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就算戲分少也無法當成路人,出現一次就把角色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我覺得它的特別之處,沒有一個角色設定是含糊帶過的,也幾乎每個角色的存在都不可刪除。
惡魔總能適時地察覺出徐珠現在想要的是甚麼,並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更讓徐珠長久以來累積的煩惱、往事有了可傾訴的對象,就算那些舉止和話語可能是惡魔的天性使然,但他給予的溫柔確實彌補了徐珠心中的空缺。而徐珠送的糖果,雖在她眼中只是餐廳給的小甜食,口味還不好吃,對惡魔來說卻彌足珍貴,因為他從人類收到的,都是他們為了私慾而付給惡魔的代價,單純的感謝更是從未有過。就算前面是天性使然,後面就能清楚的感受到惡魔對徐珠的心意,徐珠上班時間到了,但她不想這麼快出門,心存僥倖認為遲到也會被原諒,若依惡魔的天性應該順著她的意思,但惡魔卻逼徐珠出門,表示惡魔開始為徐珠著想,做出不符合惡魔的舉動。徐珠懷疑惡魔喜歡品嘗她的痛苦後,原本買了包括惡魔的份的蛋糕,卻沒和惡魔一起吃了,買了惡魔的份代表徐珠把他當自己人,這正是惡魔希望的,所以非常期待與她共享,不過蛋糕是多出來的東西,並不欠惡魔,所以失去惡魔也沒理由表示不滿。但徐珠之後卻對讓他失望難過而道歉,重視惡魔的感受。惡魔給予徐珠安全感與支持,填補了她內心空缺;一直以來人找惡魔都是為了實現自身願望,沒人在意惡魔的感受,徐珠單純的在乎惡魔本身,毫無所求的關心、感謝和道歉,令惡魔嘗到溫暖。兩人皆從彼此得到渴望的事物,過程沒有濃到溢出來的甜蜜,甚至可說是平淡不起眼,我後面發現時非常驚訝,但回想就能察覺瀰漫在字句間的淡淡粉色,讓我趕緊再從頭尋找當時沒發現的蛛絲馬跡。
覺得這本書只看一次無法感受出背後的那些角色細膩的各種心思想法,再看第二次、第三次,每次都能有新的發現,更能注意到那些作者輕輕帶過的言行舉止,藏了多龐大的資訊量,以及不同人對話相處時對彼此抱有怎樣的想法。家人的定義、與人相處之道、現實的無力如何接受面對,還有愛情和每個角色所經歷的人生,能去思考的實在太多。而能領悟到的又有幾個?或許沒能在面對每個考驗都答得完美,選擇的路也不見得是正確,但就算平凡到極點,過得辛苦,仍厚著臉皮繼續走完全程,我覺得這就是人生啊。
評語:
故事離奇,情節複雜。善惡難分,正言若反,寫來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