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自動降溫的都市

說到地狹人稠與熱島效應,台灣大概遠不及新加坡。

位於熱帶的新加坡,四季都非常炎熱,而且土地面積只有721.5平方公里(新竹縣的一半),卻要塞下550萬人(接近新竹縣的人口)。

為了有舒適的氣溫、乾淨的空氣及不求人的淡水,新加坡找到了關鍵、一石多鳥的解方--用綠化降溫引風+透水路面,不止可以蒸散水氣降溫,也可以進行雨水截流,減少依賴鄰國進口淡水的比例!

相較六都綠覆率都低於法定門檻10%(除了高雄,其餘五都低於5%),新加坡的綠地覆蓋率竟然超過50%。這讓位處熱帶、終年高溫的新加坡,7、8月可以比台北、新竹涼爽。

看看台灣都市中的綠地被視為與大樓爭地,零星的夾在水泥建築之間。老實說,即使有綠地,那些樹木也多半呈現苟延殘喘的狀態。但難道新加坡為了種樹,就不蓋大樓了嗎?

讓我們看看,新加坡如何讓綠地與經濟共榮,也創造怡人、宜居的繁榮城市~

圖片來源:google 天氣資料

冷卻新加坡 Cooling Singapore

根據新加坡氣象局的資料,從1950年到2010年,全球氣溫上升攝氏0.7度,但新加坡氣溫增加了1.5度,比全球上升趨勢還快。

經過分析發現,全球氣候變遷加上都市熱島效應,這是新加坡持續增溫的兩大主因;2004年新加坡中心商業區的溫度比郊區高出4.5度,到了2018年,熱島強度最高甚至達到7度。

新加坡推動「冷卻新加坡」計畫,探索都市降溫的新策略。

增加綠覆面積,而減少水泥、柏油面積與交通流量,減少人工熱源更多的綠地也代表更多的透水地面,能透過水分的蒸散作用來降溫。

在商業大樓林立的馬路兩側全力綠化,栽植大量行道樹,並利用制度獎勵建築物垂直綠化、搭建空中花園,建構綠色引風廊道

透過風場模擬,搭配建築物的坐向,讓海風可以順利沿著引風廊道前進,吹到中央商業區,讓整個城市通風降溫

詳細資訊請按此圖片來源

垂直綠化

新加坡建設局研究發現,光是垂直綠化減少陽光直射,可以降低建築物的溫度達16度,許多飯店、住宅和醫院,都應用垂直綠化,讓人住得更舒適。

2013年,新加坡已有500多棟建築設有綠色天台,面積超過60公頃,相當於84個足球場。垂直綠化面積超越了美國綠色天台領軍城市:芝加哥(51公頃)

早在2009年新加坡就推出「打造翠綠都市和空中綠意」計劃,規範所有新建築的綠意面積須達到土地面積的3到4倍。

到了2017年,該計劃已成功在本地打造處100公頃的空中綠圃等於100多個足球場的面積。

實例證明,狹窄細小的土地空間,並不是剝削城市綠化的藉口。


詳細資訊請按此詳細資訊請按此2


Oasia飯店↓

圖片來源

← 新加坡藝術高中 Kampung Admiralty ↑

生態+科技=內外節能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垂直花園和空中花園讓它宛如16層樓高的大樹同時採用植被牆壁,人工水景,雨水灌溉等節能設計,並全部以太陽能設備發電。整棟建築牆面與屋頂花園有五十多種植物,植栽面積約15000平方公尺,是占地面積的兩倍。



圖片來源

利用建築設計自然通風降溫

新加坡東北部的榜鵝水濱台組屋(Waterway Terraces)
大片綠色公共空間貫穿整個屋苑,加上錯落而層次分明的建築風格,使得屋苑每個位置都十分通風,從而營造恬靜怡人的綠色生活空間。



圖片來源

冷卻新加坡 提供了什麼創新?

圖片來源

雖然種樹似乎不是什麼創新思維,但在整個國家的整體規劃與設計上,卻是需要經過縝密的系統分析、利用大量科學證據找出關鍵解方,並透過設計思考找出一石多鳥的城市設計及政策配套。「冷卻新加坡」計畫將國家的未來壓在看來樸實無華的種樹上,改變建築相關政策、投注大量經費,甚至改變整個國家的都市發展規劃,牽動經濟活動命脈。
很多國家都會使用改變產業結構、培植新產業、發展新科技來進行都市發展。用種樹來改變國家?不用新產業、不用新科技還能一石多鳥,當然是創新的城市設計!